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朵
摘要: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創新既是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經濟循環的加速器。而文化與旅游間的創新發展更是有助于推動我國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河南省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是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和黃河文明中心。伴隨著“老家河南”文旅品牌的打造,河南省創新發展古都游、黃河游、功夫游、紅色游、民宿游等旅游產品,大力發展智慧旅游,持續提升文旅內涵,豐富文旅業態,文化旅游產業已經成為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河南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引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文不遠。從全球文旅產業發展趨勢看,以文化內涵帶動旅游提質已成為迫切需求,更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作為中部省份,河南在高速發展階段也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但省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能力尚不充分,亟待找尋一個新的增長點。《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全面建設文化強省,將文旅產業作為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支撐,必須緊抓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契機,促進文旅產業升級與發展,以此拉動相關行業領域發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將文旅產業打造成為全省“穩增長”的重要引擎和“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
二、河南文旅產業發展概況
河南文旅資源豐富,是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和黃河文明中心。作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河南是我國唯一一個地跨長淮黃海四大流域的省份,山地丘陵面積占比近45%,自然山水“南雄北秀”,奇美景觀薈萃。全省擁有超4萬個旅游單體資源,其中人文類占比達到63%,國家5A級景區中超八成為文化類景區,規模與總量為文旅深度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伴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老家河南”文化軟實力和旅游影響力的增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河南文旅產業融合提質發展恰逢其時。
當前,河南通過政策推動和項目推進,文旅融合有了一定發展,但受制于資金短缺、人才匱乏、文化產業滯后、融合方式創新不足等問題,其文旅深度融合、生態保護和遺產活化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和發展障礙,特別是新時代對我省河南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亟須加速推動文旅體深度融合,為老家河南文旅經濟賦能。具體來看:一是文旅產業融合的效能有待提升。多數文旅產品表現為在靜態自然觀光上附加文化科普內容,資源利用不徹底不協調,對當地產業帶動效能不夠,文旅經濟的“乘法”效應沒有充分發揮。二是區域間合作尚未有實質性突破,全省文旅合作發展“亮點”“爆點”項目不多,市域、景區、項目和業態合作亟需加速推進,文旅資源共享、市場共享和品牌共建等尚處于前期探索階段。三是文化創意應用略顯不足,文化資源市場化程度偏低,不少優秀文化資源停留在文化價值符號上,停留在博物館、紀念館里,講出新故事的能力匱乏,不能發揮出應有的經濟社會價值。
三、文旅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動力
文旅產業作為綜合性產業,正在不斷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更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帶來勃勃生機。“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國和各地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以來的第一個五年,文旅產業承擔的歷史使命將更為重大,面臨著巨大的變革與動力。
(一)矛盾轉變開啟文旅融合新常態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愈來愈強烈。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文旅休閑自然而然成為吃飽穿暖后的最佳選擇,逐步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常態補充需求。此外,人們對旅游休閑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攀升,不再拘泥于過去的拍照留念、走馬觀燈式的游玩,而是更多地追求旅游的文化內涵。文旅產業提質發展必將適應人民群眾對于旅游消費的新變化,關注文化與旅游間、地方與地方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文旅產品和新業態,實現在文化積淀氛圍中暢游、在美景美色中感悟感知,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機構改革創造文旅融合新時代
2018年國務院政府機構改革,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又一次新機遇和新變革。作為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國家重要戰略部署,將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合并組建文化和旅游部,標志著從政府頂層設計和行政管理方面已將文旅融合當做新時代重要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文化和旅游事業改革發展開啟了新征程、進入了新時代。特別的是,從2009年的《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兩大產業發展規劃》第一次明確提出“文旅融合”政策,到2017年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強調“發展文化旅游,擴大休閑娛樂消費”,再到2018年《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以文化旅,以文促旅,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旅游消費氛圍”,無不凸顯出文旅融合創新提質發展在國家及地方重要節點戰略層面的思維部署。
(三)技術升級推動文旅融合新發展
新技術在文旅產業的實踐應用,加速了文旅產業迭代,為文旅產業的運營和營銷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VR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文旅產業將實現信息化在內的全要素、全領域的革新提升。如攜程集團通過對游客游覽習慣的大數據開發應用,將文旅產業涉及到的交通、住宿、游玩、導覽、購物等規劃于一體,讓游客在較短時間選擇一整套的出行游玩攻略,成為了首家在線旅游服務商。部分景區(點)攜手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聲光電技術等現代科技,不斷創新場景與內容體驗,打造浸入式的文化體驗,讓人們穿越時空,體會不同時代、文化背景的精彩,讓旅游業變得更“智慧”。此外,互聯網下的“網紅經濟”推動了景區(點)的開發、管理及營銷新模式,催生了游客游玩打卡,為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河南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文旅融合提質發展是新時代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河南應緊緊抓住時代機遇,以推動河南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持推動文旅資源全域統籌,優化文旅融合發展環境,做精文旅體融合發展特色,扎實推進美麗河南建設、讓中原更加出彩。
