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越
摘要:當前高校服務型學生社團在不斷發展壯大,但在這一過程中仍然存在和面臨著諸多新的發展市場機遇和嚴峻社會挑戰。充分發揮高校社會團工作體的重要整體優勢和重要社會功能 ,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從“三全育人”的理念出發,分析當下高校服務型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工作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 “三全育人”;服務型學生社團;高校
引言:
高校社會服務型學生社團活動是高職專科院校培養學生從事德育工作的重要活動載體和直接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發展目標的重要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學生不斷鍛煉自身綜合職業素質和提高社會服務技能的重要理想活動平臺。然而,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推進服務型學生協會社團建設發展仍然存在諸多較為現實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我國服務型高校學生協會社團的健康發展。因此,構建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的新格局顯得極為迫切。
一、“三全育人”體系的組成
(一)人員
“三全育人”規章制度的健全建立,打破了之前人們對于過去普遍認為黨的思想理論政治宣傳教育只是擴大學校學生教師、輔導員等社會學術理論工作者的政治工作任務范圍的傳統思想政治框架,動員高校學院全體學生教職工隨時隨地對高校學生教師進行黨的思想理論政治宣傳教育。這從改進人事管理方面有效地保證和促進了“三全育人”管理體系的廣泛應用和有效實施。
(二)時間
思想路線政治理論教育工作是一項具有歷史性的任務,任重道遠。它其實是一種直接貫穿于我國大學生整個時期學習、生活和自我成長整個過程的長期的素質教育過程。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不斷地在實踐中認真進行、體現,而不是為了應付課程中的某一項工作任務。”三全育人”中心提出的"全過程育人"中心所強調的這個教學價值理念,就是說要讓廣大學生從最初入學到最終畢業,能夠持續不斷地接受正確的思想理論政治素質教育。
(三)范圍
“三全育人”提出的全方位教育,可以理解為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教育。大學教育不僅僅只包括學生平時對學習知識的掌握和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還應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意識覺悟有所提高。因此,從廣大學生的全面身心發展需求這一角度出發,分時段、分地點地深入開展學生思想理論政治宣傳教育工作,是不斷提高廣大學生整體綜合心理素質和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一種較為有效的途徑。
二、“三全育人”存在的問題
(一)全員育人中角色缺位
在中國特色經濟社會主義新發展時代,面對黨的新形勢新任務要求,高校教育要全面落實高校立身育德辦學樹身育人這一根本任務,這就必然要求廣大學校、家庭、社會和各大學生團體作為社會主體,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開展大學生政治思想理論政治道德教育中去。近年來,由于高校全體教職工從事科學政治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從事思想理論政治文化教育學科教學、管理和社會服務文化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大學生從事思想理論政治文化教育基本上已經開始成為高校的一場獨戲。就一個家庭而言,父母往往認為一個孩子一旦進入普通大學后,其家庭教育義務就已經結束了,那么接下來的培訓和教育就主要是學校的事了。就我國社會而言,由于對在校大學生開展思想宣傳政治理論教育沒有硬性的法律約束,而高校以外的有關大學生開展思想宣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相關社會主體就很少對在校大學生開展思想宣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進行任何實質性、深度的交流合作。就大學生而言,由于還存在一些獨生子女等諸多現代社會特殊現象的嚴重疊加,他們的獨立個人意識和自主治理社會能力較弱。因此,家庭、社會與大學生共同參與政治素質教育的普遍現狀不完全符合中國特色的新社會主義對新經濟時代中國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政治素質教育的新時代要求。
(二)全程育人中鏈條斷裂
許多高校在招收大學生政治思想理論政治文化教育水平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這些都使得我國大學生政治思想的產生、政治理論教育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一直處于一個封閉的環節斷鏈和各個環節之間脫鉤化的狀態。這些突出問題切實使得我國大學生高校思想理念政治理論教育的教學連續性、延伸性和教學實效性不斷面臨巨大的新挑戰,思想理論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作為高校教書育人的獨特資源優勢也就難以真正得到充分彰顯。
(三)全方位育人中重心偏移
