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要:在幼兒美術教育實踐中,針對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不足問題,踐行素質教育理念,明晰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并以新的美術教育方式為基礎,實現幼兒美術教育的優化,有意識地發展幼兒思維。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關注幼兒的情感變化,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綜合考慮幼兒的美術技能發展的差異性,并充分發揮幼兒操作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幼兒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能大膽想像與創作,把美術活動變成可體驗、可感知、易表現的自主創作,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情趣;想象力;創新意識
幼兒教師實際開展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需具體了解影響幼兒發展的關鍵要素。美術教學對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審美情趣等起著積極的作用,是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性發展的有效手段,是幼兒表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與情感體驗的過程,再用一定的表現技法進行創作的操作活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創作愿望
在活動中應通過創設溫馨、適宜、豐富的教學環境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幼兒創作的愿望。教師以好朋友的身份融入幼兒的創作世界中,師幼之間真摯的情感融入形式,讓整個創作氛圍在放松、友愛、溫暖的人際情境的作用下,在幼兒的自覺主動、專心投入的心理世界中進行,從而激發主體學習意識,使幼兒集中注意力,自覺而專注地投入學習活動。同時,在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巧妙的與游戲相結合,創設游戲場景,引導幼兒進行體驗與感知,在愉快的氛圍中參與學習活動。
如小班美術活動《七彩泡泡》,在教室周圍掛上各種透明的圓形“泡泡”氣球,擺放些花朵與樹木,為幼兒營造一種爛漫、溫馨、童話般的夢幻場景:“今天,我們要到七彩泡泡世界里玩耍,泡泡世界可漂亮了。”教師帶有吸引力的語言感染著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教師吹著泡泡帶著幼兒進入場景,七彩的泡泡彌漫的空中,幼兒的情緒高漲,拍打著泡泡,盡情的玩耍,歡笑聲、追逐嬉戲聲此起彼伏,讓幼兒與泡泡直接接觸,感知了泡泡的特性。創作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讓其自由選擇,幼兒專注的創作:有拓印泡泡、有吹畫泡泡、有拼貼泡泡等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泡泡畫出現了,構成了七彩泡泡世界。
二、貼近生活,引發真實情感
(一)源自生活經驗
在具體的教學中,以創作目標為重點,結合教育內容,巧妙地選擇學習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去觀察、去感受,讓幼兒在“真、善、美”的生活體驗中,激發真情實感,為創作服務。例如畫《樹》時,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進行寫生:有高大挺拔的松樹、柔美婀娜的柳樹、形態各異的樹木……孩子們充滿好奇、圍著大樹轉、用小手觸摸大樹、與大樹說悄悄話等,活動中你談你的感受,我說我的看法,創作的作品豐富多彩,充滿童趣。
(二)源自生活熱點
根據生活的熱點、實事,時代信息,引導幼兒觀察與思考,鼓勵幼兒運用美術形式表達對生活的感悟、歌頌時代新氣象。如令人難以忘懷的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停課數月,正當全民抗疫之際,幼兒將個人防疫的做法體現在美術活動中,運用刮畫紙、卡紙、廢舊卷紙芯、顏料、刷子等方式,制作了一幅幅有創意的美術作品。能看出幼兒的顏色運用十分靈活,在配色審美上有很大進步。
三、材料的多元性,感受創作的樂趣
美術活動與幼兒的生活密切聯系,也強調了幼兒在創作過程中無法用語言表達對美好生活和幻想世界的一種詮釋,只能通過作品形式加以呈現。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年齡階段所提供的操作材料都是不一樣的,
例如:小班可以讓幼兒運用自己的小手點畫,可以在紙上點也可以在瓷磚上點,可以點小雨點、也可以點毛毛蟲、只要幼兒感興趣,能說出自己的作品就是成功了。有的說“我畫了許多毛毛蟲,它們肚子餓了,再找食物吃”、“我用蓋子印了許多小雞,雨一下,把雞寶寶的羽毛全部淋濕了”……在這樣一個充滿幼稚、溫暖、富有童趣的氛圍中,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想法,孩子們創意無限,一幅幅趣味十足的作品躍然紙上。到了中大班幼兒對繪畫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不甘于只停留在普通的畫紙上作畫,這時,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其它的作畫工具,在一次大班美術教學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自制的刮畫筆時,都覺得這支筆十分有趣神奇,一直不停的問:“老師,這筆怎么做出來?”我告訴他們:“是老師用筷子削出來的,有趣吧?”他們還給它取了一個名字“筷子筆”。孩子們迫不及待的在刮畫紙上畫畫,他們想看看這神奇的“筷子筆”能畫怎樣好看的畫來。他們畫的可認真了,有的畫輪船、有的畫海底世界、有的畫美麗的花園……作品內容豐富極了。
四、鼓勵想像,激發創造思維
美術活動是幼兒自主、自愿的實踐活動,每個活動我們都預設了各種活動內容和形式,及相關的工具和材料,盡量滿足孩子們的需要和選擇。幼兒可以以自己覺得最舒服的姿勢:站著、坐著、蹲著甚至趴在地板上都行,盡力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顯示自己的力量,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他們在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下,通過對經驗的總結、生活的感悟、認知的再現,化為動手操作與創作,教師應注重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以問答式、交流式、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使幼兒大膽展開思維的翅膀去想像和創造。
例如繪畫活動《勞動最光榮》,教師結合彩色圖片介紹一些常見的崗位工作情況,引導幼兒了解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工作特點,啟發幼兒自由交談“你知道哪些勞動者,他們是怎么工作的?”給了幼兒充分想像的空間。城市各種各樣的勞動者在幼兒的筆下栩栩如生,畫面豐富……幼兒把勞動者的敬業之情、尊敬之情通過創作記錄在作品上,激發了幼兒作畫的思維。
總而言之,幼兒隨著認識范圍的擴大與知識經驗的豐富,美術創作技能、表現手法也在逐步提高,并希望能將自己最喜歡的人、事,物以自己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教師要給予幼兒想象與創作的空間和時間,提供創作的有效環境,讓幼兒自由創作,體驗創作的樂趣與成功。
參考文獻:
[1]張念蕓.幼兒園美術教育資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03
[2]孔起英,王健紅.幼兒園主題式美術教育活動新設計[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