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峰
[摘 要]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要充分調動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主動性,讓學生在語文學科中成為真正的主人,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文從核心素養概述出發,提出小學高年級習作在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原則,并提出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高年級習作
核心素養的主要內涵由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組成。核心素養從文化基礎層面上指的是強調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各類社會文化現象和各領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在精神修養和文化底蘊上形成一致的認知水平。語文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語文基礎上要具備基本的閱讀和寫作等基本能力,語文素養要與時代相結合,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體現一個時代的情感價值觀念,與語文理念相融合。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的實施原則
1.及時性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的過程中,要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給予及時的反饋,學生在習作完之后渴望得到教師的及時反饋。對學生來說,不管是從作文的質量,還是從整體結構對作文的評價,教師的反饋信息十分重要。教師在短時間內將作文反饋給學生,不但能夠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信息,還提升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有利于拉近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啟發性原則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教授寫作過程中,采取啟發性的原則。對于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寫,要引導學生在習作過程中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對學生寫作評語的表述上,教師應采取鼓勵式,少用批評性的語言,這樣學生才能在和諧的氛圍中更有激情地學習寫作。
3.發展性原則
針對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教師要采取發展性的原則去看待。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身心發展上還存在極大的不平衡性,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他們的作文,用發展的眼光去面對學生在文中所要表達的含義。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且激發了學生學好語文寫作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發展。
4.多樣性原則
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寫作評改中要采用多樣性的原則,傳統的評改方式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學生的作文,還需要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將結果反饋給學生。這樣,不僅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還會影響其他內容的教學進度。因此,在寫作評改中,教師可采取“精評”和“略評”的策略,還可以采取小組互評的方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縮短距離,給學生每一次的寫作帶去不一樣的體驗。
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策略
1.加深教師的思想認識,改進教學方法
其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的過程中,要相信學生、肯定學生,要鼓勵學生為了表達而寫作,而不是為了分數、成績寫作。其二,要培養學生善于從生活中觀察和領悟,擅長用文字將生活記錄下來。其三,要建立開放的指導策略。在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要教會學生重視文章的整體內容,將文章的重點放在社會實踐和歷史變遷上,盡可能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領悟到真諦。其四,在教學方法上由重套路轉向重思想的創新開拓。不能局限于在寫作過程中堆砌詞藻或者過分注重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只要在寫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投入真情實感,并且在平時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會提高。
2.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加寫作素材
一是語言材料的積累。語言材料是習作中的工具,語言材料的積累可以從平時的課外閱讀中積累,要求學生要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二是素材的積累。寫作應該回歸于生活,寫作中的情感來源于生活中的真實體驗。三是思想情感的表達。在寫作中要流露出真實自然的情感,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學生的寫作素材增加,才能在課堂中提升參與度,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近年來,一些素材的泛濫造成了學生習作內容的干癟,形成了習作千篇一律的局面,以下是筆者多年來整理出來的素材的“通病”。
(1)總是在天寒地凍的深夜,我突然發起高燒,媽媽背起我就往醫院跑,風雪很大,媽媽將我裹得嚴嚴實實,而她自己穿得很單薄。一路上她深一腳淺一腳踉踉蹌蹌地走著。一不小心媽媽滑倒了,她艱難地爬起來,趕緊問:“孩子,沒摔著你吧?”到了醫院,媽媽又背著我上樓梯,我看見汗水打濕了媽媽的頭發,從來沒有這樣感動過。
試問:在如今交通發達的時代,且不說私家車,就是出租車、滴滴、叫車平臺如此方便,難道還要媽媽在風雪交加的夜里背著生病的孩子去醫院嗎?現在的醫院都有電梯了,真的不用媽媽背著你爬樓梯了。
(2)總是在放學的時候大雨突至,我后悔早上出門時不聽媽媽的勸告。我剛沖出校門,就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是媽媽。她吃力地舉著傘,努力將傘傾斜到我這一邊,媽媽的半邊身子都打濕了,盡管下著雨刮著風,我從來沒有這樣溫暖。第二天,媽媽就感冒了,發燒咳嗽……
試問:家里真的只有一把傘嗎?媽媽來接你,她不知道應該拿兩把傘嗎?還有,下這么大的雨,不能打車回家嗎?
