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梅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滿足幼兒教育的要求。本文針對近年來幼兒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從家庭共育的角度分析了家庭共育的特點,為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鋪平了道路,使家庭與幼兒園共育幼兒的心理健康成為可能。
關鍵詞:家園共育? 幼兒?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家長和幼兒園是合作伙伴,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園的影響力,幼兒教師和家長必須在家庭教育領域開展合作,雙方要遵循平等、尊重、合作的基本原則,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因此,幼兒教師要注意引導家長與幼兒進行親子互動,與家長分享教育經驗,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教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家園共育的含義和作用
實際上,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參與幼兒的學前教育,并讓家長和幼兒教師進行合理分工。教育部關于學前教育的指導方針規定,為了促進學前教育,需要父母、社會和幼兒園之間的合作,為幼兒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該指導方針的頒布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指導,并確定了具體的標準。特別是學前教育,需要在幼兒園和幼兒家長之間建立信任,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品質。
為了更好地保障幼兒的安全,必須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制定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筆者認為,家庭分擔應是人類發展的主要需求,幼兒不能長期脫離社會環境,所以父母要利用自己的資源為幼兒提供全面的教育。家長必須積極參與家園教育,努力創造一個有利于幼兒發展并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有人認為,早期閱讀可以促進幼兒個性、語言和意識的和諧發展,所以家園共育更加重視父母和幼兒的融合,以期幫助幼兒獲得學前閱讀能力。
二、家園共育下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開展親子教育活動
作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娛樂活動,親子活動是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有助于幼兒的智力發育和身心發育,而且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為幼兒提供一個與父母溝通的平臺,從而促進幼兒的個性和社會關系的持續發展。此外,幼兒園應考慮幼兒的特殊情況,設計適合幼兒生活各個階段的活動,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
2.開展心理健康游戲
目前,家園共育有四種主要形式:第一,家長獨白解決教育問題;第二,教師和家長一起解決幼兒存在的問題,或者建立臨時咨詢委員會;第三,教師鼓勵父母參與教育決策;第四,教師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確保幼兒活動具有經驗、游戲和教育的特點。如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或者博物館等,幼兒容易受到個人情感的影響,在此期間,父母和教師應該積極合作,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使幼兒充分了解自己的感情。總之,父母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兒能夠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感到幸福。
3.充分發揮家長助教作用
根據數據調查表明,公共微型通信平臺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全國覆蓋率超過95%,每月活動超過8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20多種語言。為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家園共育法,充分發揮父母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并充分利用與媒體互動的新平臺,如微博、QQ、微信等。教師還應建立多樣化的家庭教育平臺,發揮父母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另外,教師有義務在幼兒進入幼兒園時進行適當的生活記錄,并為家長提供有關幼兒園社會活動的詳細資料,邀請家長參觀園區,積極參與開放日的在線活動,提高家長的認知和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編寫合作手冊,詳細記錄幼兒在幼兒園的成績,對幼兒良好的行為,教師可以表揚他們;對幼兒的不當行為,教師可以提供合理的指導。
三、結語
鑒于上述情況,教師和家長應在家園合作的框架內共同工作,促進幼兒的身體發展和成長。同時,教師可以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能從家長那里收集反饋意見,促進幼兒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燕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園合作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16).
[2]康米,黃容蓉.淺析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構建路徑[J].教育現代化,2019(34).
[3]葉園.家園合作培養幼兒心理健康[J].貴州教育,2019(7).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木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