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平
[摘 要] 隨著新高考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進,提升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逐步成為普通高中學校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這就需要學校探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實施路徑。在教育內容的確定上,從協助學生認識大學中的專業及職業、做好學生生涯決策的指導、完善學生生涯規劃行為管理方面進行了闡述。在實施路徑上,分別列舉了獨立式生涯教育、滲透式生涯規劃教育、系統式生涯規劃教育等三種路徑。
[關鍵詞] 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實踐;探索
在新高考的多元錄取模式之下,學校、家長、學生對新高考的選拔方式越來越關注。隨著新高考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進,提升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逐步成為普通高中學校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這就需要學校探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實施路徑。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
(一)協助學生認識大學、專業及職業
學校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無非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專業選擇與職業發展有關聯性,協助學生了解多元化的升學途徑,激發挖掘自身能力的動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在指導學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心儀大學、專業及職業進行認知,同時和自身的可塑性結合起來,接受老師指導,完善自我認知,確定奮斗目標,并不斷進行修正,直至在新高考選科中將自我特性與大學專業相匹配。如果學生對大學、專業或職業一無所知,那么,在選科時就不知所措,難以決策,無法選中真正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或職業。因此,至遲在高二年級,學校就應該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或訪學活動,在體驗心儀職業或專業的同時,獲取自身對職業或專業的直接感知,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通過開設一些供學生進行實踐體驗的課程,讓學生認知這些專業或職業的內涵、課程設置、就業現狀等,讓學生及早掌握興趣所向,選擇未來向往的職業。當然,世界是發展的,社會對各種職業或專業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或許學生在一段時間覺得某一專業或職業適合自己,或許另一階段在認知上又有了變化。這就需要學生時刻保持開放心態,不斷獲取信息,在接收外界信息中對自身的生涯規劃進行調整。
(二)做好學生生涯決策的指導
在高中階段指導學生做好生涯決策,是指選好學習科目,明確升入大學需要學習的專業或職業。為此,學校要從宏觀層面幫助學生全面、透徹了解新高考政策的變動并探索選考策略;指導學生綜合權衡特長優勢、學業水平、心理素質、社會需求、職業要求和大學專業培養方向等,從而選擇與自己專業或職業發展方向密切相關的科目、高校及專業或職業。學校在指導學生選擇考試科目時,要充分征求學生家長的意見,指導學生將個人意愿和社會需求相結合,通過對自身和專業或職業匹配性的考量,對將來發展的定力和空間做出預判,為升入大學后學習這一專業或職業定好向、把好舵。
(三)完善學生生涯規劃行為管理
學生選好科、定好向之后,接受學校管理并實施自身生涯規劃,也是新高考背景下學校對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內容。管理學生的生涯規劃的行為,包括學校對學生生涯規劃行為的管理和學生對自身實施生涯規劃的管理。學校對學生生涯規劃行為的管理,就是通過學校行為協助高中學生樹立能夠通過刻苦奮斗實現的理想抱負,讓他們結合學校對自身的管理達到制訂合理的年度計劃和選擇有效的實施途徑。另外,還需根據學生三年的階段性發展規劃,設定各階段目標達成的保障措施,以循序漸進推動學生生涯意識的形成,提升學生各項目標能力。學生對自身實施生涯規劃的管理,就是在學校的宏觀管理之下,嚴格落實年度生涯計劃,解決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自己的階段性發展目標服務。學校對學生生涯規劃的管理,一定要與政策變革和選拔途徑研究結合起來,吃透國家政策,了解各個高校選拔人才的標準或“嗜好”、各個專業對人才不同的能力和品質要求,讓普通高中學生順利通過心儀高校的考核與選拔。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路徑
結合一些普通高中學校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成功案例,可以總結出獨立式、滲透式和系統式生涯教育這三種形式的實施路徑。
(一)獨立式生涯規劃教育
