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姣
【摘要】? ? 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與此同時,我國進入“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參與其中的人逐年遞增。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交易、溝通、學習等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更加便捷,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隱私泄露風險。在本文中,我們將“互聯網+”時代人們生活的變化進行了介紹,并且列出了隱私泄露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后在國家、企業和個人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 ?個人隱私? ?策略
引言: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其中,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普及率為55.9%。”[1]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信息和通信媒介,以一種極受歡迎、令人興奮和具有挑戰性的方式進入每個人的生活,它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信息獲取、與人交流和娛樂放松等都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每時每刻互聯網數據隨著全世界人們的政治和經濟活動而更新,其對社會的影響呈指數級增長。隨著互聯網技術創新的迅速,越來越多的數據被收集和交換,信息隱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享受“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紅利時,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經被泄露,相反地,其他關注隱私和安全問題的人正減少對互聯網服務的使用,避免使用各種社交平臺及購物軟件。雖然我們并未有意泄露我們的個人信息,但我們的購買記錄、瀏覽記錄和聊天記錄等都被監視并儲存在企業的數據庫中。更有甚者,一些企業未經授權就收集個人數據,這是一種隱私侵權,已經觸犯了相關法律法規。各種民意調查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隱私問題。最近美國亞馬遜公司的營銷研究部門進行了一項調查,請某一段時間線上購買的消費者進行了匿名投票,有四分之三的消費者表示,如果他們的隱私受到保護,他們將更有可能購買。另外,新西蘭旅游業的研究還表明隱私和安全問題是人們購買旅行機票擔憂的最大問題。
一、“互聯網+”與個人隱私簡述
1.1“互聯網+”
“互聯網+”一詞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適應國家信息化趨勢,它是2015年的經濟關鍵字之一,是我國兩會經濟主題的重中之重。六年以來,“互聯網+”一詞的含義更加廣泛,它代表了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它意味著其他行業將集成在互聯網平臺的信息通信技術之上,旨在新領域創造一個新生態。
1.2個人隱私
隱私是一項基本人權,是思想、表達和言論自由以及免受歧視的基礎。一般來說,隱私包括以下權利:不受干擾和侵犯,與你想要交流的人自由交往,能夠控制誰可以查看或使用有關自己的信息。
二、網絡時代隱私泄露的主要方式
2.1互聯網企業
如今互聯網企業旨在根據用戶的個人喜好推薦量身定制的產品和服務,此舉不僅可以使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效果,企業還可以在增加產品滿意度的同時獲取高昂的利潤。但企業在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的同時也容易引發用戶隱私問題。雖然系統設計師一直在積極的改進算法來引入用戶控制機制,但目前看來效果并不明顯。還有一部分人愿意放棄自己的個人隱私以獲取更好的體驗,例如各大平臺的推薦系統他們收集用戶的個人個人信息和偏好來為用戶推薦更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其中收集的信息可能包括用戶的點擊和查看信息,聊天記錄,此時情緒,用戶的朋友、家人或同事,職業等。
2.2醫療數字化
隨著病人信息的數字化,病人隱私問題成為醫療界日益關注的問題。醫療隱私或健康隱私是保障醫療過程的安全性和準確性的病人記錄,它涉及醫院患者的個人信息、身體隱私、與醫生的對話和醫療記錄等。大多數醫院的醫生以信息化方式存儲病人信息、化驗結果、使用藥物等數據,醫生需要訪問這些病人數據才能對患者病情做出準確、快速的決定。通常情況下,醫院允許他們可以隨時查看病人數據,這就可能造成病人隱私的泄露。
2.3物聯網設備
物聯網 ( IoT ) 是一個廣義的術語,通常是指連接到互聯網的收集、共享或使用數據的物理設備。這包括手表或眼鏡等個人可穿戴設備、電視機和微波爐等家用電器、電梯和電燈等建筑內飾、叉車和灑水裝置等供應鏈和工業機械,以及交通信號燈和垃圾箱等城市基礎設施。
物聯網設備及其收集的數據可以為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便利,增加辦事效率。對于政府公共服務部門,物聯網目前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并且在未來推動社會公共服務發展有著巨大的潛力。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大量的物聯網設備收集了行人、公共交通乘客和交通狀況以及家庭水電的使用情況等數據,但是智慧城市在收集數據的同時這些數據可能會泄露,導致被不法分子濫用。
三、應對網絡隱私泄露策略
3.1政府
基于對人類最新科技成果發展的深切關注和敏銳的觀察,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互聯網的建設、管理和應用一直高度重視,強調要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我們認為政府應從以下幾點應對互聯網隱私問題。
3.1.1科學立法,建立健全、明確的個人網絡隱私保護法
