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心瑜
摘 要: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始于20世紀初期,至今已走過了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其中,鋼琴教學法是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文章針對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展開討論,提出關于課程的優化建議,分析教學內容的規劃與實踐探索,以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教育;音樂師范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媒體環境中高校‘傳統+應用鋼琴課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2019GXJK210)研究成果。
鋼琴教學法,是一門研究鋼琴教學全過程,揭示鋼琴演奏內在規律的,具有綜合性、概括性、交叉性的學科。其中包含心理學、腦科學、神經學、運動生理學、音樂美學、文化學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因此鋼琴教學法也是多學科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形成的邊緣學科,對科學的鋼琴演奏具有理論指導意義。本文探討的內容涵蓋鋼琴演奏能力的本質,指導鋼琴從業者、鋼琴教師們通過有效的教育方式,來培養、發展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同時也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出發,對科學的鋼琴演奏進行方方面面的研究和探索,并對鋼琴演奏的科學教學方法進行概括歸納和總結。
一、高校音樂師范專業鋼琴教學法課程現狀
通過初步了解我國高校音樂師范專業中開設的鋼琴教學法課程,目前鋼琴教學法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培養人才目標的定位不夠清晰。在高校的音樂師范專業中,并不是培養高精尖的鋼琴演奏者,而是培養音樂基礎教育的全面發展人才,包括基礎教育當中的鋼琴啟蒙老師。音樂師范專業的學生相較于音樂演奏專業的學生而言,演奏、演唱水平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第二,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目前,高校音樂師范專業的鋼琴教學法課堂上,最常采用的方式是集體授課法,并且絕大多數時候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們在臺下聽。其實,單純使用這一種集體授課的形式已經跟不上現代鋼琴教學的發展,也難以滿足高校對全面發展的音樂人才的培養目標。第三,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大部分圍繞鋼琴技術進行講解,缺少學科間教學內容上的交叉融合,沒有充分展示出鋼琴教學法的多學科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指導意義。
二、高校音樂師范專業鋼琴教學法課程的
優化建議
(一)明確音樂人才培養的目標,明確教學法課程定位
明確音樂師范專業的未來就業方向,培養具有鋼琴教學能力的音樂人才。教育者在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演奏水平的同時,又要指導學生培養未來就業崗位所需要的鋼琴教學能力,所以,高校的鋼琴教學法課程需要發揮關鍵作用,力求最大限度幫助高校音樂師范專業學生兼顧鋼琴演奏能力和鋼琴教學能力。
(二)更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
除了最常用的集體授課形式,教師還可以在課程不同的內容板塊中結合多種授課形式,比如可以展開學生間的模擬授課演練,分小組來進行調研與交流,或者組織規劃鋼琴教學系列講座,邀請教研室內不同的鋼琴教師或者邀請來自其他高校的鋼琴教師,共同開設一系列講座與研討會,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優化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樣也能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
(三)系統地規劃、豐富教學內容
鋼琴教學法是一門具有綜合性、概括性、交叉性的學科,那么在教學內容上,就要擺脫束縛,避免單一。鋼琴教學法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要提前規劃,不僅僅只是著眼于鋼琴技術的研究教學,更要著眼于大局:可以講解鋼琴這一樂器的歷史沿革、變化與發展,探討鋼琴啟蒙教學的不同階段,研究鋼琴教育當中涉及的心理學、教育學等問題,調研并討論不同的鋼琴教材,就鋼琴舞臺演奏的專業問題展開研討與分析,等等。
