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情況,教師課堂教學的開展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采用互動教學法,密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時期,應從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主要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的獨特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獨特性
互動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本文主要從互動教學法概述、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法的獨特性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互動教學法概述
互動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問題、開展課堂活動、案例探討等眾多方式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觀點和教師的觀點進行交流與碰撞,進而激發教學雙方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應用互動教學法,有利于明確教學目標、梳理教學結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學生個人素養的認知能力的提升。
二、互動教學法的獨特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應用互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應試教育中教師的教學形式和教學觀念,是教師認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學習中應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人學習水平,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差異性,密切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善于觀察和傾聽學生的心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引導和監督者,和學生之間是相互平等、互幫互助的關系。教師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為每位學生制定獨特的學習計劃,引導啟發學生,通過和學生的溝通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小學語文課堂應用互動教學法的策略
(一)激勵性評價,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互動教學法的基礎就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了解每位學生,通過自身的幽默、語言、行為來獲取學生的好感,讓學生喜愛自己,有利于將互動教學法發揮最大的作用。
舉例來講在學習《小英雄雨來》這堂課時,學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課文中有哪些具體體現。”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閱讀完成后,教師積極傾聽學生的回答,在學生回答完成后,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勇敢的進行回答。即使學生回答的內容是錯誤的,教師應該委婉的進行表述,啟發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然后再次傾聽學生的回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犯錯的機會,引導學生在錯誤中吸取經驗,培養正確的學習思維。教師對學生嚴厲的批評,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削弱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采用激勵性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增強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差異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應用互動教學法,尊重每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學科能力。舉例來講在學習《我們家的男子漢》這堂課時,教師需要根據每位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基礎較差的學生這節課需要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如徽、謎、唇、沮、緒、妨、廓等,生詞如風靡、恍惚、倔強、囑咐、潦草、沮喪、嘹亮、拘束、妨礙、輪廓等。基礎一般的學生需要在掌握生字、生詞的基礎上,了解文章基本內容和框架。基礎上較好的學生需要進一步學習課文中的描寫手法和理解文章情感。教師在分層教學過程中,不斷與每位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尊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促進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結語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采用互動教學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激勵性評價,建立平等民主的良好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同時教師應關注每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活動,為每位學生制定獨特的教學目標。采用互動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嬌華.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法的獨特性探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3):36-40.
[2]張彥娟.淺析互動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J].數字化用戶,2018,024(038):186.
[3]王銳.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探析[C]//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2020.
[4]王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法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