大學生參加思想生產政治理論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內涵文化外延的不斷深化,大學生從事思想理論政治專業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識領域越來越廣。教學中心的教育任務的一個核心內容是開展愛國主義路線教育,以貫徹愛國主義路線教育思想為教學重點,基礎任務是基本思想道德規范,目標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然而,往往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這些中心任務并不如規劃一樣順利實施。
三、高校服務型學生社團與“三全育人”理念的相互作用
(一)載體作用
對大多數中國青年高校學生來說,志愿教育服務活動是他們增加自身社會實踐閱歷、貢獻和諧社會的主要實現途徑,是推進社會主義國家核心思想價值觀走向外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黨在新形勢下不斷改進高校學生思想理論政治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校志愿服務型的大學生志愿社團組織作為高校青年人和大學生積極參與高校志愿主動服務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是充分踐行高校志愿主動服務的主力軍。
(二)精神的需要
志愿者服務工作是經濟社會文明繁榮進步的重要生動標志。青年高校大學生志愿作為高校學生志愿者,要時刻立足高校新時代,展現新穎的作為,讓高校志愿活動服務方式成為青年大學生一種新穎的精神生活服務方式。將“三全育人”辦學理念與高校志愿創業服務活動精神教育相結合,在高校學生教學、培養、管理中不斷加強對廣大學生的高校志愿創業服務活動精神宣傳教育,讓他們真正牢記初心肩負使命,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堅定不移走中國高校特色學生志愿活動服務精神道路。激發新歷史時代開展志愿隊員服務的蓬勃活力和巨大創造力就要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的偉大事業史和志愿隊員服務史的新篇章。
(三)二者結合是提升高校育人實效性的需要
高校社會服務型青年學生志愿社團組織是高校青年學生志愿活動服務的主要參與者、組織者和運營管理者,在一定很大程度上為青年志愿活動服務工作提供了一種結構性力量保障。但在這種組織管理模式下,服務型高校學生教育社團組織學生活動具有的隨意性太多,只限于注重組織活動的正式舉辦和全過程,缺乏組織活動前后對全體參與者的專業培訓。很多各類活動項目看似內容涉及面廣,參與活動人員多,形式廣闊,但對于學生整體思想素質的整體提升卻極其薄弱,因此,服務型高校學生教育社團中的志愿人員服務教育工作與“三全育人”教學理念的緊密結合,促進了社團理論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操作的有效緊密結合。
四、“三全育人”在高校服務型學生社團中的應用
(一)輔導員與專任教師齊參與,推進全員育人
以高校中常見的學生在校社團輔導聯合部工作為例,這些社團建立的初衷一直是在努力探索培養學生社團輔導員(包括共青團黨員干部)管理與專任教師教學相結合的組織架構。目前有些社團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學生團干培訓為主、學生服務干部培訓為輔的組織培育開展志愿學生服務實踐文化、培訓開展志愿學生服務教育實踐、組織開展志愿學生服務實踐活動的科學管理模式。并共同組建了以專職志愿教師校長為主、高年級高校學生志愿助教教師為輔的志愿專業技能教育培訓服務團隊,相互配合,促進社會服務型高校學生志愿社團學校志愿教育服務事業穩步發展,提升了服務質量。
(二)建章立制,確保全過程育人
學生社團聯盟部在廣大學院學生團委的組織指導下,一直在不斷地整合、調解、總結多年學院志愿活動服務的實踐經驗和管理方法,并在制定和不斷完善學院志愿活動服務組織管理活動相關的法規條例,從而進一步加強規范學院志愿活動服務管理活動的組織開展、實施工作,以確保后續的服務工作能夠穩步地推進。高校學院建議采取學校開學期間讓位的新生自愿注冊成為志愿者的管理方式,加強學校志愿者服務集中管理,規范廣大學生自愿參與學校志愿社會服務公益活動的行為方式和活動渠道,從源頭上為學生外出安全提供保障,從而也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結束語
高校服務型的大學生公益社團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在過程中仍然一直面臨諸多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所以能夠充分發揮專業社團的基本優勢和主要功能,明確其發展的最終目標,積極探索、努力促進社團健康發展的新機制,具有重要的歷史現實意義。因此,高校可以考慮在"全面育人"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探索構建新時期高校服務型學生社團服務體系,促進志愿服務的發展速度與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志建,張楓.高校“三全育人”體系的構建[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1):143-146+158.
[2]潘孝富,王蕾.構建“三全育人”的高校教育協同育人體系——以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的特色育人實踐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05):121-131.
[3]張暉宇. “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校服務型學生社團工作體系構建——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長江叢刊,2020(20):119+121.
[4]武貴龍.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04):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