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當中提出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新課改為教師提出的新的教學方向,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成長都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因此,針對生物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培養展開深入分析,并且結合生物教學的現狀來提出幾點有效培養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初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6-0112-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簡介:俞建中(1967.11-),男,甘肅省民勤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教育教學研究.[FQ)]
基于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實際展開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形式便要區別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將生物核心素養更好地滲透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以便能促使學生在高質量的學習環境當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逐步獲得更高的生物素養.
一、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在對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后發現在教學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未能得到貫徹落實,具體原因則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教師設計的教學模式較為陳舊,部分教師依舊沿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教師講解知識、學生接收知識的模式過于被動.新課改提出在展開教學活動時要切實地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還是未能考慮到這一點的,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凸顯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很難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歸屬感,學生的學習效果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水平,也很難達成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目標.其次,教師運用的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十分關鍵,并且初中是人類成長、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遵循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以學生為主體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但是很多教師依舊未能做到這一點,只是考慮到教學需要的教學手段而沒有考慮是否適合學生,這樣也便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生物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培養策略
1.合理導入教學活動,提升學生探究欲望
在展開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把控好生物課堂的每個教學環節也尤為關鍵,將直接影響整堂生物課的教學效果,這樣也便更加需要教師做好課堂導入教學活動,借此教學環節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眾所周知,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領導者,課堂導入的效果也直接由教師所決定,因此,教師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氛圍和合適的時機運用科學的方法導入知識,以便能為一堂高質量的生物課奠定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到“人的生殖”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便可以設計一個趣味性的提問來進行新課導入:“同學們,大家知道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嗎?你們是怎樣從一個小小的嬰兒長大的呢?”以此來促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并且趣味性十足的問題也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人類的秘密、積極地向教師請教新知識.接下來,教師便可以結合此部分知識點來為學生播放事先整理好的教學課件,引導學生聯系課件內容和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逐步達成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2.革新傳統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更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出符合學生興趣偏向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便要對以往的一些傳統教學形式進行相應的革新,并且通過創建出有價值的教學模式來展開教學活動,以便能達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目標,這樣也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生物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到“人的性別遺傳”這部分知識時,這部分知識主要講的是細胞學,對于學生來講會稍感枯燥,因此,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一同分析此部分內容,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明確生男生女的機會是均等的這一概念.在經過分析后,學生發現教材中的實驗流程存在一定的漏洞,便提出選擇運用一套“模擬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的自制教學具來進行實驗,教師便可以輔助學生、通過選用兩個瓶子并且在A瓶子中裝10個X(黃色)和10個Y(白色)性染色體的小乒乓球來分別代表不同的精子;在B瓶子中裝有20個X(黃色)性染色體小乒乓球,以此來模擬卵細胞.并且,在完成上述實驗準備活動之后教師再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并且搖勻A瓶子中的乒乓球后引導學生從A瓶子和B瓶子里隨機各倒出一個乒乓球、記錄所倒出乒乓球的顏色及其相對應的性別.在此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很容易便可以結合統計結果發現生男生女的數量是相近的,在探究中也便能掌握此部分知識,并且對學習生物知識產生更多的興趣、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有著較大幫助作用的.
3.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幫助學生獲得較強的學習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且,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物核心素養本身便處于一個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效果,這也更加需要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時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從而逐步達到理想的培養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展開教學活動時教師一定要引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生物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再進行教學便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簡化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知識并且運用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組織學生參與一場“生活中的生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生物知識來進行分析和總結,對生活當中存在的生物現象進行整理,通過設計出真實情境來展開教學更易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如引導學生進行豌豆實驗,結合生活整理出知識點,并且在整理后交給教師對實驗的總結計劃、由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到大屏幕上,再共同對彼此總結的生物知識的點進行分析和討論,實現知識的互換.在這樣的過程中既能使學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學習技巧,又能促使學生生物科學意識得到升華,為學生形成較強生物核心素養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4.不斷提升學生操作技能,增強學生學習效率
對于初中來說,一部分生物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生物實驗來完成.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探究過程進行觀察,就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和規律,然后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要在一旁進行操作指導,讓學生感受生物實驗操作的趣味性與嚴謹性,進而提高學習技能.與此同時,教師要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在一旁輔導、指正,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成功性.教師也要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信心,讓學生養成敢于戰勝困難、敢于面對失敗的勇氣.不能因為實驗探究失敗,就對生物學習失去信心.或者因為擔心同學、教師的嘲笑,而拒絕參與實驗.例如:在進行“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這一實驗操作時,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1)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2)了解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然后,運用材料用具:植物、塑料袋、線等.第一步:讓學生取一株生長健壯的植物,選出3個枝葉相似的枝條,并進行以下操作:A去掉全部葉片,B去掉部分葉片,C不做處理.第二步:用3個不透氣的塑料袋,分別將植物的枝條套住,用線將塑料袋口扎緊.第三步:將其置于陽光下,陽光照射一段時間后,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塑料袋內的現象.利用這種實踐操作過程,讓學生了解蒸騰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促使學生生物學科學習效率的提升.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學生來講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切實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設計生物教學方案,將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貫徹到教學活動當中,以便能進一步發揮出初中生物學科教學的實際價值,促使生物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做出更多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王艷杰.如何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新課程(中學版),2019(05):207.
[2]張登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優化研究[J].時代教育,2018(08):105.
[3]楊曉春.淺談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J].好家長,2016(39):141.
[4]陳小穎.生物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培養探計[J].新課程(中學),2016(9):50.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