獨立式生涯教育路徑是指學校在某一學時段圍繞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主題,單獨開設課程,通過正規教學或實踐活動的形式,向學生全面系統地傳授生涯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政策、放眼職業世界、探索未來社會需要,以此合理規劃自己行走的人生之路。這一教育路徑是學校對學生生涯教育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其優勢在于教育形式選擇空間大、教育內容集中單一不復雜、教育時間能夠得到保障、教育定力足等,能夠保證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開展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選擇綜合實踐活動或第二課堂的形式實施;在教育內容上可以開發一門單一式的生涯教育課程;在教育時間上可以每周一次或每兩周一次,靈活而有序。例如:南京師范大學附中在不同年級同一設定教學任務,高一學段側重生涯認知、自我認知、專業探索、規劃技巧;高二學段側重了解職業、創業意識、職業規劃等;高三學段側重自主招生、志愿填報、面試禮儀和心理疏導等。但獨立式生涯教育路徑在我國還處于生涯規劃教育的起步階段,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概念認識上的模糊,課程開設在目標界定、內容選擇上缺乏統一化的標準,整體思路框架系統化程度不高,講座或活動內容整合力度不大,缺少生涯規劃教育意識強、經驗豐富、效果顯著的專業化教師團隊等等。
(二)滲透式生涯規劃教育
滲透式生涯規劃教育路徑就是指將生涯規劃理念、教育內容、規劃方法等滲透到各學科課程教學之中,不單獨開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其優勢在于教師在具體的學科教學活動中能夠結合學生生涯教育的具體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有計劃、有步驟地滲入語文、外語、數學、化學、生物、物理等各學科的教學內容與活動之中,進行多層次而彼此滲透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建構,在促進學科教學健康發展的同時兼顧了學生個體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具體而言,它主要通過各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將生涯規劃教育和德智體美勞有機融入各學科課程當中,激發學生興趣,認識自身特長,聯系大學專業或職業,把具體學科的學習與生涯發展的規劃聯系在一起,在關照現實的基礎上長遠規劃人生。例如: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結合語言文字運用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提升,引導學生參與采訪、自我營銷、廣告宣傳、社會調查等活動,真切認識語言交流或寫作技能在生活或工作環境中的重要性,檢驗自身語言文字運用興趣與潛能,發現與新聞、文秘、營銷等專業或職業的能力需求一致性與差異性,以立足現實規劃未來人生。再如,在外語學科教學中,通過調查了解外語語言技能和學習技能如何增加工作選擇的概率和提高工作的流動性和靈活性,并在表達興趣、表達意愿、陳述和說服、參與電話扮演來提問和應答等方面來檢驗自身實際水平,以獲得與學習外語專業的契合度,為自身生涯規劃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不足之處在于不同學科的知識結構不同,所承載的促進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為此,需要教師加大合作力度,克服各自具體教學過程中缺乏方向感、難以彼此滲透的困難。
(三)系統式生涯規劃教育
系統式生涯規劃教育是以學校為主體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整體性教育活動。具體而言,是學校層面的圍繞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目標而存在的一種管理理念、形式和所構建的多維度的經驗系統。在這一路徑之下,學校將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其管理的頂層設計之中,從時間、內容、空間三個維度建構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制度體系,進行系列課程開發,對全校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例如:河北黃驊中學,在以人為本,規劃學生終身幸福的生涯規劃教育理念下設置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實施機構,制定包括教學設計與管理系統、教學執行與實施系統、教學拓展與實踐系統在內的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實施機制,結合本校實際和學生成長規律完善學生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立專業、職業體驗基地,開展高校展、專業展、職業展和生涯規劃測評與咨詢、生涯規劃工作坊與公益講座等系列生涯規劃實踐活動,實施全員育人的“一三五”導師制,有序開展了學校對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工作。
總之,強化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已經是時代所需。只不過,由于學校教育理念和實際情況有別,還需要我們結合實際進一步探索更符合學校與學生發展的生涯規劃教育方法途徑。
參考文獻:
[1]李軍靠,丁一鑫.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樣態重塑與保障[J].教育探索,2018(1).
[2]李擁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踐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5).
[3]張鐘敏.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芻議[J].語文學刊,2015(22).
[4]吳瓊霞.走向自主和實踐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20).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