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長期以來,電子電工專業教學是中職教學的難點。中職生多為初中畢業生或者相當于初中畢業水平的學生,文化基礎不好,接受的自然科學教學不足。然而,電子電工課程是一門注重基礎的學科,學生既需要學習很多的理論知識,又要緊跟新技術的發展,導致課程難度較高,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亟須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組織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下面,筆者主要探討了電子電工的教學困境,以及具體的優化操作策略。
一、教學困境分析
在電子電工專業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對繁多的基礎知識、復雜的電子元件和困難的實際操作學習感到力不從心。而在校期間,學生如果沒有認真學習,畢業后就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容易給學生帶來電子電工專業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的錯誤觀念,所以很多家長讓孩子不要選擇電子電工專業,導致電子電工專業生源越來越少。加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更多的是理論內容,缺乏必要的實際操作能力,而電子電工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果學生一味地只學習理論,脫離實際操作,學生將很難真正學到知識,畢業后也缺乏核心競爭力。
二、教學組織策略
1.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電子電工專業教材主要是《電子線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這本教材的內容包括各類基礎電子元件和電路,例如二極管、三極管和常見的邏輯電路,理論知識占據了大部分比重,并且一些基礎知識比較晦澀難懂,學生很容易感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安排教學計劃。
《電子線路》總共十六章,前兩章是教學二極管和三極管,這是電路中最基礎的元件之一。教師可以將這部分一起講解,之后進行對比講解,找出兩者的關聯,并讓學生操作體驗這兩個元件各自的特點,深入思考后,想想它們的應用場景和作用。
第三章到第七章是教學各種放大器,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并探討分析一些特殊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他們的興趣,再加上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印象。
第八章到第十一章是教學直流穩壓電源、晶閘管、無線電廣播接收機和反相器四種器材。部分學生可能見過其中某些器材,能有效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
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是教學各種基礎數字電路,這部分知識比較難,還有各種函數式,學生需要進行邏輯分析,所以教師在講課時需要耐心一點。
總之,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基礎,但也有很多重要實驗,教師要多帶學生做實驗,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到知識。
2.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其主體性
當前,很多學生對電子電工這個專業不感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沒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迫于壓力學習,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其實,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教師引出課題,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學二極管和三極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并整理出遇到的問題。上課時,教師針對問題進行講解。在講解完后,教師可以將這二極管和三極管放到一起,讓學生自行進行實驗探究。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他們以興趣為導向,學習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一些小課題,并在課后自主探究,完成后在課堂上展示。
3.多做實驗,提高重視
當前,我國中職電子電工專業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缺乏實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針對教材上的邏輯門電路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開關模擬“與門”和“非門”,通過開關閉合與斷開的不同狀態,讓不同的小燈泡亮或者暗,實驗既有趣又簡單。另外,掌握一些儀器的操作方法是電子電工專業的基本內容,如果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儀器,更談不上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安排一些實驗課程,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多進行實際操作。
電子電工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專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多多觀察,在課堂上認真思考,在實驗過程中嚴謹求實,制定一個良好的教學計劃和組織策略。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