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清
摘要: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人們對語言類學科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更深刻的見解,教師不再拘泥于傳統說教式課堂,而力求效率與創新。小學是學生能力與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作為這一時期的重要角色,通過改革課堂模式、創新教學方式等形式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把握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教學生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著力打造高效英語教學課堂,實現教學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 “互聯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創新
傳統的英語課堂以灌輸式的教授新單詞、句子為主,學生不能從中感受到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也就難以激發學習興致,造成交互式環節的分離。“互聯網+”環境下,教師的許多設想有了實現的可能,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也得到新的助力。
一、激發學生興趣,轉變教學形式
受教育資源與課程限制,許多小學生三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課程。對于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差的小學生來說,學英語就像“天書”一樣困難,學生無法找到字母與單詞之間的規律,會更加產生對英語的抵觸心理。對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形式,摒棄刻板、固化的教學,打造互動、高效的課堂,給英語單詞灌注生命力。
例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通過圖像、視頻、音頻等形式將課堂變得多姿多彩,將抽象字母形象化,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完成課程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Colours》章節,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有趣的兒歌,并制作顏色相配的單詞,如“green”的字體是綠色,“red”的字體是紅色,“yellow”的字體是黃色,在兒歌播放到某一單詞時,即設置該單詞的跳動形式。這樣通過視、聽感官的協調,加之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夠給學生最為直觀的體驗,通過顏色刺激讓學生產生對單詞的熟悉之感。另外,教師也可以用“I am yellow,我是黃色”這樣的句式,讓學生認識單詞,并掌握單詞的漢語意思。在學生對單詞熟悉之后,可以播放音樂,鼓勵學生跟隨音樂唱出兒歌;或者讓學生自己選擇背景音樂,嘗試自己編兒歌。這樣的形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并以“面對面”的方式認識英語單詞,實現了教學形式上的突破。
二、結合網絡優勢,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按篇幅順序講解單詞、句子,最后檢查單詞和課文的背誦,這樣的形式下,學生機械式學習,機械式記憶,對書本內容并未深入了解,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為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教師將“互聯網+”背景與英語課堂相融合,構建創新型課堂。
教師可以定期實行“自助課堂”,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Whose dog is it》為例,可首先按照 “Let’s try;Let’s talk;Let’s learn;Look,say and complete;Let’s spell”等板塊進行劃分,讓學生自由結成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環節。在學生選取模塊后,教師可以提供幫助,協助學生查閱網絡上的資料,收集并記錄相關信息,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學生完成本模塊的學習,組織講解語言,做好“自助課堂的準備工作”。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口”字排列,每組留下一位小組長作為講解員,其他同學去自己感興趣的模塊聽組長的課程,注意提醒學生之間合理分配,盡量減少講解次數。這種形式讓學生體會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同時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的小主人,雖然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但通過合理安排“自助課堂”的密度,也能使其成為教學的有效“調味劑”。
三、轉變教學思路,注重實際運用
一些教師會存在教學上的誤區,認為我們并不處于英語語言的大環境下,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在教學時并不投入更多精力,以單向的“說”為主要教學形式,以應付考試為教學目的。事實上,全球化潮流勢頭迅猛,學生有更多的可能性去認識、接觸世界,這也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真正做到對學生負責,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最終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用幾分鐘時間播放與課本內容相匹配的英語視頻和節目,讓學生被有趣的視頻吸引。觀看結束后,教師可以對視頻內容進行提問,如“視頻里主要講解或發生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用英文復述出其中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翻譯”,如果學生的英文到了較高水平,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猜測故事的后續發展,并自主用對話形式進行故事的“續寫”。此外,教師也可采用跟視頻讀、對話讀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聽力、反應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成長為真正有國際交流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讓小學英語課堂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可以通過轉變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固有思維等形式,實現英語課堂的改革與創新,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堯勇琦,陳蓮英.“互聯網+”時代小學生英語多元思維培育途徑[J].天津教育,2019(15):87-88.
[2]付小靜.“互聯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23):55-56.
[3]鄭媛萍.“互聯網+”,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神器[J].教師,202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