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劉璐
[摘要] 慧勞動課程指向兒童全面勞動素養的培育,是拉薩路小學智慧教育理念下勞動教育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慧勞動課程以全面勞動素養的培育為價值引領,明確核心任務;以多維勞動場景為坐標,豐富課程內涵;以多元動態方式開展評價,強化課程效果。通過豐富學生的勞動經驗積累,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全面發展的百步之子。
[關鍵詞] 勞動素養;智慧教育;多維勞動場景;多元動態評價
拉薩路小學多年來秉承“智慧教育”的傳統,致力于培養“慧學慧玩慧生活”的拉小娃。慧勞動課程是智慧教育理念下勞動教育的校本化實施。實際上,慧勞動課程以與生活關聯的場景為原點,借助多維場景,創新勞動形式,致力于兒童全面勞動素養的培育。而慧勞動中的“慧”既有形容詞也有動詞之意,即“智慧的勞動”與“智慧地勞動”。它讓兒童看到并參與到形式多樣的勞動中去,并在勞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進而培養工匠思維精神。
一、以全面勞動素養培育為價值引領,明確核心任務
慧勞動是一個體系概念。它圍繞兒童全面勞動素養的提升,建構出全覆蓋、全過程的勞動教育體系;要求在鏈接學習、嵌入生活的勞動中鍛煉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的百步之子應具備如下勞動素養:(1)勞動觀點:熱愛勞動,勞動光榮;(2)勞動品質:主動擔當,增強責任;(3)勞動習慣:堅持勞動,吃苦耐勞;(4)勞動技能:強身益智,能干會干;(5)勞動創造:心靈手巧,自立進取。
簡言之,慧勞動形成兒童特有的勞動經驗。這不僅是學校勞動教育的發展目標,更是學校勞動教育的文化理解和基本主張。因此,教師在設計慧勞動課程時,應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形成勞動經驗,將兒童全面勞動素養的培育置于首位,梳理多元活動主題,整合多方教育資源,以構建任務明確的課程體系。
以五年級勞動教育課程“農業物語”為例,課程起初階段,學生先接受由老師和專業人士帶來的農業知識系統學習,在增加知識儲備的同時,初步形成熱愛勞動、勞動光榮的勞動觀點。在課程深入階段,學生分組走進省農科院、生態園、蔬菜基地、花卉市場等勞動實踐基地,通過實地參觀、親自觸摸、動手實驗、下地干活等方式,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對應的勞動技能,而起初階段的勞動觀點則慢慢升華為主動擔當的勞動品質和吃苦耐勞的勞動習慣。
“農業嘉年華”是該課程的點睛之筆,也是學生勞動成果的集中展示。學生將從勞動中獲得的創意靈感物化,制作出創造性的農業產品,如自己設計的更省力的勞動工具,創意的盆栽搭配,新穎的水培植物,親手收獲的勞動產品制作的美食等。小研究者們化身為展臺講解員、實驗操作員、農產品推廣員,自信大方地向前來參觀的全校師生展示自己和伙伴的勞動成果。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在這樣的課程設計中,我們緊緊圍繞兒童勞動素養的培育,開展針對性的活動設計。從知識學習到實際操作再到創意研發,課程的邏輯體系也正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順序。從課本中的勞動到生活中的勞動最后到思維的勞動,兒童對勞動的認知也在變得深刻。
二、以多維勞動場景為坐標,豐富課程內涵
慧勞動將勞動教育進行全方位的貫穿融通,聚焦一個目標,圍繞五大素養,實踐三類課程,創設多維勞動場景,豐富了課程內涵,形成一種全新的學校勞動教育生態。
可以說,勞動成長課程以校園勞動為主,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可以分為國家基礎性勞動課程和校本拓展性勞動課程。勞動服務課程以家務勞動為主,是借助“家長成長學院”實施家校協同的勞動課程。而勞動公益課程以社會勞動為主,鼓勵公益行動類勞動、志愿服務活動,以及校外實踐基地勞動,實現奉獻社會、服務他人、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課程目標。
1.依托校園文化生態的勞動成長課程
拉薩路小學除了嚴格執行國家基礎性勞動課程,即勞技課的學習外,還開拓了豐富的校本拓展性勞動課程。該課程以兒童的成長為中心,開發和再造靈活的校園勞動空間,讓百步之子在校園的每一處都能進行沉浸式、融合化的勞動。
以二年級學生的“春日生長”勞動課程為例,數學老師們帶領學生探尋校園角落,尋找校園里生長的美麗植物,繪制植物地圖,然后學生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植物開展研究。比如,郁金香有哪些品種?它的花期有多長?種植它有哪些注意事項?怎么能讓它長得更好?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制作種植手冊,互相分享交流,在他人的評價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經驗。這樣,在自主學習的驅動下,學生真正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和建設者。
在實踐勞動環節,孩子們親手在花盆里種下花的種子,并小心翼翼地澆水、施肥,呵護花朵的成長,最后將這一盆盆花朵展示在班級的植物角、學校的智慧若水等景觀,并附上小卡片,做簡單的介紹,方便更多的孩子去觀賞、去學習。
