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彪
摘要:體育課是以學習體育技能為主要內容,鍛煉身體為主要目標,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課程。那么體育老師的教學就必須圍繞著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來展開,應該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動作技能學習的規律,制定符合學生年齡段和身體發育狀況的內容和教學目標,以達到學生鍛煉身體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體育;課堂改革;牽引力;思考
體育課改之路可謂是任重道遠,我們東區進行課改之路已經十余年,從開始的提出的“5215”模式,到提出“先學后教—導練探評”,再到現在推行的“學練賽”,我們在探索課改道路上一直從未停止過。一路走來也在體育課堂改革中遭遇了低谷,迷茫過;看到了曙光,驚喜過。課改這些年,我們的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自覺學習、積極思考、深入研究、不斷探索——逐漸理解、付諸實踐、加深理解——形成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質量觀發生了可喜變化。結合我們正在開展的課堂教學改革活動讓我有所思考與感悟:
一、何謂合格體育教師?
想當一名合格新時代的體育教師,這就要我們必須主動積極的學習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種教育方針、政策和自身專業素質。體育老師不能只埋頭教學,閉門造車,吃“老本”,與外面的世界隔絕,或者不理睬。我們要與時俱進,和時代一起進步。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結合自身的條件,融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創造適合本校的教育模式。新時代的體育教師,不再局限于只是教書,還應該理論聯系實踐,并將實踐中的對教育的思考提煉出來,形成課題加以研究,再反過來運用于實踐。
二、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結構。
以往我們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學手段比較“死板”,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很多小學生說:我喜歡體育課。其實他們說的是另外一個意思: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曾經有位教授說過:“教的方式,決定學的方式”。新的課改教育理念,更加人性化,更加綜合化,也更加合理。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根據出現的問題而設計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只要符合《中小學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不必要向以前那樣照搬書本內容,次序都不能打亂的教學。
現在的體育課改“學練賽”教學模式,突顯的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自主主體地位。只有學生主動構建并通過反復實踐形成的知識技能,才是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技能,才能感悟出體育的知識技能對自身各方面發展的價值。我們教學是為了什么,通過身體練習,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掌握體育技能,那么課堂時間的分配,老師的教授四分之一,學生的自主探索練習四分之三是最合理并最讓學生喜歡的安排。四分之一也就是10分種,這需要我們用盡量簡潔易懂的語言,形象的示范,教授學生知識技能;做練習的分組、安排、和安全教育。小學生不比成年人,他們能堅持10分鐘聽老師的安排和“嘮叨”已經不錯了。后面接近四分之三的時間,也就是20多分鐘,就全給他們自己去探索,合作,練習,只是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點和幫助,這樣,學生不但不但不會厭倦,會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老師安排的練習內容里,還會開動腦筋,想出更好更適合他自己的方法來鍛煉,學習。這樣,一堂課中,老師只要明確本節課要解決什么技能問題,組織安排好分組、安全教育輔助等就可以了,內容不需要多龐雜,上課形式也不需要多花哨,只要好好引導學生學習就可以了;充分給予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的時間和自主合作練習的空間,這樣才是更好的體現了學生是課堂主體。
三、教學反饋的重要性。
平時我們的體育教學一堂課結束都會有個師生小結。我們從教師與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關系發現,“教”和“學”只是信息交流過程的一個分支,更重要的另一個分支是,教師應該積極地對教學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動捕捉學生在教學中的反饋信息。實踐證明:經常性的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們現在體育老師對這方面做得很少,一般就是課堂提問,征詢,觀察。體現在課堂上對于課堂后的信息反饋,卻很匱乏。這也是我們以后的一個長期的工作重點,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更加有針對點,更有能效性。
參考文獻:
[1]鐘皓東,范成文,王亮,蔣空究.核心素養視域下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田徑,2021(07):29-31.
[2]歐洋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學小學階段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11):67-68.
[3]莊泱煌. 探究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需改進的問題[A]. 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一)[C].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