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鐘雪霞 李若蘭
[摘 要] 對557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1)從總體看,理工科大學生在時間價值感的社會取向維度表現最好,在時間監控觀的計劃、設置目標、反饋性維度表現最差。(2)從差異看,在反饋性維度上,與男生相比女生表現較差;在時間價值感及其社會取向維度上,與大一、大三、大四學生相比大二學生表現較差;在時間價值感及其個人和社會取向維度、時間監控觀及其設置目標、計劃和優先級維度、時間效能感及其時間管理行為效能和時間管理效能維度上,同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的學生相比,參與但未組織以及未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表現較差;在時間監控觀及其時間分配、反饋性維度上,同所做兼職與專業相關的學生相比,所做兼職與專業無關以及無兼職的學生表現較差;在時間監控觀及其設置目標、計劃和反饋性維度上,與文科學生相比理工科學生表現較差。
[關鍵詞] 理工科;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社團活動;兼職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6-0090-03
一、問題提出
時間管理傾向對大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個體的時間管理傾向水平越高,其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生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水平也越高[1-4]。對理工科大學生而言,由于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加之社團、兼職等影響,其時間管理傾向水平面臨更大挑戰。因此,本研究擬調查理工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現狀,以期為開展相應教育與訓練提供實證依據,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取分層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抽取了來自湖北省六所不同類別高校(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理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的在讀本科生,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57份(理工科256人,文科301人;男生186人,女生371人)。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黃希庭和張志杰編制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5],共44題,由時間價值感(包括個人取向、社會取向維度)、時間監控觀(包括設置目標、計劃、優先級、時間分配、反饋性維度)和時間效能感(包括時間管理行為效能、時間管理效能維度)三個分量表構成。量表采用5點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大學生在相關分量表或維度上的水平越高。
三、研究結果
(一)理工科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總體狀況
t檢驗表明,從分量表看,理工科大學生的時間監控觀(3.25±0.54)最差,時間效能感(3.49±0.50)一般,時間價值感(3.66±0.64)最好,p均<0.05;從維度看,理工科大學生在計劃(3.03±0.79)、設置目標(3.13±0.67)、反饋性(3.14±0.74)方面表現最差,在時間管理行為效能(3.37±0.60)、時間分配(3.40±0.69)方面表現較差,在優先級(3.56±0.59)、個人取向(3.62±0.63)、時間管理效能(3.62±0.55)方面表現較好,在社會取向(3.70±0.80)方面表現最好,p均<0.05。
(二)理工科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差異比較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從內部差異看:第一,性別差異方面,在反饋性維度上,與男生(3.25±0.76)相比,女生(3.06±0.71)表現較差,p<0.05。第二,年級差異方面,在時間價值感分量表及其社會取向維度上,與大一(3.76±0.72,3.82±0.82)、大三(3.76±0.60,3.83±0.77)、大四(3.65±0.51,3.77±0.73)學生相比,大二(3.51±0.67,3.49±0.83)學生表現較差,p均<0.05。第三,社團參與情況差異方面,在時間價值感分量表及其個人取向、社會取向兩個維度上,同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3.86±0.63,3.80±0.60,3.92±0.75;)的學生相比,參與但未組織(3.68±0.63,3.63±0.62,3.74±0.79)以及未參與社團活動(3.53±0.64,3.51±0.65,3.55±0.82)的學生表現較差,p均<0.05;在時間監控觀分量表及其設置目標、計劃、優先級三個維度上,同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3.47±0.50,3.35±0.72,3.30±0.83,3.80±0.58)的學生相比,參與但未組織(3.20±0.52,3.08±0.60,2.95±0.71,3.55±0.58)以及未參與社團活動(3.19±0.56,3.07±0.69,2.97±0.82,3.46±0.58)的學生表現較差,p均<0.05;在時間效能感分量表及其時間管理行為效能、時間管理效能兩個維度上,同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3.69±0.51,3.57±0.61,3.82±0.55)的學生相比,參與但未組織(3.47±0.50,3.34±0.60,3.59±0.50)以及未參與社團活動(3.42±0.48,3.29±0.58,3.55±0.57)的學生表現較差,p均<0.05。第四,兼職情況差異方面,在時間監控觀分量表及其時間分配、反饋性兩個維度上,同所做兼職與專業相關(3.64±0.65,3.90±0.65,3.71±0.80)的學生相比,所做兼職與專業無關(3.29±0.50,3.45±0.62,3.22±0.67)以及無兼職(3.19±0.54,3.33±0.71,3.05±0.74)的學生表現較差,p均<0.05。
從外部差異看,在時間監控觀分量表及其設置目標、計劃、反饋性三個維度上,與文科學生(3.35±0.47,3.24±0.63,3.20±0.71,3.29±0.64)相比,理工科學生(3.25±0.54,3.13±0.67,3.03±0.79,3.14±0.74)表現較差,p均<0.05。
四、討論
(一)理工科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總體狀況分析
理工科大學生在時間價值感及其社會取向上表現最好。這既與其耳濡目染“一寸光陰一寸金”等時間的社會價值觀有關,也與其所受“時間就是力量”等時間重要性的教育密不可分,這些觀念隨時間推移潛移默化為大學生自己的時間價值取向。
理工科大學生在時間監控觀及其計劃、設置目標、反饋性上表現最差。這既與其在應試教育下習慣于被動填鴨式的“要我學”模式有關,缺乏“我要學”的主動規劃學習的觀念與行動;也與大學階段時間管理的通識教育不足有關,學生缺乏時間監控技巧,不善于針對待辦任務制定計劃、較少主動設置目標、對任務完成與時間利用缺乏總結與調整。
(二)理工科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差異情況分析
