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偉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現代化社會進程的加快,新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和標準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育是為了培養能夠為社會貢獻力量的人才,因此教育事業也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加快素質教育的落實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學目標是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新課標中對于初中語文也有著明確的口語交際要求,要求能夠讓學生自信、負責的表達觀點,做到清晰連貫、不偏離話題;同時能夠使說話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等。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及時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本文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語文作為母語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學習,表達能力作為現代社會中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是人與人之間實現有效溝通和合作的基礎。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在這個階段不斷完善和成型,初中語文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不再以傳統的語文知識教學為主,而是以語文為橋梁,通過對學生的德育、智育、美育來實現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高。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寫作內容也包含著語言的表達,通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實現高效率的教與學。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受到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影響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中包含著一直存在的問題以及新理念和新模式融合時所帶來的問題。由于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教師仍然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窠臼,教學中仍然是以成績作為價值導向,教學內容是以大量的語文知識以及應試技巧為主,這使得教學的方法主要以灌輸式為主,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培養的意義認識程度不夠,覺得一切以成績為主,而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有效被激發,缺乏表達能力培養的環境和基礎,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課堂處于“一言堂”的狀態,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缺乏表達的機會和積極性。同時在教師融合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的過程中,對于新課標缺乏完善的認識,使得師生難以實現教學地位和思維的轉變,固定死板的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率和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1]。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意義
在我國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于高質量的人才有著巨大的需求,表達能力作為與人溝通和交流的工具成為當今社會愈發重要的公民素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自身的發展,通過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交流,有效的融入集體和社會,建立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并取得成功[2]。
語文作為所有學科的基礎,貫徹于整個義務教育,語文教學的內容與語言表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對學生有計劃、有目標的培養,能夠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通過在學生身心高速發展時期塑造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的發展。
新課改下中“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經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實踐證實和認可,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也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生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對于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讓學生實現更好的交流和探討,通過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想法來更好地解決問題和學習。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1.教學理念的轉變,提高師資隊伍素養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及時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模式下灌輸式的理論知識教學,充分發揮新課改中的生本理念,在教學中貫徹落實學生教學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傳統模式中由于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和知識的權威,使得師生關系處在不平等的地位,學生往往不敢或者不愿意表達自身的思想。因此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基礎,只有學生愿意并且樂于進行溝通和交流,其表達能力的培養才能得以展開。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發言,在提問時鼓勵學生自主舉手發言,對愿意主動回答的學生肯定其積極的態度,對于學生的回答內容要善于發現閃光點,同時充分擴大閃光點進行講解和分析,對于錯誤的部分要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能夠明白自身的出錯點,以此讓學生信服并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要鼓勵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以此加強師生的交流。
2.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
初中學生處在受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模式中,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表達自主性是關鍵性的問題,教師要對于初中生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受到環境和氛圍的影響較大,同時有著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特點,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成長規律以及喜好來展開教學,充分發揮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當前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其真正的想法和思想,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同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和核心素養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興趣,激發學生的表達積極性,提高課堂的參與程度,讓學生主動的融入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表達中不斷將自身的思考進行整合和歸納,將內心的思想進行清晰準確的表達。
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對于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秉承著立德育人的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因材施教。情境創設教學是通過創設出與學生實際相對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具有強烈的帶入感,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認知和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的優勢和特點,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多樣化的感官刺激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降低學生的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難難度,同時通過問題導向型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和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和探討,通過學生輪流的發表自身的觀點,將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解析并整合成完整的觀點,打破學生思維模式的定性和表達方式的單一性。教師在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引導和觀察,初中生由于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以及文化基礎儲存不夠豐富,在溝通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跑題、分心的現象,或是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教師要及時地進行把控,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進行思考和溝通,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告訴問題的答案。以此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3]。
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以及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打造翻轉課堂在課堂中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讓學生在課前根據教師的問題開展預習,教師的問題要進行難度的分層,讓學生解決生字生詞以及其他基礎問題,同時對于疑難的問題可以借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高效化,讓教師能夠在課前了解學生預習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同時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設計課堂教學,在課堂學習中主要以學生自身遇到的問題為主,學生的自主性自然得到有效的提高,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以及組織能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高語文課堂的質量[4]。
3.開展表達能力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表達水平
表達作為日常生活中頻繁應用到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各個場合下的表達能力也需要特定語言環境的存在,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創建不同的環境滿足對學生不同場合表達的訓練。這類實踐活動的設計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展開,同時要結合教材中內容,通過學生喜好的形式進行表現。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人物的對話來進行情景劇模擬,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參演,教師需要對情景劇、舞臺劇、戲劇等基本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旁白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具有情感的表達語言,通過利用學生在課后時間的彩排,加強對于文章中人物情感、思想的理解,在用語言表達時能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或者教師可以舉辦演講活動,讓學生根據適當的話題展開有準備的主題演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發表意見和看法,以此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說服力。同時可以利用辯論比賽來提高學生的“急智”,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辯題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通過對抗性的語言交流讓學生的表達能夠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說出具有針對性的意見。通過多樣化的語言表達活動,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基礎上,實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教師在設計這類活動時要充分提取學生的意見,結合學生和教學內容展開相應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充分調動其熱情和積極性[5]。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提高培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宗申,劉水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6):139.
[2]韓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探討[J].新作文:教研,2018(3):11.
[3]吳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途徑[J].新一代:理論版,2019(16):155.
[4]周鳳.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20(10):319.
[5]王緒智.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J].課外語文,2018(4):24.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平襄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