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近年來在我國眾多職業院校都實行了“產教融合”這一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在合作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對產教融合的內涵把握不清,甚至阻礙了產融融合的發展,本文對產教融合的內涵進行簡單的梳理,對豐富產教學融合的各項指標理行簡要概括有利于“產教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和評估高等職業教育產教學融合提供方向。
關鍵詞:產教融合、質量評價、內涵
一、產教融合質量評價的意義
校企合作,堅持產教融合、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協作培養現代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的重要舉措,是學校教育與企業無縫對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教育發展的基本保證。產教融合是高等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學生三主體之間、共同合作,教育資源整合的人才培養過程。因些對于產教融合質量評價應從各主體之前展開,分析各主體的發展因素達到各主體之間互相契合利益的最大化,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是為社發建設發展提供優秀人才的重要保證。
二、產教融合的困境與問題
“產教融合”實施多年,各地區,各院校通過不能形式的校企合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主體之間的協調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其一、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不足。企業和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由于缺乏相應的政策法律障,資金相對缺乏,存在投入與收入比失調現象,合作力度不夠,層次偏低。其二、職業教育自身存在短板。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不對稱。沒有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狀況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及進行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同時大部分教師缺乏一線實踐工作經驗,阻礙了產教融合的深入開展。其三、企業參與意愿薄弱。 主要表現在一些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擔當,長遠規劃目標不清晰,甚至考慮到一些安全因素不愿開展校企合作。缺乏戰略高度認識產教融合意識等。這些問題都嚴重的阻礙了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是產教融合進一步深化的桎梏。
三、產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內涵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應該滿足不同參與主體的需求,要體現社會,學校,學生,企業等多主體的共同利益并實現最大化。因此“產教融合”的內涵應體現多主體化并且各主體之間優勢形成互補,共同發展,科學,全面的育人,發揮“產教融合”這一教學模式的,教育機制的魅力,各參與要素共同發展是產教融合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突出產與教的優勢強化職業院校辦學特色,企業人才儲備,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并將深化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這一教育類型發展的基本原則。
1、產教融合的動力因素
(1)“產教融合”的內在動力—社會發展對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產教融合”的本質目的是為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培養實用型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這是產教融合的內在動因,也是國家發布“職教20條”目的所在。社會的發展對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的激發其內在動力,加速產融合的發展,為產教融合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國家的發展需要現代化的職業教育,用高素質人力資源推動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必須與產業深度融合,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加入更多的產業元素豐富職業內涵。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要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建立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雙主體”育人的體制機制。
(2)“產教融合”的學校動力—培養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高職教育的本質是培育、培養符合社會發展技能型人才。在產教融合中學校要構建內在動力機制“引企入教”。引入行業企業的專家能手,以“產業教師融合”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理要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的必要路徑,同時也是學校培養雙能教師的必由之路。通過校企合作,引企入教,讓教師走進一線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中去探索行業的發展,了解行業,企業最新動態信息,技術和工藝,參與企業科研的和教學成果轉化,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教學能力和學校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能力。因此職業院校必然要走校企業合作,產教融合之路。無視產教融合,也就意味著無視人才培養質量。
(3)“產教融合”的企業動力—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達到最大化效益的目標。“產教融合”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符合企業需求標準的應用型技能人才,達到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在利益的驅動下,企業也將會為“產教融合”的實踐提供動力。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后,企業可以優先吸收大量優秀生源進入企業,實習,實踐,最終企業能夠從學生中培訓和挑選出能力比較強的優秀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工作,節約企業培訓成本,也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2、產教融合的五個內容對接
“產教融合”需要完成學校與企業五個方面的無縫對接(即學校與企業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校企之間的產教融合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現代化技能型人才從而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價值,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為“中國制造”輸送大批合格人才。因此產教融合并不意味著學校和行業企業在組織形式上的融為一體,而是業務上相互補充和融合。因此如何完成五個方面的對接是評價產教融合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產教融合”質量評價中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體現。
