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蓮
摘要:“村級經費”是用來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費用,“鄉村組織振興”首先要有組織運轉經費作保障。本文結合河南省濮陽市示范區的實際工作,對村集體存在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來源渠道單一、村級財務管理規范程度不高、村干部報酬偏低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此提出了提高村干部報酬、擴大村集體收入渠道、加大對村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村級經費 組織運轉 對策建議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如何確保村(居)集體經濟組織正常運轉、調動村級干部的積極性、破解村(居)經濟組織財務難題,成為了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迫切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河南省濮陽市示范區的情況,對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濮陽市示范區村級經費來源及現狀
“鄉村組織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振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鄉村組織振興”首先要有組織運轉經費作保障。組織運轉經費是指在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中,用來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費用。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村級干部報酬、村級辦公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黨建工作經費。其中,村級干部報酬是指對在任的村“兩委”班子成員給予的工作補貼及離任干部的生活補助;村級辦公經費主要用于必要的辦公用品費、水電費、報刊費等維持村級組織運轉所必需的開支;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村內治安、衛生防疫、垃圾收集、便民服務等服務群眾的必要支出;黨建工作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加強基層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完善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為基層黨員提供服務、獎勵在基層黨的建設中表現突出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的必要支出。
目前,村級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筆者所在的示范區有18個行政村, 2020年村支兩委換屆完成后,村支書和村主任實現了“一肩挑”,村兩委干部報酬以及離任后符合發生活補貼標準的人員一律由辦事處財政所統一發放到個人賬戶,不再統一撥付各村對公賬戶后再由村會計發放;村級辦公經費根據各村人口多少進行核定,平均每村每年3萬元左右;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和黨建經費不論村級人口多少統一核定定額,每年每村1.5萬元;黨建經費每村每年1萬元,由辦事處財政所統一撥付到村級對公賬戶,各行政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行安排使用,但各項資金應按列支范圍進行使用。
二、濮陽市示范區村級經費存在的問題
(一)村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來源渠道單一,入不敷出
示范區所轄18個行政村,有3個“城中村改造”村正在進行,有8個“棚戶區改造”村正在拆遷,有7個行政村正處于“棚改籌劃”階段。無論哪種存在形式的行政村,其村級經濟壓力都很大,90%的村集體沒有村辦企業、沒有資產租賃收入、沒有集體資源承包收入、沒有其他方面的來源收入,10%的村集體有微薄的門市房出租收入、小微企業利潤收入。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較多,引進人才、引進外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能力有限,每年僅僅依靠幾萬元的轉移支付款來維持村級組織運轉顯得捉襟見肘。
(二)各項建設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
隨著城市發展的快速推進,村級承擔的事務越來越多,土地、村莊的征遷、公益項目的建設等擺在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面前。農業生產方面,涉及安裝路燈、打吃水井、防洪抗旱、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黨建方面,涉及辦公室建設、宣傳欄制作、黨員培訓學習等;其他方面,涉及低保戶的供養、綜治維穩、環保、民生等。有限的財力顯得微不足道,財權與事權的不匹配導致了大部分村集體“借新債還舊債”現象,有些村多年舊債遲遲不能化解,債主討債現象時有發生。
(三)村干部報酬偏低,并且不能按上級要求及時足額發放,工作壓力與收入不成正比
干部報酬雖然逐年有了提高,但相對于外出務工人員來說還是較低。2017年,村支書是1480元/月,村主任是1185元/月,村兩委成員是890元/月;到2020年,村支部書記是2353元/月,村委主任是1883元/月,其他村兩委成員是1412元/月。由于財政資金較緊張,他們常常一個季度或半年才領一次工資,部分村干部是上有老下有小,經濟拮據,不得不外出務工掙錢來維持家庭開支,出現了占有干部職數工作脫崗現象,這不僅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影響了他們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凝聚力。這些村干部來源于群眾,應服務于群眾,他們雖不是在編在崗人員,但他們是黨中央在農村經濟工作中的中堅力量,是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者,肩負著完成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所要完成任務的職責,是農民群眾的主心骨,在推進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作用。
(四)村級財務管理規范程度有待提高
