趙云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科學是十分重要的學科,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鋪墊基礎。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更是受到了重視,但是怎樣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應該積極探討的話題,課堂共同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這一教學理念符合科學學科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課堂學習共同體視域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課堂學習;共同體視域;小學科學;研究策略
在同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小學科學這一學科的知識很豐富,涉及的內容也多,需要學生積極地融入和探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也常常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講授知識點,因此基于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小學科學教學符合小學生以及科學學科的發展特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綜合探究能力。
一、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概念
課堂學習共同體是一種教育理念,是由日本教育學家提出來的,在現代教學領域中,課堂學習共同體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整個班級的學生和教師都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學生一起可以構建師生共情共學的模式,學生與學生一起構建了共同學習的環境,這一環境會給予學生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促使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這才是學習的真正發聲。課堂學共同體教學模式具有針對性、廣泛性和科學性,符合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課堂學習共同體與小組合作學習不一樣,在課堂共同體中,學生們會相互傾聽,將“我不會”和“我不懂”的內容呈現出來,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二、課堂學習共同體視域喜愛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一)構建良好的傾聽環境
傾聽是教師學要做的事情,也是學生需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在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教學理念下,構建良好的傾聽環境是基礎。學習共同體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創建安靜的課堂,在這個課堂中,教師是主要的引導者,是學生們的榜樣。很多教師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怎樣幫扶學習困難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并不需要幫扶,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空間和機會,教師在不斷地觀察和傾聽過程中會發現學生的困惑,也會聽到學生內心的需求,這才是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在小學科學《各種各樣的葉》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要讓同學們課前收集葉子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將課堂教給學生們,除了上臺介紹和展示的同學,教師和其他學習都要傾聽,實現科學課堂的互動性。
(二)開展課堂學習共同體層級式教學模式
課堂學習共同體與傳統的課堂存在的不同,講臺不再是教師的專場,而是交給學生,成為學生分享和交流的舞臺。學生們在分享期間可以自由上臺,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開在課堂學習共同體 層級式教學模式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一般來說課堂共同體也常用四人小組,比如在小學科學《一杯水》的觀察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把教學目標進行分級:首先第一個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對沙與水進行觀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液體。第二個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來培養學生認識液體的能力。學生們可以自主上臺分享自己認識的液體,對它們的顏色、氣味等進行描述,其他的同學猜測。通過學生們的共同探討和分析、交流強化學生們對各種液體的認識。
(三)開展課堂學習共同體探究式教學模式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最主要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課堂共同學習體的教學理念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應該更為廣泛。比如在小學科學《比較水的多少》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學生們自主準備實踐活動的材料,如塑料瓶、量杯、尺子、漏斗等,學生們將水分別裝進三個不同的塑料瓶里面,怎樣知道哪一個塑料瓶裝的水最多呢?通過互相的分享和交流,同學們得到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高低的比較、比量杯的刻度數、比杯數、比重量等,教師在這個過程只是適當的引導,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探索和學習,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就可以了,真正實現了小學科學課堂的共同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結語
教育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探索出更多適應學生的方法和策略。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但這僅僅是對教師的最基礎的定義,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做填滿花瓶的人,而是做點燃火把的人,這才是最好的教育。課堂共同體教學模式就是能夠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帶給學生學習的體驗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黃威,楊延從.課堂學習共同體視域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20(005):23-29.
[2]葉婧.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