三、高校音樂師范專業鋼琴教學法教學內容的規劃與實踐探索
(一)教學內容規劃
首先,鋼琴教學法概述。其主要是闡述該學科的重要性、歷史沿革與發展現狀。學生從接觸這門課開始,要充分領悟鋼琴教學法的意義,并且了解鋼琴的起源與歷史沿革。要知道如何使用鋼琴、如何進行鋼琴教學,就一定要先了解鋼琴在不同時期扮演的角色,了解到鋼琴的功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進化,從而能站在全新的高度和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鋼琴這一樂器。同時,講述鋼琴的歷史故事、從西方到東方的發展歷程。例如,鋼琴傳入我國有近200年的歷史。其實,鋼琴最早是在明朝從英國傳入我國,但是以一定的規模進入我國卻是19世紀中葉。一直到20世紀30至40年代,我國的鋼琴教育才逐漸涌現出一大批鋼琴藝術人才。鋼琴教學法的概述就像是為學生打開了鋼琴教學法的大門,了解該學科的重要意義和鋼琴的發展歷史可以引發學生更多思考與探索。
其次,鋼琴的啟蒙教學。這一單元里,知識點比較多,其中涵蓋了天賦、音樂素養訓練、兒童心理認知、鋼琴教材運用、鋼琴彈奏入門。學鋼琴的孩子的天資是否起到關鍵作用?還是說后天的音樂素養訓練更為重要?兒童在學習鋼琴的時候,心理認知水平是否也會隨著年齡而發生變化?針對不同心理認知階段的孩子該如何因材施教?教材又該如何進行合理的選擇與搭配?面對鋼琴啟蒙學童,鋼琴彈奏入門又有哪些知識點?這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讓學生充分挖掘并積極努力找到答案。這個板塊里的所有知識點,是鋼琴教學法中被人們探討的最多的內容,也是核心內容之一。
再次,鋼琴的演奏技術。其中包括鋼琴技術分類、鋼琴技術訓練。所有的技術類型要有正確的示范與講解,并指出科學的練習步驟與練習方法。因為只有通過科學的彈奏方法及循序漸進的訓練,才能夠提高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增大手指耐受力和手指爆發力,才能使學生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熟練掌握各種鋼琴演奏的技術。除了鋼琴技術分類、鋼琴技術訓練外,還可以針對鋼琴技術練習曲集進行進階式的分析與講解,從最初級的練習曲開始,比如車爾尼系列,進階到肖邦、李斯特、德彪西等高級階段的練習曲集。
最后,鋼琴的舞臺藝術。其中涉及不同時期鋼琴作品與演奏風格、鋼琴舞臺演奏藝術,這一內容專業性較強。世界上鋼琴作品數量極其龐大,有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鋼琴作品,當然,除了西方作品外,學生也要去學習如何演奏好中國鋼琴作品。鋼琴演奏本身也是一門舞臺表演的藝術,在臺上演奏鋼琴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注意各種各樣的問題:踏板的使用、觸鍵的深淺、場地的影響、如何用音樂建立起演奏者與聽眾的紐帶并引起共鳴等等。這些都需要演奏者仔細用耳朵去聆聽和分析,并迅速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相應的調整。
(二)教學方式的實踐探索
由于整個課程設置的教學內容較為豐富,信息量飽滿,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結合科學的、多變的、互動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分析鋼琴啟蒙教材的內容上,教師可以采用給學生分組的形式,讓每一組學生分別選擇想要研究的啟蒙教材,在調研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意見,最后請每一組成員上講臺進行教材分析匯報;教師還可以在課程不同的內容板塊中結合多種授課形式,比如可以進行學生之間的模擬授課,請一位同學模擬教師的角色,另一位同學或者臺下的同學模擬學生的角色,模擬上課的情景,上完以后再請所有學生們進行總結與交流;還可以組織鋼琴教學的系列講座,邀請教研室內不同的鋼琴教師或者有機會邀請來自其他高校的鋼琴教師,共同開設一系列主題講座與研討會。
綜上所述,鋼琴教學法作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當中一門重要的課程,需要對當中的教學設計、師生雙向互動、探索創新、實踐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堅持鋼琴教學法以人為本,促進音樂學科綜合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來書鵬.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助推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研究[J].藝術教育,2020(1):63-66.
[2]楊西,梁釗.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法課程的實施與前景:首屆國際鋼琴教學法學術周的收獲與啟示[J].黃河之聲,2018(19):52-53.
作者單位:
惠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