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鋒,林海鵬
(汕頭市中心醫院兒科,廣東汕頭 515031)
生長激素缺乏癥指的是兒童體內生長激素并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因此導致的各項身體指標發育延遲的情況。特發性矮小癥是目前臨床無法確定病因導致身材矮小疾病的總稱,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運動鍛煉、充足休息等常規方式進行干預,但效果不明顯[1]。重組人生長激素可以直接作用在軟骨細胞中,對于促進軟骨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維持骨密度與骨礦物質含量的平衡,有利于促進大量增殖軟骨細胞的合成[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生長情況與骨代謝指標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汕頭市中心醫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4例,女患兒16例;年齡4~13歲,平 均(7.67±1.66)歲;身 高 83~128 cm,平 均(106.73±1.56)cm。觀察組中男患兒25例,女患兒15例;年齡4~12歲,平均(7.65±1.65)歲;身高85~123 cm,平均(106.42±1.37)cm。兩組患兒臨床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3]中兒童特發性矮小癥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無消化系統疾病者;心理健康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嚴重損傷者;伴有遺傳性疾病者;依從性較差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且患兒法定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非藥物的常規性治療,在營養師的指導下,患兒堅持相關的運動鍛煉,保持充足的休息,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4]。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接受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25,規格:30 IU/瓶)治療,于睡前30 min進行皮下注射,0.15 IU/(kg·d),1次/d,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12個月。所有患兒在整個治療期間都要嚴格監測甲狀腺功能,如果有必要可加用左甲狀腺素鈉片進行替代治療,從而保護甲狀腺功能。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患兒身高、骨齡(BA)等生長情況良好,骨代謝指標明顯改善為顯效;患兒身高、BA等生長情況及骨代謝指標有所改善為有效;上述情況均未見好轉為無效[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生長情況。測量兩組患兒身高、體質量,并運用G-P圖譜法計算BA與生長速率(GV)水平。GV=(治療后身高 -?治療前身高)/間隔時間×12。③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兩組患兒靜脈血5 mL,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IGF-1)、骨鈣素(OC)、骨堿性磷酸酶(BAP)水平。④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顱內壓升高、膝關節痛等。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生長情況 治療后兩組患兒身高、體質量、BA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GV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生長情況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兒生長情況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BA:骨齡;GV:生長速率。
組別 例數 身高(cm) 體質量(kg) BA(歲) GV(cm/年)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后對照組 40 104.87±8.57 128.44±9.18* 17.16±3.27 19.43±4.25* 5.33±1.98 7.55±1.37* 5.43±2.15觀察組 40 105.37±8.66 135.43±8.34* 17.22±3.68 22.44±4.98* 5.57±1.51 8.16±1.25* 14.29±2.32 t值 0.260 3.564 0.077 2.908 0.610 2.080 17.71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骨代謝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兒IGF-1、OC、BAP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兒骨代謝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兒骨代謝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IGF-1:胰島素樣因子 -1;OC:骨鈣素;BAP:骨堿性磷酸酶。
組別 例數 IGF-1(μg/L) OC(μg/L) BAP(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14.26±25.38 256.48±28.96* 60.43±2.48 70.63±3.56* 90.43±4.77 121.43±5.58*觀察組 40 114.64±26.13 305.53±27.44* 60.34±2.18 78.61±3.53* 90.23±4.52 171.53±5.76*t值 0.066 7.776 0.172 10.067 0.192 39.51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兒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顱內壓升高、膝關節痛各2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5.00%(6/40);對照組患兒未發生不良反應。
由于兒童矮小癥主要發生在患兒的生長發育階段,特發性矮小癥即不伴有潛在病理狀態的身材矮小,是兒童期導致身材矮小的最常見原因,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和心理健康均具有較大的不良影響。運動鍛煉、充足休息等常規治療方式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特發性矮小癥患兒身高、體質量等,但效果不明顯[5]。
重組人生長激素是通過重組基因技術合成的一種與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類似的激素,應用在臨床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的治療中,其能夠調整內分泌系統,同時能夠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提高治療效果[6-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兒身高、體質量、BA、GV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兒童特發性矮小癥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促進患兒生長。IGF-1為促生長因子,對兒童生長合成代謝作用具有重要作用;OC、BAP在骨代謝發生異常時,水平異常降低。重組人生長激素能夠激活并維護免疫系統的正常,提高抗病能力,同時促進骨細胞對鈣質的吸收和儲存,從而提高患兒體內對于生長激素的敏感性,促進患兒骨代謝指標升高,改善生長發育[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IGF-1、OC、BA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5.00%,提示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兒童特發性矮小癥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改善骨代謝指標,且不良反應少,較為安全。
綜上,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兒童特發性矮小癥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促進患兒生長,改善骨代謝指標,且不良反應少,較為安全,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