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已經不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對于物理這樣知識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說,傳統的知識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手段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同樣不利于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必須及時的轉變教學觀念,在實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6-0074-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簡介:賈莉(1978.7-),女,江蘇省邳州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FQ)]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物理知識初始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十分依賴教師有效的引導,物理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物理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創新教學理念,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和應用型的人才.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學起于疑,學生對某一學科知識的疑問是學生學習某一學科的動力,當學生對某一領域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時,就會自主的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問題情境的設置正是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把學生從課堂的“配角”變成課堂的“主角”,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需要掌握的某一知識點和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采用有效的提問方式,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由簡單的物理知識的討論轉化為更為深層次的物理現象的探究.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物質的形態和變化”這一節的內容時,就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形態變化入手,通過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可以接觸的事物入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說,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下雨、下雪等自然現象是什么變化呢?”“物體的不同形態,比如說固態和液態之間可以發生轉化嗎?”當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后,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展開思考,這樣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的引起學生的思考.再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原理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的現象:“筷子在水碗里會出現‘折斷’的現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生活現象,讓學生由此展開思考,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教師還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來創設問題情境,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示物理現象,運用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所描繪的物理現象更加的生動形象,比如說在學習“串聯和并聯”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課件展示的方式,在電子課件中模擬出電路圖,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連接,當一部分學生連接正確時,小燈泡會亮,當電路連接錯誤時,很可能會出現燈泡燒掉,或者是出現電路斷路的現象,當出現這這些完全不同的情況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樣學生在思考中就能逐漸掌握正確連接電路的方法,在逐步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逐步的深入,向學生展示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方式,并且幫助他們了解兩者的特點,帶領學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區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主動的發現問題,比如在學習“比熱容”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就可以通過視頻或者是圖片,讓學生看到中午和晚上,沙子和海水溫度不同的現象,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提出對這一現象的疑問,這樣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更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借助于物理實驗,吸引學生主動探究
許多物理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物理實驗的助推作用,可以說,物理這門學科是以實驗作為學科基礎的.因此,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物理實驗的作用,幫助學生在物理實驗中進行主動探究,在實驗中,教師也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壓強”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就可以通過物理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有效掌握這部分知識,而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把呆板的演示性的實驗教學轉變為學生主動探究式的實驗教學.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揮引導的作用,帶領學生一步步的進行探究,這樣才能逐步達到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一個易拉罐,在里面裝滿了水之后在杯壁上從高到底扎幾個小孔,然后學生可以發現,根據易拉罐上小孔的位置不同,水流出的遠近位置也不同,這一現象就充分體現了液體壓強的原理,并且得出深度越大,水的壓強也就越大的結果.這樣,學生就能在實驗探究的樂趣中掌握有關液體壓強的知識,在學生有了初步的成果之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實驗探索.這樣教師放開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實驗的興趣,還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為了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教師就要及時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往的教學方式之所以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師陳舊的教學理念和一味主導課堂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機械能、內能及其轉化”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燃料運用和環境保護”這一部分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對不同燃料進行分析,比如說第一個小組可以探究煤、天然氣等燃料的成分,第二個小組可以探究煤這種燃料是如何進行干餾的,第三個小組可以探究煤的氣化和液化,教師在把任務分發給不同的小組之后,就可以放開手讓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有關內容的探究思考,這種讓學生放開手去做的方式能夠充分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小組榮譽感的驅使下,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在小組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之后,要做充分的整理和總結,總之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能夠充分發揮每一位成員的優勢,而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消除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惰性,這種方式將十分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激發想象能力,進行思維創新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想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就要以誘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前提.有了想象能力,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培養就有了基礎,對于初中生來說,枯燥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的灌輸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出現厭學的心理,所以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聲現象”這一章中“超聲波的應用”這一節的內容時,就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自學教材,引導學生思考:“蝙蝠在漆黑的夜晚是怎么發現獵物,找尋目標的?”“科學家運用蝙蝠的這一技能發明了什么?”“大家知道這種東西是怎么發揮作用的嗎?”通過這樣簡單的幾個問題,教師就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學生的思維就自然的得到了發散,然后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時機,帶領學生從想象到理論的進行探究,在逐步的引導中帶領學生掌握聲音傳播的公式,總之物理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初中生物理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的培養途徑.因此,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依賴教師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由簡單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轉向更有效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梁國平.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5):241-242.
[2]莊益君,季衛新.基于關鍵能力提升的初中物理綜合實踐活動創新設計——以“測量工具的制作與使用”為例[J].物理教師,2020,41(04):44-46.
[3]賈紅平.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20(11):172-173.
[4]阮享彬,牟銀勇,周鳳.“偷工減料”巧設計 “過關斬將”真創新——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物理之友,2020,36(02):1-2.
[5]李冰,周慧.自制實驗器材,提高農村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03):120-121.
[6]葛永普.巧用初中物理教材“STS”培養農村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貴州教育,2019(22):39-4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