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
摘? ? 要:語文課后作業是教學環節的延伸,《學記》中記載“作業是課內學習的繼續與補充”。語文作業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本堂課知識點的掌握及運用情況,更是提高自我語文能力的必要環節,因此我們要利用好作業,充分發揮好作業鏈接課堂與教學的紐帶作用,防止作業內卷化。
關鍵詞:優化作業設計;內卷化;回歸
現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課后作業普遍存在重復等現象,久之形成作業自身的內卷化。單調的作業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至于在第二天回收作業時,作業質量過低,應付提交作業現象比較普遍。因此,語文課后作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優化作業設計的當務之急。
一、多樣化——作業回歸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說:“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币虼?,我們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從原來固有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增加作業多元化和生活化。
如:我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將一段冬天學生支起竹筐捉鳥的視頻插入到課件之中,學生紛紛表示冬天下雪也要這么玩起來。順勢我就預留了這項作業,讓學生在冬日里第一場大雪時小組合作進行捕鳥,并且要以小組分工形式回交這項作業。以往寫心得體會時學生總是應付了事,可是這份心得作業學生都積極參與,小組內成員各司其職,擅長動手的進行工具搭建,思路清楚文字功底好的負責記錄,最后作業完成得相當好。
二、個體化——作業回歸本真
任課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分出層次,階梯式有選擇地布置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相匹配的做作業。
如:在學習完《誡子書》以后,我根據班級里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設計以下作業,學生可以選擇兩項完成:
1.積累文學常識及課下注釋。
2.參照文中的對偶句,寫仿句。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根據課文句式,仿寫一篇文章。
4.通讀全文,摘抄自己感興趣的句子。
從上面的作業中,可以看出難易度相結合,這樣就給了不同程度學生選擇的機會,學生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自然選擇難度系數高的題;學生基礎較弱,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自然選擇難度系數低的作業。
三、創造性——作業回歸興趣
一個人的興趣是他做事情的出發點,尤其我們現在所教授的學生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求知欲、探索欲最強的時候,那么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只要結合這個出發點布置作業,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如:在講授統編版七年級上冊朱自清的《春》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內容,春花圖、春草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五幅美景自行設計專屬書簽。《春》這篇寫景抒情散文,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體,是大家欣賞的佳作,每每讀來都神清氣爽,仿佛置身于初春的畫卷之中。春花的絢爛、春草的蓬勃、春風的柔和、春雨的綿絲、迎春人們的朝氣生活的信心,都是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美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神游優美的初春意境中,激發審美想象,培養審美意識。二是析美情、賞美景、聚美言。鑒于這篇散文本身具有“繪畫美”的特點,我設計了讓學生繪制書簽的特色作業,學生很喜歡,也很認真地進行了創作,之后我們一起探討繪畫是否貼合文章中這幾幅圖。比如書簽的第一張“春花圖”,有學生創作了滿園盛開的花朵,蝴蝶蜜蜂在花叢中嬉鬧,好不熱鬧,其他學生一再豎起大拇指。學生的創作過程,也是對課文本身理解的過程。對于并不是很擅長繪畫的學生,我們也可以降低要求。學生創作后的書簽可以過塑,配上流蘇,就更有模有樣了!還可以建議學生送給父母、同學等。
隨后,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我還選取了多樣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嘗試。如:字帖書寫、詩配畫等方式,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四、終身性——作業回歸初心
學生的作業看似完成的是本堂課學習的內容,是課后的延伸,但與今后的學習生活有沒有聯系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基礎性作業完成的基礎上,拓展型作業將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參觀、采訪、社會調查作業,續寫文章、為班里某位同學或老師寫傳記,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也為以后步入社會提供了能量。
如: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在講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的時候,順勢設計的作業就是讓學生收集愛國英雄事跡與同學分享,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感受愛國人士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自己偉大祖國的情感。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興趣特長進行創作,可以寫一首小詩,愛繪畫的同學創作一幅作品,彈古箏鋼琴的學生可以給同學的作品譜一首曲子,有主持天賦的學生可以主持一節“天下國家”主題的班會。不拘一格的布置作業,讓生活中學生的特長得以展示,也讓作業不再是負擔。
陶行知先生說過:“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闭Z文作業設計應該也是這樣的,交給學生打開文化寶庫的鑰匙,讓學生自己尋找知識的寶藏。繼而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挖掘內心求知欲的種子,讓它生芽、開花,結出香甜的果實,避免內卷化。
■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