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梅
摘要:班級是教學的主要陣地,而班主任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班級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特別是初中生處于逆反期,如果不重視對初中生進行管理與教育,很有可能會讓初中生誤入歧途。基于此,研究將從學生的青春期發展階段入手,通過對班主任班級管理以及對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進行論述。
關鍵詞:青春期;學生管理;心理輔導;班主任
青春期困惑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產生的一種心理感知狀況,但是有的是階段性的,會自己慢慢變好,有的甚至為終生發展留下隱患,這就是經常所說的心理疾病。更嚴重的還可能隨時出現自傷自殘等。任何心理問題的出現都不是一時一事而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來自家庭方面,如親子關系不和諧,也可能是因為學校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甚至整個人際關系出了問題。
一、基于心理問題,做好重點干預
通過對近些年來發展心理學的成長歷程進行研究后,不難發現,發展心理學之所以能夠取得快速的成長與發展是因為社會需求的增加。除了對各種心理問題及行為發生的根源與產生動機外,研究人員廣為關注的還有心理問題形成的早期表征及干預治療方案。
例如,參考當下的實際狀況,對發展心理學中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主要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針對初中生有用的測量標準和檢測工具對可能在初中生發展過程給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早測評,方便及時干預,一旦在測評過程中發現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如: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綜合治理、藥物干預等幫助個體盡早擺脫心理問題為初中生帶來的困擾。為了使初中生心理健康識別及干預工程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在今后的實踐中,除了對初中生進行心理測評之外,還需要綜合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干預措施,基于發展心理研究范圍的拓展將技術的應用發揮到極致。
二、理解與尊重是正確幫助學生的態度
進入青春期,初中生會在心理上出現許多矛盾,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當初中生有煩惱時,正是班主任教育引導初中生成長的好機會,也是初中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好機會。
例如;在這里以一則案例進行分析,有位中學生一直是個開朗活潑、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是到八年級時,突然變得郁悶異常、無心學習,動不動就跟著校外的社會青年逃課、亂逛、混日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很多教師對他說理教育全無作用。后來到暑假了,他不愿上輔導班補課,鬧著要打工掙錢,他的父母雖然知道他還沒有這個能力,但是覺得讓他體驗體驗打工的艱辛、賺錢的不易也不是件壞事,就幫他找了份工作,結果他干了二十多天,最后一算賬,他平均每天才掙三十塊多錢,而他一天上下班打車的費用卻得二十多元。面對現實,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想法,當他說出他要回到學校好好上學的想法時,他的家人憂愁的心放寬了許多。這名同學現在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言行舉止雖然有時還會表現出不端正的態度,但是每一名教師都知道他在努力調整自己,也在尋找自己的理想、設計自己的未來。因此,作為班主任,我相信學生只要在正確的引導下,就會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實現班主任心理干預輔導工作的開展
班主任是推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對班主任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方法的培訓,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工作。這就需要學校和有關部門引起重視,在進行人才引進時配備更加專業性的心理健康人才。學校方面可以通過高薪等福利來吸引人才到學校來,政府方面也可以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該方法的應用可以提升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青春發育這一敏感時期更加平穩的度過。
例如:班主任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時候不僅需要關注教材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根據授課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切實通過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場所并不僅限于課堂當中,還可以在實踐活動當中進行有關教學活動的開展。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在講述自己實踐當中的體會心得,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這樣可以在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提升同學情誼,促進學生的和諧共處。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時期,步入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特征具備一定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會讓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面臨一定的困難與挑戰,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綜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并不斷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明清.用愛的陽光驅散留守學生的心理陰霾——淺談農村初中班主任怎樣做好留守學生的心理教育[J].科學中國人,2015(12):267.
[2]李艷.試析初中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J].學子(理論版),2015(07):95.
[3]黃秀華. 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及疏導[J]. 少男少女,2021,5(3):81-82. DOI:10.3969/j.issn.1004-7875.2021.0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