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惠
摘 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對當地鄉村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不僅能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水平,改變鄉村的整體面貌,還能夠推動鄉村往更高水平發展。因此,基層文化建設是十分重要的策略,但是其在當下的施行還是存在諸多困難的。如今鄉村正處在振興發展的機遇期,應該大力發展鄉村文化建設,挖掘鄉村特色,帶動村民一起改造鄉村。針對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進行研究,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合理建議,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黨的十九大對我國鄉村建設進行了討論,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未來鄉村的發展指明了工作方向。當前,鄉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只有將鄉村發展起來,才能夠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因此,黨和國家特別重視鄉村建設,提出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徹底改變鄉村的基礎條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村民的精神風貌。而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基層群眾文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發展,基層文化部門應當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進一步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1]。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
(一)鄉村文化建設能夠為發展提供人才,促進經濟發展
在當今社會發展中,人才是發展所必需的資源,鄉村只有具備豐富的人才資源,才能提出更多有效的發展策略,進而推動鄉村文化建設,帶動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當前社會注重人才培養,從小孩抓起,全面提高人們的文化知識水平。但不應僅僅在城市重視人才培養,在鄉村更應該注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這對鄉村的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文化對鄉村社會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注重教育,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村民長期以來的封建思想,使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先進,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并帶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為創造和諧、文明的鄉村環境作出貢獻。農業是鄉村發展的根本,所以農業技術是村民不可或缺的技能。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大幅提高,以往的技術已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因而鄉村需要進一步提高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這就需要大力培養人才,使他們通過學習、發明、創造,在幫助農民收獲更多糧食的同時,進一步解放農民的生產力。機器的運用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2],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建設。
(二)鄉村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首先,鄉村文化建設可以使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使相關的教育資源適度向鄉村傾斜,提高鄉村文化教育水平,促進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合理配置城鄉資源,形成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其次,鄉村群眾文化建設會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促進城鄉文化實現更好地交流與合作。最后,鄉村群眾文化建設可以指引優秀人才接受優質教育,之后為促進鄉村的全面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還能夠吸引企業家在鄉村進行投資,這將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存在的問題
(一)村民參與現有文化活動積極性不高
當前,在大多數鄉村,村民在休息的時候更傾向于選擇聚在家里或者串門閑聊,這明顯反映出村民喜愛熱鬧的特點。然而,當村里舉辦活動時,卻往往聚集不到更多的人來參與,說明現有文化活動滿足不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村民的吸引度不高,需要進行改進提升。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鄉村的文化娛樂活動基本是聚眾聊天、廣場舞等,這些活動并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現今的鄉村與以往已有極大不同,幾乎家家都有電視機、電腦,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村民成為“低頭一族”。在這樣的背景下,鄉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村民參與鄉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二)文化基礎設施不完善
發展文化基礎設施是開展鄉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根本,有了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其精神文化需求也與以往大有不同。因此,應大力完善鄉村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搭建群眾文化活動平臺。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鄉村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設施陳舊、文化表演場地不多、健身活動場地較少、農家書屋運行不暢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鄉村群眾文化建設。因此,鄉村必須對此進行相應的改進,完善文化基礎設施,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文化制度和隊伍建設不到位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支持,更離不開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以及健全制度的約束。鄉村里專業人才較少,尤其缺乏文藝骨干和文藝教師等人才,所以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往往缺乏創新、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一些發展較好的鄉村具備比較先進的設施設備,但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有限而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使用,使得這些器材被閑置。因此,相關部門在投資建設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應當完善鄉村群眾文化制度,加大鄉村文藝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培育下共同進步,從而提高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預期效果。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挖掘當地特色文化,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每個鄉村都處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有著不同的特色文化。因此,相關部門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應該挖掘當地的特色文化,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升華,使得基層群眾文化得到村民的認可和肯定,提高基層群眾文化對當地村民的吸引力。而要想發掘當地的特色文化,需要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村民的喜好。當地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活動,比如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比賽、歌唱比賽、棋牌競賽等,發掘村民的優勢,從而提高群眾的參與度,促使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取得成效。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活動形式
在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應包括文化廣場、活動器材、電影院、圖書室、體育室、棋牌室、舞蹈室等等,為村民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場所。同時,還要創新活動形式,通過比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激發人們的熱情。
(三)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鼓勵人才的回流
對于鄉村文化建設來說,人才是其最基本的需要。但是現今很多人才都在城市中生活,鄉村呈現出人口老齡化的現象,而鄉村的建設沒有人才提供資源是很難進行下去的。從現在看來,導致鄉村文化建設不能快速發展的原因在于人才短缺。因此,對于現在這樣的狀況,當地應當實施相應的政策,鼓勵年輕人留在鄉村創業發展,并不斷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文化建設當中。對于這方面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是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注重政策支持,有效整合人才資源,從而實現科學、合理的人才流動,使每一位人才在創新創業中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增加他們對建設家鄉的熱情;其次是為優秀人才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同時避免失業給村民帶來的影響。
(四)提高農村的文化自信
村民肩負著傳承優秀鄉村文化的重任。村民是整個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只有有效地提高村民的文化地位,才能增強村民的文化信心,使他們獨立承擔起文化建設的責任。保留農村的文化基礎,是新時期培育村民文化意識的關鍵。通過對優秀鄉村文化資源的挖掘,可使村民充分認識到鄉村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尊重和繼承優秀的鄉村文化。同時,還可以激發農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重塑農民的文化自信,使他們主動承擔起鄉村文化建設的重擔。鄉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關注各種文化的融合,吸收各種優秀傳統文化。為村民建立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家園,挖掘文化的精髓,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實現。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帶來了極好的發展機遇。基層文化建設能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的實施得到了成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同時使村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這樣的成果肯定了國家的選擇,說明鄉村需要進行文化建設,黨和政府也需要一直堅持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并在此基礎上發掘鄉村特色,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對鄉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極高的價值意義,各地、各相關部門應緊緊抓住這樣的時機,促使鄉村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施遠德.鄉村振興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文存閱刊,2020(13):144-145.
[2]趙紹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文化產業,2021(9):110-111.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河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