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雙
摘 要:開展應用性問題教學,這是數學教育服務實踐需求,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順應了教育體制改革的新趨勢和新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技能,圍繞初中生的認知學習能力進行應用性問題的教育創新,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科教育水平的進步。這樣的學科教育才是學有所成,學以致用,是數學教育順應時代發展做出的積極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性;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4-0097-02
【Abstract】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applied problem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erve the practical needs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quality, which conforms to the new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Educato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skills, focus on the cognitive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carry out educational innovation of applied problem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ubject education level. This kind of subject education is a positive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conform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Problem; Strategy
數學是一門綜合實踐性的學科,是服務于實際生產生活的。在數學教材和數學教學中,應用性的問題的解讀是一個重要環節。在初中數學階段,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注意應用性問題的教學與改進,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讓數學服務于實際生活需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相信在數學應用性問題的優化教學策略帶動下,初中生的數學水平會有很好的進步,數學教育的職能會更好的達成。
1.將應用的數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數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用途廣泛,但是很多學生卻并不了解這一點。這是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逐漸完善,數學作為基礎性的學科,其知識點和數學原理都融入到了具體的機械設備、工藝技術、生產勞動經驗之中。房屋建筑結構造型,船只的載重能力設計,農業生產中的種苗播種與水肥使用,都和數學知識息息相關。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單純為解題而解題,學科知識并沒有和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對學科的認知也會比較膚淺。但是在應用性問題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的將課本知識和實際需求相結合,讓學生的觀念得到轉變,能夠正視數學的實用性。
比如在學習方程式這方面知識的時候,一元一次方程或者一元二次方程,課本教材中會給出很多的應用題或者例題作為解析案例。這對我們合理得當的進行應用性問題教學有更好的幫助。以下題為例:把1400元獎學金按照兩種獎項獎給22名學生,其中一等獎每人200元,二等獎每人50元,獲得一等獎的學生有多少人?這個題目,應該如何作為應用性問題來滲透呢?老師是這樣進行解讀的:在某地舉行的一次青少年數學知識競賽中,產生了一等獎、二等獎名額總計22人,共獲得獎金1400元。已知,一等獎的獎金是200元,二等獎的獎金是50元。現在,該機構準備給這些獲獎的學生制作獎牌。但是,頒獎機構并未給制作獎牌的工人交代清楚,一等獎、二等獎的獎牌各自制作多少塊。那么,如果你是這個工人,你能算出準確答案么?在這里,我對應用題進行了適當的改進。主要的改進內容是,讓學生感覺到計算題目答案的必要性,那就是:工人要根據計算結果來制作獎牌。如果計算結果不準確,可能就會導致一些學生拿不到需要的獎牌。這就是一種切實需要,是數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以這個實用性問題來引導,學生會更加重視計算的過程,并對計算的結果進行有效的驗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至少能夠在意識態度上有所轉變,這符合應用性問題教學的目標。老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日常生活中那些用到數學知識的現象,讓大家通過記筆記,寫數學觀察日記等方式來做記錄,不斷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用途,進行數學的應用。家里的網絡辦理套餐,手機的短信、流量、通話套餐的選擇,還有家里水管的流量的測試,家里電器的耗電情況的測試等,這都是可以用到數學的地方,是與數學相關的地方。通過學生的日常觀察、記錄、思考、應用,相信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2.巧妙探究數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存在
除了采取應用題的方式來設置僧貨需求,引導學生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也可以根據學科內容來看待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生活中人們接觸的各種現象,各種事物數不勝數,哪些事物中擁有數學的原理?哪些事物體現數學的思維?在可看、可聽、可感受的表象后面,有哪些是數學知識在發揮作用?老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從數學視角去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時候,老師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讓大家認真觀察這個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結構。隨后老師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大家分析一下平面直角坐標系和哪些事物相像。有的學生就會發現,其實平面直角坐標系跟地圖特別相似。地圖會有各種網格線,需要有類似標尺的線條和數據,而平面直角坐標系也具有同樣的特點。老師會問大家,那么,實際生活中的地圖是否也是具有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理呢?這個問題看似有些異想天開,但其實也不是沒有合理性。老師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并且還利用多媒體、互聯網找到了百度地圖給大家作為參照。老師嘗試將平面直角坐標系和一張地圖進行重疊,大家會發現當我們在地圖上想要從一個位置導航到另外一個位置的時候,點與點之間的關系似乎也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來完成。這就是一種應用性問題的探索,大家會發現,數學的坐標是一種對照參考的數學關系,現實生活中的地圖也是這樣一種關系。我們需要用一種參考對照是思維來表達位置關系,才能準確從一個位置去往另一個位置的路徑。在類似的活動引導下,大家自然會意識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確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學好數學,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