本質上,該課程起源于校園生活,因而最終要服務于校園生活,選取與孩子息息相關的話題作為勞動教育的核心要素。兒童應自主成長為課程的開發者、經驗的建構者與實踐的操作者,通過課程所搭建的鏈接課本與現實的橋梁,實現知識技能的增長、勞動習慣與品質的養成以及思維能力的提升。
2.借助“家長成長學院”的勞動服務課程
“家長成長學院”是拉小獨有的家校溝通平臺。該平臺以家庭為勞動教育的主陣地,積極調動家長參與兒童的成長,鼓勵家長成為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協助者。“家長成長學院”平臺每月會推出主題鮮明的勞動教育活動,如“勞動小能手假期養成記”,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暑假里新的勞動技能目標培養,并進行實踐打卡,在南京市“金陵娃,一起勞動吧”勞動網絡教育平臺進行展示。比如,我們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期間,組織家長與學生一起動手制作粽子、月餅等,并在學校平臺上傳展示,這樣既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又培養了學生的基本勞動技能,提升了學生的勞動服務意識。
此外,我校還通過家長會、企業微信群、宣傳冊等渠道,向家長普及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的基本內容及目標,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勞動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勞動課程的成效,并就課程實施情況提出建設性意見,組建了一支目標一致、行動統一的勞動教育家校共育團隊。
3.整合校外多方資源的勞動公益課程
勞動公益課程創生無邊界的全勞動大空間,充分利用撲面而來的教育資源,突破校園界限,讓兒童置身于社會之中,并將勞動上升到社會公益性活動的高度。在六年級“大夢想家”勞動教育課程中,孩子們首先學習各行各業佼佼者的先進事跡,埋下夢想的種子,樹立自己未來的目標期許。接著,孩子們分成學習小組,真實地走進各類不同的職場,零距離參觀一線的辦公室、生產車間、工作場所等,并設計采訪清單,化身小記者,采訪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模式。到了課程的最后階段,孩子們真正“上崗”,有的成為一天的“小老師”,幫助老師管理班級;有的成為“小交警”,協助管理交通秩序;還有的成為“小廚師”,為客人烹飪美味的食物……
總之,該課程建立了校園與社會的聯系,充分整合了多方位的教育資源,讓兒童成為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對話者。在勞動過程中,兒童的社會經驗不斷增加,伴隨著道德觀念與價值觀念體系也更加完善。
三、以多元動態方式開展評價,強化課程效果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慧勞動設置更優化的勞動評價模式,讓學生在勞動中獲得勞動經驗,感受“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創造勞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1.重視過程性:指導和實時。通過學校的勞動課程學習,根據班級、個人和家庭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勞動表格,如班級植物養護推進表、家庭勞動小能手打卡表、勞動技能提升計劃表等。堅持參與和實施的孩子可以獲得積分獎勵,并達成百步之子評價中“熱愛勞動”項目的過關指標。教師以動態性視角追蹤學生勞動的全過程,強化動態成長性評價。通過記錄表評價、積分評價、實時評價等方式,和孩子們一起建立校務勞動、家務勞動過程性檔案。
2.強化階段性:總結和展示。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指導和監督下持續參與勞動體驗,組織進行班級內階段性總結交流。例如,評選“家務小巧手”“護綠小先鋒”“衛生小達人”等,既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又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同時,提供學生發布和上傳勞動成果的相關平臺,如拉小“家長成長學院”平臺、南京市“金陵娃,一起勞動吧”勞動教育網絡平臺等,從他者評價轉變為學生的自我認知。如此,通過稱號評價和展示評價的方式,給予學生勞動成果展示的空間,感受勞動的快樂和成就感。
3.拓展延續性:推廣和分享。學校可以在學生自薦互薦的基礎上,在全校范圍內給予更大的展示平臺,通過推廣宣傳,榜樣帶動榜樣,讓更多的孩子分享勞動收獲和體驗。例如,五子樹下故事會、娃娃電視臺、曉啦廣播站、學校公眾號、家長成長學院等,都可以成為兒童勞動身影的活躍陣地。其中,有的平臺還可以進行互動和點贊,立體呈現勞動中的成長過程,通過推廣評價,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景化、案例化、個性化的勞動教育數據,促進學生勞動知識、技能和情感的發展。
慧勞動課程堅持“三位一體”的明確導向,以兒童全面勞動素養的培育為根本,從校園、家庭、社會三大維度全面推進勞動教育,將學校凝聚成為一個開放、多元的勞育生態場,育人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愿慧勞動成為拉小百步之子生命歷程中最美好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