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瑜 劉敏 霍陽杉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門集實踐性、操作性、探究性于一體的學科,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創設以學生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問題情境,可激發、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情境構建;高中生物教學;高效課堂;策略
目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以下現象:教學方式、方法落后,課堂氛圍沉悶,缺少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的主動性不高,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等。學生在學生物和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面脫節,不知道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到底有何用。同時,在新高考改革中,我們發現很多題目都有一個新的研究結果或者情境作為鋪墊,學生遇到這類問題時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答題。基于上述現狀,筆者認為要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效率,順應新高考改革,我們有必要在高中課堂中滲透情境構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和學習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而情境構建的策略有很多,可以包括問題啟發式、實驗先行式、游戲互動式、微課帶入式、模型制作式等。
一、問題啟發式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為了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們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依據,科學的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在情境之中,適時的給學生拋出一些與本節課將要教授的知識相關的、難度適中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認真思考,甚至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自己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小組討論去尋找出答案。漸漸地,學生會發現生物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系很緊密的學科,慢慢的喜歡上生物課,覺得上生物課不僅能獲得知識,更能解決問題,從而帶動學生更多的關注日常生活、熱愛生命科學。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穩態與調節的第二章神經調節的第四節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三張照片:穿著尿不濕的小孩、在課堂上因尿急而有些局促的學生、以及因受到外傷而不能控制排尿反射的病人,然后問學生“為什么這位小朋友要穿尿不濕?為什么這位同學可以憋尿?為什么這位受了外傷的成年人會出現像嬰兒一樣尿床的情況?”通過這樣的一個問題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課堂新知,探索高等動物高級中樞和低級中樞之間的關系。
二、實驗先行式
生物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自然科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情境的創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思維習慣,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的第一節被動運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正式在授課前先帶領學生到實驗室去做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什么是原生質層,以及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發生的條件。
三、游戲互動式
將游戲帶入高中課堂會給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增添一份樂趣,通過科學、嚴謹的設計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所學知識,對知識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的第四節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的教學中,我們在講解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走上講臺,讓男女同學分別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按照不同的性別、不同的人數、不同排列順序,不同的鏈數去排列組合,學生們從中不難發現蛋白質結構和功能多樣性的原因,寓教于樂,學生受益匪淺。
四、微課帶入式
微課的內容是非富多彩的,可以是我們或者其他人講解的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一個小實驗、小視頻等。在一般的中學里,實驗條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多技術含量比較高、操作比較復雜、實驗周期較長及成本較高的實驗是很難開展的,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彌補這一不足。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的第三章基因工程的第二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教學中,我曾制作微課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瓊脂糖凝膠電泳、農桿菌介導的轉基因操作、植物組織培養等操作,通過這一手段可以有效彌補學生不能親自動手操作的不足。
五、模型制作式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制作模型,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結合做學知識制作模型,可以使學生對抽象的、生澀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的第五節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的教學中,我曾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利用假期的時間親自動手制作DNA雙螺旋模型,不限材質、不限大小,但是要求學生必須親自動手去做,要注意科學性和嚴謹性,從學生們交上來的作品來看,絕大多數的同學很用心的完成了這項作業,那么他們對DNA的平面和立體結構的掌握一定也非常牢固。
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老師們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教具來給學生展示,例如在講解內環境穩態相關內容時我曾經制作了“尿液形成的模型”,拿著模型去給學生介紹尿液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離子、小分子的運輸軌跡比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圖或者放小視頻觀看更直觀、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把情境構建融入到日常的生物教學中,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關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學相長。然而,情境構建的方式不只是本文歸納的這些策略,老師們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去開發更多的情境用于生物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蕭瓊.問題情境教學在高中生物高效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102):147
[2]王玉琦.新課改要求下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9(10)173-174
[3]劉菊英.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教育,2019(13):142-143
[4]陸忠平.探究性學習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J].Popular Science,2018(12):20
[5]崔雷.情境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10):67
[6]李紫媛.生物學課堂教學中情境的設計與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20(7):20-21
本論文是邢臺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滲透情境構建的研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研究(21020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