示范區所轄18個行政村,村級財務管理模式是“村財村管辦監”,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財監督委員會”,每月定期召開民主理財理會,對上月的財務收支進行民主理財,村會計對理財后的單據報辦事處財政所相關人員進行再次審核,審核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督促其及時進行整改,并指導其記賬、結賬、編制報表等工作。民主理財雖然按時進行,由于人員業務素質較低,自身也發現不了問題,起不到真正的監督作用,還存在超范圍列支現象,不能做到專款專用。通過近幾年的培訓學習,村級財務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村級財務人員文化水平及業務素質偏低,再加上換屆時人員變動頻繁,導致各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村級財務核算不及時、不規范現象。
(五)村集體經濟組織信息化設施建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示范區信息化設施建設起步晚,網絡技術人員配備不到位,軟件不能及時更新,不能及時實現信息共享,沒有專業人員對軟件進行維護,大量的過期信息,不能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決策依據。由于城鄉差別的存在,各方面環境趕不上城市,不利于引進專業人才到農村拓展工作,沒有專業人員對資金進行管理,出現了挪用、擠占、私存等違法違紀現象,從而影響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加大村級經費保障力度的對策建議
(一)對村級經費要有正確認識
各級黨委、政府、村支兩委、人民群眾對村級經費的正常運轉應站在政治的高度去認識,它是確保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的基石,是助推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的強有力支柱。大家應上下一心,團結一致,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供充足的村級經費,維持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二)村兩委干部以及黨員、村民代表等應認真學習領會《村民自治法》的內涵
要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深刻意識到帶領群眾致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實體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村干部特別是對村支書的培訓力度,針對不同村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培訓模式,讓其在培訓中開啟智慧、助長致富帶富能力、靈活掌握致富技巧。要把年輕有為、知識豐富、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優秀黨員安排到匹配的工作崗位中鍛煉學習,充分發揮其才智,成為帶領農村經濟走上坡路的中流砥柱,讓農村經濟快速走上繁榮之路。
(三)提高村干部報酬
有條件的鄉鎮(辦)可幫村干部解決“五險”問題,將他們的工資待遇提高到鄉鎮(辦)在編人員的水平,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擴大村集體收入渠道,增加集體收入,增強化解債務能力
要立足本土現狀,充分利用本村(居)的自然資源、人脈資源,走出去找項目,引進人才,引進外資,讓更多的商戶入戶本土,拓寬本地居民就業渠道,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為村級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智慧。要針對各村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的實施方案,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努力為村集體經濟減負。
(五)加大對村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村級財政獎補資金增長機制,編制好年度預算
應加大政府對村級經濟組織經費運轉的扶持力度,促進村級各項事業有序健康發展。村支兩委要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各級黨委、政府助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比如筆者當地的“粉皮”產業、“有機蔬菜”產業、“鄉村旅游文化”建設產業、“桑葚”一條龍產業、“菌菇醬”產業等,努力提高自身的增收能力。同時,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謀劃好當年計劃開展工作的所需資金。
(六)建立比較完善的財務監管機構,加強民主理財監督管理,積極推進“陽光賬本”平臺建設
近兩年筆者所在轄區18個行政村,雖然都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民主理財和監督管理工作,設立了“陽光賬本”,要求村級“三資”全部登記在“陽光賬本”之中,并將其擺放在村委會辦公室,人人可看可查,但在實際工作中做的還不到位,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起不到真正的監督作用。要將有限的村級經費用于指定的用途,做到不擠占、不平調、不挪用、不截留,辦事處紀檢部門、組織部門、財政部門、農業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應成立監督檢查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財務監督大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財務資料的完善情況、財務信息公開情況、村務政務公開情況等。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其及時整改到位,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讓村級經費真正在“陽光”下運行,充分接受群眾監督,結合示范區的地域優勢和環境優勢,將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
(七)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進程,充分發揮網絡優勢
要利用現有的硬件設備,引進技術人才,利用網絡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格局,讓農民群眾利用網絡了解資金使用情況以及國家支農惠民政策、大政方針的落實情況,讓群眾充分發揚民主,暢所欲言,為村級經濟大發展建言獻策。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示范區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