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盡管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是十分基礎的、簡單的數學知識,但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仍然會遇到較多的困難。而要想讓學生獲得更優的學習效果,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學具具有重要的教學輔助作用。數學學具并不是固定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學具的開發,并將其有效應用到數學教學中。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的開發以及運用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具;開發;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7-0125-02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Aid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Mudan Distric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HE Can
【Abstract】Mathematics knowled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ion.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is very basic and simple 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mainly think in images, they will still encounter more difficultie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order to allow students to obtain better learning results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it h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auxiliary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athematics learning tools are not a fixed form. Teachers can develop learning tool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apply them to mathematics teaching effectivel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ols.
【Key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Learning Tool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學具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具,學具的使用對于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具的形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多樣化的,如可以是實物形式的,也可以是掛圖、圖表、模型等其他形式的。使用學具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學具也能夠改變單調沉悶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相應知識的學習、探索。那么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怎樣去開發學具,并將學具有效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呢?本文就以上問題展開了分析探討。
一、開發數學學具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開發數學學具應當有利于滿足教學需求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不借助學具的情況下,教師靠單純的語言講解難以讓學生對相應的數學知識有深刻、準確的認知,不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因此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均不高。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學具的開發,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內容更為新鮮有趣。例如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開發一些簡單的學具,如易拉罐(圓柱體)、魔方(正方體)、乒乓球(球)、文具盒(長方體),通過這些學生熟悉的物品,可以讓他們很快地認識各種圖形。
(二)開發數學學具應當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小學生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且思維高速發展的階段,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但是在數學教學中,其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較多的困難。這就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實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而學具對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學具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讓學生在直觀的觀看、觸摸、操作等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有更為深刻的感知,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十分有益。教師在開發學具時,應當把握實用性原則,一方面能夠幫助完成教學,一方面具有易獲得性、可操作性。如教學“認識多位數”這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將卡紙裁剪出多個小卡片,分別寫上0-9的個位數字,然后教師現在黑板上用事先準備好的學具擺出一組較大的數,讓學生試著去讀,之后變換數的位置,讓學生再嘗試讀數。在學生掌握了讀較大的數的方法之后,讓他們用手中的卡片擺數字,自己讀或是與同桌互讀。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可以很快掌握多位數的讀法。同時在制作學具、使用學具的過程中,學生都會感受較多樂趣,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學具的方法與價值
(一)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數學知識以理解為主,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相應的知識,才能夠在今后的使用中得心應手。而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恰恰也是數學教學的重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學具,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去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隨著使用學具時間的延長,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最終實現思維的質變。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剪、拼、接等操作,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提出的一項重要教學要求,通過探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為此,教師應當具有全局觀念,在使用學具進行教學時,應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教師可以讓學生實用學具自主進行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究。有的學生使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的三個角之后,將結果相加,有的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接在一起后進行測量。為了讓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如果將一個三角形裁剪成兩個三角形,那么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在學生具備了數學探究學習能力,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便具有了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從而改變被動學習狀態。
(三)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很多學生對于數學的印象是枯燥的、復雜的、乏味的,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觀念,教師可以通過學具豐富數學的教學形式。在使用學具之后,一方面能夠化抽象為直觀形象,降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一方面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操作學具的過程中體驗更多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之后,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更為積極主動,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以及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學具的開發,開發一些簡單易得、容易操作的學具,使“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有效銜接,“做中學”“玩中學”“悟中學”,讓學具為課堂教學服務,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靈動的具有探索性的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使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獲得全面發展,讓學具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徐艷.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開發和運用研究[J]. 新課程導學,2020(S1).
[2]白曉利.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的開發應用[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4).
[3]張加軍等.農村兒童數學學具開發的路徑[J]. 數學教學通訊, 2019(13).
作者簡介:賀燦(1987.09-),女,漢族,山東菏澤人,本科,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