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之下,學生不僅要學習較為復雜的知識,同時也會建立完善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而在后疫情時代之下,學生的心理狀態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需要家長和學校引入家校共育的教學機制,才能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家校共育;心理健康
一、后疫情時代的特點
在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疫情,讓2億多學生進入了居家學習狀態,這也對我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而在我國新冠疫情阻擊戰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今天,多種疫情反復的問題也宣示著抗疫沒有結束,疫情隨時可能卷土重來,尤其是在國際化疫情控制形式不夠明朗的今天,說明了我國正式進入到后疫情時代[1]。
新冠疫情讓我們明確的認識到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發揮合力,而教育的本質也并不僅僅是在意識層面傳遞知識,同時也要維護學生的情感觀念、態度意識和價值觀念。每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并非是線上教育就能實現,還需要家庭與學校有機結合,達到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教育要求。線上教育只能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和輔助,難以替代人與人的交流,而在后疫情時代之下,學生隨時可能需要面臨線上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家校共育也就成為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而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通過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結合學生不同的階段和特點,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加以全面培養,切實的提升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在后疫情時代之下,我國對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力度在不斷提升,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機構也在探索有效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方法和對策。然而后疫情時代,學校與學生的聯系緊密程度有所下降,學校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往往無法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要求,這也就要求學校能夠與學生家庭構建出更加緊密的聯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覆蓋到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確保家庭教育資源和學校教育資源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的機制,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得到全面滿足。
二、后疫情時代家校共育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一)不斷開展家校共育的相關活動
在突發的疫情面前,很多高中生經過長達一學期的居家學習,其對于學習的態度和認知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而再次踏入高中校園,在面對與線上學習截然不同的模式,學生的心理落差較大,往往會產生不適應的感覺,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受到不利的影響。這也就要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引入家校共育教學活動,并邀請家長參與到高中的主題班會,親子活動之中,營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環境,強化學生、教師與家長的情感交流,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
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具有本校特色的節日聯歡活動,在元旦之際邀請家長參與到班級聯歡會活動,要求家長參觀學生的文化表演,并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演出之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家庭與學校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減少疫情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和沖擊,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學校也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學校舉辦的心理健康專家講座之中,談談后疫情時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傳遞一些心理健康輔導的技巧,從而使家校共育的效力得到充分發揮,推動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與家長全面交流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涵
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全面結合,能夠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細化,確保學生與家長進行深入的交流,讓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得到明確,從而使家庭和學校全面合作,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獲取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2]。
突入起來的疫情讓高中生只能通過網絡進行學習,而高中生的課業壓力較大,家長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有著多種的心理負擔。作為學校也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對于疫情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影響進行細致的分析,并且通過網絡建設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讓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網絡知識普及,后疫情時代的防疫知識普及,也可以為學生講解當前國內外防疫的形式,我國新冠疫苗的普及情況,盡快的減少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與家長構建深入交流和溝通的機制,不僅要及時發現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也應該對家長進行心理援助,進而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三)在家訪工作之中落實家校共育
在后疫情時代之下,高中教師應該全面總結過去家訪工作開展的問題,將家訪這一重要的工作進行精細化。首先要與家長進行深入的聯系,約定好家庭訪問的時間。在家庭訪問過程之中,教師要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進行匯報。教師在匯報過程之中應該堅持以表揚為主的原則,對學生的優點進行著重陳述,并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深入發掘,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深入分析,并說說后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向。教師也要引導家長說說學生的思想情況和性格特點,著重分析學生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觀察家長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教育是否與學生心理健康要求相符。教師在家庭訪問過程之中應該及時與家長交換自己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對發現的問題要加以及時記錄,進而提升家庭訪問工作開展的實效性。
通過家庭訪問工作,教師和家長能夠構建有效交流和溝通的橋梁,也能夠為家校共育教學活動的落實提供必要的保障,從而防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現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問題。
三、結束語
在后疫情時代之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面臨著多種問題。而從疫情階段之下呈現出的多種問題來看,家校共育教學機制是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通過家校共育教學機制,能夠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這也就要求了學校能夠分析后疫情時代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沖擊,分析當前工作開展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來解決這些問題,發揮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理,為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長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惠玲. 論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J]. 亞太教育,2020(16):179-180.
[2]劉中強. 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5):98.
作者簡介:賀宗媛,女,漢族,皖滁州,1991.8.30,中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 專業:應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