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職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話題。在當前形勢下,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賦能愛國主義教育。應著眼于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入手分析和探究教學策略,以不變應萬變,把握愛國主義教育實質與核心、精化教學知識點設計、喚醒和激發學生的政治課學習興趣、強化課程實踐環節,在活動中營造愛國共情氛圍,充分挖掘典型事件,在榜樣影響下抒發愛國移情情懷。
關鍵詞: 中職政治課? ?賦能? ?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策略
愛國主義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一個永恒話題。對中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旨在引導他們領悟愛國主義精神中蘊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并內化于實踐行動中。教育他們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的抓手是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賦能愛國主義教育。
一、中職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人民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是在千百年來的社會實踐中凝聚起來的感情。在愛國主義凝聚力和號召力的影響下,各族人民共同推動祖國向前發展。縱觀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根基于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內核,在中華民族精神中的核心位置是無可替代的。
(一)對中職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性。
中國夢,我的夢。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在逐夢征程中,需要職業院校“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1]。中職學校重任在肩,應肩負起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的重任。中職政治課教學應深刻領悟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性要求,切實貫徹落實新德育大綱,為培養一批批充滿愛國熱情,甘愿為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付出艱苦卓絕努力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賦能。
(二)對中職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好幾代人的共同奮斗,更離不開青年人的智慧與奮斗。中職學生是青少年中非常特殊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思想活躍、技能豐富,是不可或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主力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給予中職生青年重點關注、關心和關愛。關注中職生的思想變化,關心中職生的成長過程,關愛中職生的生活工作。通過中職政治課教學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在他們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引導他們將個人理想與職業理想、社會理想緊密結合,以提高中職生的思想素質,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后繼有人,蓬勃發展。
(三)對中職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性。
實際中,對中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現實困難和挑戰。一是教育對象傳統文化素養相對較差。一些中職生政治意識淡漠,對政治課程不夠重視,對祖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缺少基本了解和認識;二是教育對象缺乏正向的集體觀念。當前信息多元化導致價值觀念多元化,一些中職生集體榮譽感和是非榮辱觀念不強,部分中職學生存在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思想;三是客觀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氛圍不盡如人意。一些中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難免受功利主義辦學思想影響,沒有營造出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此外,中職政治課教學方法比較陳舊,缺乏創新。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影響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二、中職政治課教學賦能愛國主義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中職政治課與專業課相比,一些重要功能是其他課程無法凸顯的,所以在中職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中,政治課的設置不可或缺。中職政治課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與特殊性為其賦能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一)中職政治課的教育功能。
德育教育是中職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內容組織和選取應突出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牢牢把握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和主陣地。把握好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和重要內容,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練就一身本領,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從教育方法上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融入比強行硬推效果要好,能提高中職政治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二)中職政治課的示范功能。
政治課是中職學校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必修課,旨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正確指引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職院校的生源結構相較于其他學校比較特殊,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有的初中畢業,有的初中還未畢業,還有部分社會青年。一些學生不愿意學習,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上學大多是為了學一門技術好就業。所以政治課的開展難度較大,但是對這個群體進行德育教育推進全面素質教育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三)中職政治課的抓手功能。
當前我國正主推素質教育模式,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需要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工作重心。思想政治課可以作為重要抓手,在課堂理論課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強化學生道德觀念和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和踐行愛國主義自覺。“讓學生肩負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為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進程”[3](189),是中職政治課教學的特殊功能。
三、在政治課教學中賦能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一)中職政治課教師需掌好舵,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質與核心。
中職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旨在教育學生認同社會主義國家與制度,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職政治課教師需掌好舵,時刻不忘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質與核心,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鍛煉學生的愛國自覺行為。通過政治課,基于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文明古國文化成果的展示,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我驕傲,我自豪”是愛國情感的邏輯起點。通過政治課,基于宣講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讓學生因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感到驕傲和滿足。通過政治課,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培養學生正確的黨史觀,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是正確的,只管一腔熱情往下走就好。通過政治課,基于實踐課程,培養中職學生為國獻身精神和責任擔當,增長才干和本領,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青年一代自覺行動,愿意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放飛理想,回報社會、報效國家。
(二)優化教學知識設計,激發學生政治課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政治課賦能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政治教材的編寫是統一模式,但是教師可以優化知識點,“學中做做中學”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必將凸顯。下面將通過圖表選幾個知識點進行示范性設計。
(三)強化課程實踐環節,在活動中激發愛國共情。
在政治課教學中設計課程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愛國的落地性。愛國不能空談口號,應該在實踐當中培養學生的愛國共情。如環境保護專題,為全面了解我國的環境保護國情,可以把調查我國的“環保”現狀作為政治學科假期作業。實施范圍為全體學生,人人參與,人人體驗。利用假期調查身邊的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當代青年的環保意識,分析環境改善的可行性方案。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真實地體會中國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國情,樹立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主人翁精神,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愛祖國就得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美麗環境,積極開展環保活動。在課程結課階段,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政治課上學到的材料、理論,結合身邊的變化和故事開展“講身邊故事,揚愛國情懷”演講等活動,讓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后發展史,懂得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通過實踐環節、所見所聞和所思所行,激發愛國共情。
(四)充分挖掘典型事件,在榜樣影響下抒發愛國移情情懷。
中職階段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有個特點,即模仿。模仿典型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用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增進他們的愛國情感有時候更具實效性。中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提煉社會生活中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先進事跡素材,如大力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最美逆行者,“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4]。當中有一大批是“90后、95后、00后”,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在災難面前一夜長大成人,不顧個人安危,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中職生們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有朝一日能為國家撐起一片天。只要中職教師深入挖掘,選好契合點,就能利用這些先進事跡積極開展切實有效的教育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中職生的愛國素養和愛國情懷,使他們在典型影響下抒發愛國情懷。還有如中國航天員不計個人安危,成就航天事業偉大成果的“載人航天精神”,奧運會期間運動員努力拼搏為國爭光凝練出的“奧運精神”等,都是很好的愛國榜樣素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Z].
[2]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的通知[Z].教職成〔2014〕14號文件[Z].
[3]潘云亭.新形勢下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23).
[4]孫銘遠.中國戰疫[J].牡丹,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