(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智慧文化服務設施
全面展開“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文旅產業區域聯動發展格局,強調對旅游資源的全域整合和優化,拓寬城鄉旅游的空間和參與度,實現全域共建共享,打造河南旅游產業集群。統籌謀劃,因地制宜制訂《河南省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規劃》、《關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全省文旅企業穩定發展的通知》以及各地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明確全省文旅融合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產業規劃對文旅融合的引領作用,科學推動全省文旅產業有序高效發展。此外,要全面融入文化元素,完善景區的基礎服務設施,提升“白天+夜晚”多維度全時間產品價值,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的全鏈條延伸,構建全域文旅的發展態勢與格局。實施基層文旅設施擴面提升工程,讓文旅融合滲透到社區、讓文旅體融合落實到基層,群眾共同受益。加快推動智能科技企業向文旅領域進軍。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文旅”發展模式,創造可零距離觸摸、深度體驗歷史文化的獨特文博景觀。全面提升文旅產業的智能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新技術在文旅體產業的應用,抓住市場流量、迎合市場發展、提升產品層次和提高受眾滿意度上下功夫,實現“文化搭臺,旅游善舞”,從而提升文化旅游的整體層次。
(二)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提高文旅品質
河南人口眾多,內需市場龐大,要抓好“河南人游河南”“老家人回老家”,做大做實本省市場,以滿足全省乃至全球人民對老家文化的旅游需求。一要進一步深入挖掘河南眾多文化資源的深刻內涵,圍繞文化內涵重新定義相關旅游產品,完善這些文化資源體系,創造更多高品質的旅游文化精品,講好老家故事,提高文化創意設計水平,將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地域性、標志性的手工藝品轉化為旅游商品,將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等非遺項目轉化成旅游演藝,打造契合時代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旅新資源,實現文旅產業從基礎設施到產品、到服務的高品質供給,提升文旅產業發展品質。二要圍繞養生、養老、養心、養顏、養療,因地制宜發展田園康養項目,拉長全鏈條,推動文旅與健康的融合。充分利用新業態、新手段、新形式,全面推進文旅企業轉型升級。三要真抓內需市場,全面發揮河南人口眾多、內需市場龐大的優勢,突出抓好“河南人游河南”“老家人回老家”,做大做實本省市場,以滿足全省乃至全球人民對老家文化的旅游需求。
(三)創新文旅發展模式,精準提供文旅產品供給
文旅產業發展要全面創新發展思維、發展模式和發展業態,全面提供文旅產品的供給質量。一要創新發展思維,積極圍繞文化要素形態融合、公共文化產品轉型融合以及現代文化產業延伸融合等三大方向進行模式創新,通過文化元素與旅游產業耦合發展,通過博物館、文化藝術館等轉向市場化,通過影視IP、演藝等產業向旅游業延伸,瞄準市場、嫁接資源,策劃項目,設計產品,優化布局,擴展業態,延伸鏈條,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產品體系開發。二要創新文旅模式。推動文化旅游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讓文旅業態多樣化、發展全域化,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文旅產品。如策劃中醫藥保健旅游體驗(南陽張仲景、信陽艾灸等)、打造河南文旅IP體系。構建河南文化旅游品牌體系。借助短視頻發布平臺,開展“抖音美好打卡地”等活動打造“網紅打卡地”和“網紅城市”,豐富文化旅游的體驗感和互動性。三要創新文旅業態。聚焦河南特色,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思路,大力推動“文旅+”,促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加強中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打造“水陸空”多層次全空間格局,構建“快旅慢游、暢通無阻”和“城景通、景景通、點點通”立體化全交通體系,提升“白天+夜晚”多維度全時間產品價值,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的全鏈條延伸,加快“食、住、行、游、購、娛”和“文、商、養、學、閑、情、奇”旅游全要素創新,構建全域旅游的發展態勢與格局。四要創新文旅體產品。發揮“旅游+科技+創意+藝術”優勢,用融合的思維方式深挖地緣文化、歷史文化、飲食文化和體育文化,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融入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元素,開發彰顯河南特色的旅游產品。
(四)加強人才培養,增強宣傳推介力度
文旅高質量發展所需人才,既要懂文旅融合之道的管理人才、決策人才、創意人才、跨界復合領軍人才,又要懂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金融創新、科技創新、資本運作與文旅聯動的專業人才,更需要專業職能人才。因此,河南應加大文旅融合人才的培養力度和引進力度,堅持“引進、培養、激勵”的綜合人才機制,不斷優化人才招引政策,不斷引進高素質的文旅融合專業人才,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培育高端復合型人才,積極出臺激勵措施,不斷激發文旅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為河南文旅融合增強發展后勁。此外,要充分利用傳統宣傳平臺和互聯網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河南文化旅游宣傳的滲透力和輻射力,全方位展示河南老家的文旅產業新形象。特別是充分利用大數據的發展契機和電子商務的強大功能,加強文旅產業從業人員的網絡營銷培訓,拓寬全省的特色文旅、文創產品推廣和銷售渠道。創建數字河南,將河南的文化以及藝術魅力突破實踐和空間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圍內展示和傳播。創新文旅融合營銷體系。建立文旅多方位全面的整合營銷系統,利用傳統營銷和新媒體營銷等多種方式,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拉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慧,余明明.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耦合發展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1):23-29.
[2]陳斌,劉明,龍隆,董燕,賈永花.全域旅游視角下文旅融合路徑與實踐探討——以四川南江縣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與開發為例[J].科技和產業,2021,21(02):92-98.
[3]張懷鵬,侯媛媛,李樹良.文旅融合背景下膠東紅色旅游開發與紅色文化傳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41(02):10-12.
[4]陳暉.文旅融合背景下大唐不夜城夜經濟發展的經驗與策略[J].當代旅游,2021,19(04):68-69.
[5]曹永萍.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視角下洮河流域文旅產業融合開發路徑選擇[J].發展,2021(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