在反饋性上,女生比男生表現差。其原因可能在于,反饋性作為反思、反省與修正的一種表現,是個體批判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研究發現女生的批判性思維差于男生[6],這一差異使得女生在時間管理上不太善于根據當下任務完成與時間利用情況進行反思、總結與適當調整。
在時間價值感及其社會取向上,大二比大一、大三、大四學生表現差,這與張甜和謝鈺涵研究結果比較一致,他們認為這一結果與大二學生所處階段的特點有關[7]。與大一學生相比,大二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激情、憧憬與新鮮感逐漸褪去;與大三、大四學生相比,大二學生距離考證、考研、就業、出國亦尚有時日,暫時不用急于思考未來發展方向,于是大二學生倦怠心理慢慢滋生,時間價值觀念逐漸淡化,不再那么看重時間的重要性與社會價值,甚至出現疏于學習、浪費時間的現象。
在時間價值感(特別是個人取向、社會取向)、時間監控觀(特別是設置目標、計劃、優先級)、時間效能感(特別是時間管理行為效能、時間管理效能)上,同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的學生相比,參與但未組織以及未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表現較差。這說明只有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才能有效改善除時間分配、反饋性以外的其他時間管理傾向,僅參與卻不組織和不參與社團活動一樣,均無法有效改善時間管理傾向。究其原因,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作為一種更深度的卷入行為,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規劃、統籌、管理與執行,不僅能更全面地認識自我,還能更準確地發現并把握未來發展方向,進而促使其為實現理想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與價值,激發時不我待的強大動力,更加有效地監控時間,提高其主動樹立目標、合理制定計劃、優先安排相關事宜的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也通過不懈努力獲得了成功體驗,提升了其利用、運籌時間的信心與能力。
在時間監控觀及其時間分配、反饋性上,同所做兼職與專業相關的學生相比,所做兼職與專業無關以及無兼職的學生表現較差。這與兼職情況不同的學生在其不同角色投入上存在差異有關。具體來說,以上三類學生除了具備相同的學校角色(包括專業與非專業角色)投入以外,從事與專業無關兼職的學生還包括非專業工作角色投入,從事與專業相關兼職的學生除了非專業工作角色投入外,更包括專業工作角色投入。因此,所做兼職與專業相關的學生由于其各種角色投入更多,為了勝任角色,完成角色職責,此時更需要他們清晰把握與合理分配各項任務所需時間,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總結與調整方案,正是在這種反復修正、調整的過程中,相應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在時間監控觀及其設置目標、計劃、反饋性上,理工科比文科學生表現差,這與伊琳玲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首先與專業學習有關。與文科相比,理工科課程難度大,課業內容較枯燥,學生學業負擔重,易產生學習倦怠,這會導致其出現低效的時間結構和組織[9]。其次也可能與沉迷網絡有關。李望舒研究發現理工科比文科學生更容易發生網絡成癮問題[10],學生沉迷網絡后會因難以自拔而疏于規劃學業,甚至放棄對既定目標的追求,更無法去反思、修正當下的時間利用情況,從而導致無法有效把控時間。
五、對策與建議
(一)開設相關課程,有的放矢地加強時間管理技能訓練
時間管理技能可通過訓練提升[11]。因此,高校可以專題形式講授時間管理策略,并有的放矢地開展實踐訓練,不搞“一刀切”,重點加強理工科大學生時間監控觀及其計劃、設置目標、反饋性的訓練,重點加強理工科女生的反饋性訓練以及理工科大二學生時間價值感及其社會取向的訓練。
(二)鼓勵學生理性選擇,有針對性地提升時間管理水平
本研究發現,如果學生只參與但不組織社團活動或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兼職,就不能有效提升其時間管理水平,只有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兼職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并且兩者具有互補性,即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可提升除時間分配、反饋性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時間管理水平,而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兼職則可提升時間分配、反饋性水平。因此,面對當下眾多社團活動與兼職崗位,高校應引導學生理性選擇。一要正確選擇,選擇感興趣的社團且積極參與活動組織策劃,選擇的兼職需與專業相關。二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如需提升時間分配、反饋性水平,可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兼職;如需提升其他方面的時間管理水平,則可通過參與并組織社團活動來實現。
參考文獻:
[1] 李茹錦.不同成就目標定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及其與學業成績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 秦啟文,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02,25(3):360-360.
[3] 王凱旋.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1):1342-1344.
[4] 李儒林,胡春梅,田川,等.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6):67-69.
[5] 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33(4):338-343.
[6] 黃程琰.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的量表編制與實測[D].西南大學,2015.
[7] 張甜,謝鈺涵.不同自信水平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6):615-618.
[8] 伊琳玲,田甜,李丹丹.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壓力的相關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9,28(11):108-111.
[9] Vodanovich S J. Psychometric measures of boredo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3,137(6):569-595.
[10] 李望舒.西安市大學生網絡成癮狀況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3):227-228.
[11] 黃希庭,張志杰.論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J].心理科學,2001,24(5):516-51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