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珮郛
摘要:小學語文課文是精心挑選的課文,它回繞小學生的個性特點,不管是文字運用還是情感表達都是跟小學生的認識、情感有關系的,也很豐富,教師通過對教材的閱讀指導,就能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同時也能體驗作者的情感,所以一定要注重小學語文課文的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個性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也是一個必要的環節。小學課文有重點課文、略讀課文和選讀課文,每一篇課文在課程內容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認真指導閱讀,讓學生把握方式方法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文化修養極其重要,幫助學生從課文閱讀中對社會認知、作者的感悟等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因此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基本環節,它貫穿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階段。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中,沒有把控好,也受到其他原因的限制,也忽略了閱讀的指導,也有很多教師對小學語文課文的閱讀教學沒有足夠的認識,缺乏有效的策略,缺少實際的引導,這樣,就難提升其教學效果,就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更應該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從而更好地實現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讀是關鍵,寫則重要,讀寫結合
小學生語文教學,還是以讀為主,教師讓學生讀,讀出感情,讀之有味。小學語文課文,首先要讓學生讀書識字,無論怎么教材,小學課文最終都是要讀要背的,這也表達了語文教學的一個思想就是重點課文,要記要背。因為有讀才有背誦,這也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當然,單純的讀是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對課文閱讀的基本要求的,教育引導,學生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記得哪些是重點,哪些是忽略的內容,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或者美的詞句,要標記就標記,要背誦就背誦。最后還要根據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的信息寫一些感受,要將讀和背誦之后的感覺、認知和感受寫下來,通過自己語言表達出來,增強寫作能力,因此,讀是關鍵,寫則重要,讀寫結合。人教版四年級《觀潮》,課前,學生從認識生字到掌握多音字到能正確讀寫,是首要的環節。之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漲潮時,海潮從灣口涌入,向西奔涌而來,受兩旁漸狹江岸的約束,水面越來越窄,涌潮后推前阻,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變成陡立的水墻,那成初起的潮峰。那個場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大潮的神奇壯觀。從“隆隆的響聲”詞語中感受錢塘潮聲勢浩大;從“山崩地裂”“顫動”詞語中感受錢塘潮浩浩蕩蕩的氣勢;從“漫天蓋地”“風號浪吼” 詞語中感受錢塘潮氣勢宏大,整個過程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學生對課文優美語句作了標記,并摘錄課文中的語言,感受語言表達特點,再結合學生平時寫作練習,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運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技巧和寫作方法,以此積累寫作語言,提升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二、閱讀中進行想象,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文閱讀中,想象是讓學生理解文本內涵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要給這課堂創設一個特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去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聯想,通過合作探討、分組交流、綜合研判,從而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作者寫作目的,加快學生學習動力,教師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級《假如沒有灰塵》,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閱讀,通過閱讀想象:假如自然界中沒有灰塵,世界會是什么樣的?是不是天空永遠湛藍,河水永遠清澈,空氣永遠清新,人民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呢?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課文,加上教師課堂的講解,讓學生知道灰塵的危害,有害于人的健康,有礙于公共衛生,但灰塵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它讓陽光變得柔和,它讓天空變得更湛藍,等等,只有讓學生感悟事物的兩面性,只要正確對待,正確認識,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這篇課文非常生動,讓學生通過閱讀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拓展群文閱讀,實現課堂多元化
在小學語文課文教學中,積極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集中閱讀,群文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受益,那么,需要我們教師注重教學多元化,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才會得到提升,從而對課文內容、作者寫作思路、意義等方面有一個更加深刻、透徹的理解。其中,小組合作集中閱讀,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它能夠強化多重層次的探究,多方面的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才彰顯群文閱讀的價值,還可以切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人教版四年級《幸福是什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先分組閱讀,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抓住“幸福是什么”這條線索,緊扣三個小孩的成長之過程,體會幸福的含義。教師教學時,小組探討“十年前”三個小孩“做什么”? “十年后”三個牧童在小井旁邊相遇,各自暢談對幸福地理解:“十年之中”,他們“做什么?”感受到幸福“是什么”。學生集中閱讀探討問題,揭示幸福的含義。在正式教學,教師就引申出題目“幸福是什么”。可以集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十年前”“十年中”“十年后”三個牧童對“幸福”這個問題的探討,從而讓學生對幸福的理解的解讀,并且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意義。
四、閱讀需要課外素材,實現運用語文知識能力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閱讀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之外,還可以讓學習通過閱讀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學生經常閱讀課外讀物,積極收集課外素材,不斷收集信息,對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腦海中有知識,學生的寫作才不會是問題。因此,要實現學生靈活運用語文知識能力的提升,學生就要不斷的進行課外閱讀,讓課內外有機結合在一起,然后鼓勵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領會寫作方法,體會文章表達的意義。
總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階段,教師能讓學生學會有效地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和知識,接受美得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這符合新課標背景下對于小學生所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有著積極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鄭志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小學生[J]2012(2)
[2]張以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將“讀寫”有機結合.[J]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