強調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設規劃,提高立法工作質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務改革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當然建立健全的個人網絡隱私保護法也必不可少,此舉可以提高引起個人和企業對隱私的重視。健全、明確的法律可確保個人與企業在一致的社會框架中穩定運作,并可以公開指責企業違反隱私法的行為,以追究責任。
政府應允許個人訪問、獲取到企業收集到的本人數據,允許個人請求有關他們自己的數據,可以避免消費者恐慌,讓消費者放心、安心。政府對收集到的信息設置特定的使用范圍,當從用戶那里收集信息時,應該只允許收集者將數據用于特定用途,并在收集時闡明使用范圍。制定合情合理的隱私法,更容易獲得公眾的認同和信任。
3.1.2嚴格執法,加強政府治理力度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嚴格執法以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強有力的執法可以維持公眾的信任。通過建立對違規行為處罰強有力的執法機制,可以增強個人和企業對其的重視,大大避免一些違規行為的發生。在現實社會中若出現公民因使用互聯網產品而導致非本人意愿的個人隱私泄露,政府應采用零容忍的態度,若違法組織拒不配合或我行我素,應立即采取強制措施,堅決打擊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有一些企業一直在獲取個人隱私的法律邊緣打擦邊球,對此政府應采取強制措施,堅決杜絕這種行為的發生,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追究他們的責任。
3.2企業
3.2.1加強行業道德建設
“個別行業中的工作人員以權謀私, 利用職位的便利將客戶的個人信息販賣, 這似乎成了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為此, 加強行業自律迫在眉睫。”[2]只有企業符合社會道德發展,被社會公眾認可,企業才可以被民眾接受。大多數商界人士依靠自己的道德和良心做出商業決策,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很多企業為了追求利潤而做出一些違背道德的行為。例如部分企業為了賺取報酬將客戶信息拿去售賣,為了追求極致的利潤不擇手段,這種行為必遭到嚴厲的行業譴責。
3.2.2擁有“不斷超越的”工匠精神,始終站在技術前沿
要提升自主創新水平,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加快前沿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發工作,為數據安全管理技術賦能;并結合自身企業實際情況,積極部署企業數據防泄密系統,滿足存儲、傳輸、終端、云等各種應用場景下的數據泄露防護需求,同時根據實際的需求對不同的部門設置不同的加密策略及相應的控制策略。”[3]優化產品,調查研究無需獲取的個人信息,并在后期的版本中更新這一漏洞。設計更為安全的系統架構,避免用戶數據被不法分子入侵。檢查第三方提供商在隱私和數據安全方面的行業經驗,調查服務提供商的任何隱私問題投訴。
3.3個人
3.3.1遵法學法守法用法
學法遵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樹立“守法為榮、違法為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時,也應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于泄露的其他人的個人隱私不去傳播,或為獲取利潤而將其售賣。同時也應了解個人隱私相應的法律法規,當自己的個人隱私泄露時也應拿起法律武器與違法分子抗衡。
3.3.2加強安全意識
“大數據時代風起云涌, 個人信息的保護受到嚴峻的挑戰。人們已經習慣于利用網絡進行社交活動、購物、瀏覽新聞, 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比較弱, 在不經意間就有可能把個人信息泄露出去, 由于信息泄露而引發的詐騙等案件時有發生。”[2]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瀏覽網站,還是使用物聯網設備我們都應增強自己的安全意識,防患未然,避免不必要的隱私泄露。例如我們不瀏覽不安全的網站,如今大部分瀏覽器都帶有安全插件,當我們訪問可能有風險的網站時,它會提示我們是否繼續,此時為了我們的隱私安全我們應立即關閉此網頁。當我們使用手機APP軟件時,應在正規安全的網站或應用商店下載,若必須在未知網站下載應在下載之前檢查網站的正規性,對于下載下來的APP也應檢查其安全性再進行安裝。現在的社交軟件、購物網站、支付系統等每個平臺都擁有獨立的賬戶,過多的賬戶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應盡可能對每個不同的平臺設置不同的賬戶密碼,防止當一個賬戶被不法分子獲得時其他賬戶受影響。
四、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隱私問題日益嚴重,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和個人,都應該重視起來,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做到應做的的責任和義務。為“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添磚加瓦,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
參? 考? 文? 獻
[1] 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中國將建成全球最大數字社會[R]. 網絡傳播, 2021(02): 68-75.
[2] 凌斌. 公正司法的公信基礎[J].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3(06): 36-46.
[3] 朱佳佳, 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保護[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9. 40(01): 122-125.
[4] 孫皖湘, 孫皖湘, 宋婉冰, 等.大數據時代用戶數據信息隱私保護路徑[J]. 科技傳播, 2020. 12(24): 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