(3)總是有很難的數學題在深夜里還沒做出來,媽媽端來一杯熱牛奶,微笑著輕聲對我說:“趁熱喝吧!好好想想,別放棄,一定能做出來的。”一股暖流涌進我的心底,看著媽媽走出去的背影,我感動得淚眼模糊,從來沒有這樣幸福。然后我靜下心來,重新提筆做題。
試問:媽媽給我們的愛只有深夜里遞過來的熱牛奶嗎?現在的媽媽幾乎都會在晚上給孩子熱一杯牛奶,小作者接過牛奶后真的熱淚盈眶了嗎?
(4)我總是在剛剛蹣跚學步時,掙脫媽媽的懷抱,摔倒了。我抬起頭向爸爸媽媽奶奶求救,奶奶想過來抱起我,可媽媽不讓。她說:“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小孩子要堅強!”我只好自己乖乖地爬了起來,搖搖晃晃地繼續往前走,從來沒有這樣堅強。
試問:蹣跚學步的事情你真的記得這么清楚?是不是太假了?
(5)媽媽不停地往我的碗里夾菜,雞腿、魚塊、五花肉……我的碗里堆得簡直像小山一樣,而媽媽自己只吃一點青菜。我趁媽媽不注意將一個雞腿夾到媽媽碗里,可媽媽又原封不動地將它放到我的碗里,她說:“你現在學習辛苦,又正長身體,需要加強營養呢!”我吃著媽媽夾來的好菜,覺得從來沒有這樣幸福。
試問: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真的不必像幾十年前那樣,媽媽什么都舍不得吃了,燉一條魚、吃一只燒雞,不必如此艱苦了吧?
(6)在放學的路上或者公交車上,目睹了一起搶劫或者偷竊案件,我看見那個賊頭賊腦的人一直尾隨著一個人,或者一直盯著一個人的背包,千鈞一發的時刻,我大喝一聲挺身而出,身邊的人都向我都來贊許的目光,警察叔叔也表揚了我,從來沒有這樣勇敢。
試問:這樣的場面,你真的經歷過?作者就這樣一直跟著,是拔刀相助還是記者暗訪?
看到這里,我們忍不住笑了,其實,這些虛假、陳舊、俗套的題材,也許曾經新穎,但在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的變化中褪了色,被用得泛濫成災,這樣的作文,不會寫出真情實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一是學生的生活閱歷淺,社會實踐少;二是學生思路狹窄,寫作文的時候總是被束縛在小小的圈子內;三是不善于發現,不善于捕捉,不善于積累;四是一些學生的模仿抄襲心理;五是為了迎合一些所謂的模式和套路。
3.完善評改方式
新課標的教學改革理念中強調要對學生的寫作從言語表達能力、細節書寫、文章的整體內容呈現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作文寫作指導,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夠根據教師及時反饋的信息在需要改進的領域及時做出補救措施,及時進行強化訓練,提升寫作水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自評或全班互評的方式進行習作的評改,要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去完善自己在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或者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評閱提出修改意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還提高了教學評閱效率。
4.加強習作訓練,注重個別化指導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閱讀量有限,還沒有足夠的語言功底去支撐他們的習作水平,因而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教師要加大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加強寫作訓練。在寫日記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所見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平時在課外書上看到的好句好詞也可以積累在日記本上,增強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寫作過程中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寫作水平,提出個性化的指導。對習作水平好的學生,要加以強化,對于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的同學,教師要能夠有效進行基礎性的訓練。
學生習作水平依靠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和知識積累量,要求教師在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習作教學能夠不斷充實提升自身的修養。同時,在習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的習作水平更加靈活生動。
參考文獻:
[1]楊秋娟.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策略[J].教育革新,2018,(10).
[2]胡唐芳.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8,(03).
[3]何靜嫻.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語文課堂拓展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D].蘇州大學,2018,(12).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