產教融合不僅需要校企雙方的努力,更需要政府、行業等組織進行過程監督和參與。高職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關鍵在于形成政府、行業、企業與學校、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局面,各主體間都是以人為行為主體,因此對身處其中的人的價值需求和利益體現是產教融合質量評價的主要目標之一。“產教融合”是一種教學方法改革,是一種理論政策,多主體之間的施動和受動者最終的體現都在“人”。各主體之間的合作只有實現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把立德樹人融入到教育實踐中來、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人才勞動的培養全過程,各主體才能和諧共生。共同發展促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以人為本價值觀最有效的體現。企業選派優秀技術專家、操作能手來指導學生,為學生們提供實訓、實踐、實習基地,學校選派教師去企業頂崗實習,學習產業領域新技能,技術。這種合作過程既是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過程,也往是學校科研項目和企業技改項目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4、“產教融合”質量評價中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融合。
校企文化的融合才是最高層次的產教融合,是真正實現了融合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與學生價值觀的融合有利于企業真正獲真正的,愛企,愛家,愛國的人才。企業是吸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主體,通過校企文化與學生價值觀融合,能真正實現企業對職業教育的影響,激發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企業的團隊意識、自強意識,競爭意識,民族竟識更好地融入到學生的職業素質中,從而使企業能從職業院校中獲得更快更好適應崗位需求、實現企業自身價值需要的人才。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企文化與學生價值觀的融合,不僅可以讓企業給學校輸送企業的先進理念和優秀文化,更重要的是可讓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強國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
四、促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舉措
1、強化產業與專業的融合。職業院校的主要目標是服務地區和國家產業的發展,因此要緊跟本地區的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建立起與企業生產對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建設動太機制隨企業的發展及時調整。緊跟企業,重點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性,行業性專業和專業群,服務于區域,行業發展
2、強化生產與教學的融合。產教融合的主要特色是依托企業、行業。以企業的實踐優勢彌補校園教學缺乏實際操作的劣勢力。以企業為依托,把前沿的技術革新,行業動態,市場信息引入到教學當中,充分實現工學結合,實現生產與教學融合,培養出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校企共建研究平臺,推進科研與技術的融合。職業院校教師大多數都接受到高等教育,學歷高,具有科研精神,但欠缺實際操作經驗,因此校企雙方要揚長避短,各取所需。充分發揮專業人才知識優勢,與企業協共建科研平臺,共同參與建設企業的技術改革和項目革新。校企雙方共同進行、產品開發、科研攻關、課題研究、項目推進等方面合作。
4、創建和完善保障機制促進產教融合。
校、企之間要建立統一的規章制度,穩定,完善的溝通協調的機制與利益保障機制。協調合作分工明確,在合作形式,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招生就業等方面形成一致的理念,有責任,有擔當。學校與企業行業,通過制訂具體行業標準,教學標準實行教學,并行定期不定期的開展作合督導檢查與抽查制度,建設有效的獎懲措施制度,以調動產教融合各方主體的積極性。
五、產教融合的發展方向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當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助力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的實施與發展,根據國家職業教育實施方案,聯合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標準和規范。實現行業、企業與學校“教、學、訓、考、評”一體的教學培養模式,遵循嚴格的合作溝通與共享模式,實現“教學、培訓、就業指導、人才輸送”四位一體的人力資源產業鏈系統,以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區塊鏈深化為導向促進產教融合深度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解決人社會發展中的人才需求問題。
六、結論
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業各承擔不同的社會職責和功能,產教融合就是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業深度合作,是職業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是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中國制造”不可缺少的動力,是中國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只有將職業教育與產業相互滲透、相互支持,深度融合豐富產教融合的內涵建設,才能完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完成好職業教育責任擔當。
參考文獻:
[1]陳年友等.《“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 中國高校科技,2014(8):40-42
[2]陳剛.《“產教融合”視域下校企合作機制構建探討》[J]. 職教論壇,2017(31):60-62
[3]姜澤許.《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8(5)34-39
[4]羅汝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進的價值取向》[J]. 職教論壇2018(5)25-29
[5]肖波.《“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J]. 教育與職業2018(14):109-112
本文是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研究基地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育質量診斷與改進研究基地項目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楊繼新,男,碩士,民族:漢;工作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郵編 410004;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