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羅瑞蓉
摘要:目的:探討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70例RA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5例,研究組在免疫科護理常規基礎上接受標準化的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方案;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結果:研究組采用的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患者知識掌握程度和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供患者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也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1]。
關鍵詞: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類風濕關節炎;滿意度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s,RA)是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癥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關節腫痛,繼而導致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關節畸形,最終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2]。類風濕關節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以30后女性多見,女性高發年齡段為45-54歲,男性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患者以女性為主,男女患病比例為1:3。有報道,10%的病人在發病后的年內完全失去工作能力。
1.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4年5月-10月依照診斷標準納入70例,并將70例病人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個35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987年ACR提出的修訂標準被廣泛采用 。①晨僵至少1小時(持續≥6周);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持續≥6周);③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持續≥6周);④對稱性關節腫(持續≥6周);⑤皮下結節;⑥手X線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或關節腔間隙的變窄);⑦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凡以上7條中具備4條或4條以上者可診斷為RA,其敏感性為91.2%,特異性為89.3%。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1.2.2 研究組
采用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1.2.2.1 分析健康教育的現狀 ⑴護理人員方面的問題:思想重視不足;缺乏教育技能;流于形式;缺乏溝通技巧;時機不當;教育方法不當、內容形式單一。⑵ 患者及家屬方面的問題: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低;部分患者的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差距較大 。
1.2.2.2 ?確定問題 ?重視護士健康教育的思想,加強護士健康教育技能及溝通技巧的學習,掌握有利的時機,制定健康教育的內容,運用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尊重患者,對不同知識層面的患者進行不同的教育。
1.3 制定規范化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
1.3.1規范健康教育內容
根據患者的需求制定健康教育內容,對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了規范,如入院宣教,檢查項目,飲食指導、用藥護理、功能鍛煉、心理指導以及出院宣教等方面。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系統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多個關節和器官的損害。
1.3.2制定健康教育的形式
患者住院后通過詳細的入院評估和查體,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制定健康教育路徑。從患者入院即開始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按表完成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形式通過口頭教育、看視頻、閱讀健康資料、公益大講堂、開病友座談會,相同疾病的患者住同一病室相互學習鼓勵等方式進行,并對完成的情況進行交接,責任組之間互相評價。患者遇到病情變化時,健康教育往后延。
1.3.3加強專科護理知識的繼續教育,使護士熟練掌握專業知識
免疫科是一個新興科室,通過這幾年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免疫性疾病的增加,再加上護理學中缺乏基礎知識教育,為護士能夠更好地、更規范地實施健康教育,定期對護士進行業務培訓,安排護士就專題內容進行讀書報告,增加護士外出學習的機會,參加有關風濕免疫科相關的會議等,不斷更新免疫科護士的治療與護理知識,為患者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1.4 ?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及滿意度評價方法
自行設計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調查表,便利抽取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患者進行檢查,每周向患者發放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患者以不記名的方式完成調查表。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所有數據以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實施后,患者對疾病掌握,檢查化驗項目了解,飲食指導,服藥方法,功能鍛煉等項目的掌握度明顯提高,與常規健康教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3.1 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明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
本研究表明,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實施后,患者對疾病掌握,檢查化驗項目了解,飲食指導,服藥方法,功能鍛煉等項目的掌握度明顯提高,與常規健康教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 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
本研究表明,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實施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與常規健康教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原因可能是常規的護理措施達不到健康教育掌握的程度和患者的滿意程度,經通過護士的不斷學習和更新護理理念,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改變健康教育模式,比如“口頭教育、看視頻、閱讀健康資料、公益大講堂、開病友座談會,相同疾病的患者住同一病室相互學習鼓勵”等,建立質控小組,針對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整改,持續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的掌握了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并且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大大的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4 結論
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使人們增加對疾病的認識,促進人們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人的健康。護理健康教育具有護理專業特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教育質量標準和評價方法是規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科學的檢驗健康教育質量,促進健康教育工作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黃克霞.規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9):103-105.
[2]施秉銀.風濕科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