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德宏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逐漸步入進了信息化的時代,為了促使教育緊跟時代的步伐,培養出新一批高質量的人才,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應該發生改變。基于此,本文針對信息化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探討,提出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引言: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信息技術的覆蓋率的面積也逐漸擴大,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已經成為新的趨勢,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應用信息及技術開發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現階段,在對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的內容主要還是以教材為主,學生的實際需求為輔,理論性和操作性較強,但是并不能現代化教學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同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注意因材施教,了解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行去搜索一些相關的知識,幾個學生為一組,每個小組對于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在課上與大家分享。如教師在講《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蝌蚪找媽媽的主要內容、視頻故事、繪畫圖片等相關資料進行搜索。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做匯報,增加學生對蝌蚪找媽媽的印象,培養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二)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現階段,在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設計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環節,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使課堂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開展《開國大典》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在上課之前事先借助信息技術查找一些與開國大典相關的視頻或資料,將資料寫在下來做成課件。在上課初期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同學們都知道國慶節是哪一天嗎?有同學知道國慶節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這一天是國慶節等一系列的問題,引出開國大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參與感。然后播放課件中關于開國大典的資料與視頻,讓學生觀看,讓同學們切實的感受到開國大典的壯觀,體會新中國成立洶涌澎湃的心情,加深同學們對開國大典的印象。針對視頻組織學生討論,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進行課文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回顧視頻中開國大典的情節,讓學生進一步的了解開國大典的意義,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二、在信息化背景下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教學模式,引導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事先制作多媒體或者微課視頻,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標注,重點突出。同時,還可以在上課之前,將學習內容的重點以文件的形式發到班級群中,讓學生根據重點進行預習,對所要學習的只是有一定的了解,在頭腦中建立起學習框架,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跟上老師的講課思路,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將復習材料發到班級群中,讓學生自主預習,將課文中的生字標注起來,然后再進行教學,便于學生理解所學習的內容,方便學生跟上老師的思路,提升學習效率。
(二)培養思維能力,拓展交流空間
學生學習語文,更多的需要靠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并不是靠機械記憶。但是現階段,一些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對于語文學習的理解出現了偏差,認為學習語文只需要將老師在課堂上劃的知識點記住就能考出好成績,這樣的思想顯然是不對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注意不要給學生在思想上設限沒給學生在思想上留有一定的空間,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在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晏子受到楚王的刁難時,晏子是怎樣進行反擊的?最后,晏子有沒有被刁難成功等問題,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進行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成為了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信息化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時,可以從轉變教學模式,引導自主學習,培養思維能力,拓展交流空間等方入手,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龐睿. 信息化背景下對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J]. 文學教育(下),2021,(03):74-75.
[2]劉萬武. 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 名師在線,2020,(1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