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飛速發展,教學領域需要培育具備多元能力的實用人才,新課改提出,也促使教學工作者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的培養目標體系。與此同時,唯有逐步轉變教師思維、不斷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才能達到教學效果。通過發揮學校工會與其它教師管理部門的合力作用,提升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和職業長久發展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學工會;青年教師;教師發展
許多青年教師進入學校后,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學經驗,很難具備在課堂上統籌規劃與掌控全局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青年教師往往會面臨幾個重要問題:一是學校沒有提供穩定的成長方法和渠道,青年教師需要自主搜集學習與訓練內容,容易導致青年教師耗費了大量時間卻難以提升教學能力。二是青年教師之前長期處于理論學習階段,實踐機會少,無法精準提煉出以學生發展為導向的價值信息,更多是單向輸入和教育,對于學生學情與教育方法運用還需要較長時間積累。三是青年教師接受現代化思想較濃,崇尚自由自主的文化且剛離開大學校園,會對有些學校管理有一定的不適應甚至是抵觸心理。學校工會立足全校教師發展,立足青年教師群體的重要性,應該從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與職業發展入手,與其他部門積極配合,快速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與職業認同,為教育體系良性發展和青年教師長遠成長奠定基礎。
一、中學工會對促進青年教師發展的積極意義
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具有成熟經驗的資歷較老的教師,都渴望在校園工作生活中受到重視并得到肯定,這種肯定不是單純的工資、獎勵,而是各方面的認同和具體教育成果的呈現,包括教學成績、帶班狀況以及師生的反饋等。相比于老教師,青年教師更具備活躍性,在投入繁重教學任務時,也具有更多熱情探索、思考、沉淀并承擔,在這一階段支撐他們更多是個人信仰與道德責任感【1】。
但青年教師面臨著兩個時代化的特點:一方面,青年教師生存環境與二十一世紀的信息和自動化接軌,更為崇尚便捷、分工明確的工作宗旨,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相對于混亂、抽象且不確定性現象時有發生的現狀容易讓青年教師產生壓力和厭倦情緒。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剛剛大學畢業,雖具備淵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社會實踐和付出精神,一旦在實踐教學中短時間內未得到結果呈現,他們就容易迅速放棄,甚至于開始濫竽充數,敷衍了事。故快速學會實踐技能并取得教育教學成果是支撐青年教師繼續堅持的關鍵所在。學校工會作為連接教師的橋梁且具備幫助教師成長全面成長的工作職責,應該聯合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其它部門共同為青年教師成長創造各方面有力條件。
二、中學工會促進青年教師發展的最佳策略
(一)軟性管理,做好頂層制度的設計
傳統的評價和考核模式主要側重對青年教師專業知識的考查,卻忽視了其心理承受力、責任感、道德觀以及世界觀等的評價,而這些都需要定期進行階段審核與跟蹤【2】。。學校工會對于教師培訓培養尤其是青年教師培養負有重要責任,需要協調各個部門分工合作,這其中最重要是學校應該有青年教師的基礎培養流程和方法,比如“師徒結對”、制定青年教師學訓一體的學習平臺規劃制度等等,讓老教師帶領青年教師進行實踐學習,讓青年教師合理和標準化使用學習平臺提升自我,同時建立評價機制對青年教師自我提升、教學實績以及老教師傳幫帶等效果進行效果綜合評估和定期反饋完善。然后建立青年教師檔案制度,對青年教師全過程的學習與實踐錄入檔案,及時給予內部流轉。最后建立青年教師雙向成長制度,既可以讓青年教師從中級教師往高級教師上升,也可以給予管理者的方向,讓青年教師學習管理經驗,尋找全方位發展的可能性。
(二)深入打造學校教風建設
在完善了青年培養成長方案之后,要促使青年教師進一步形成職業認同并確定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則必須積極創造為廣大教師認同且青年教師愿意積極靠近的學校教育教學文化,營造學校由內而外的積極向上、干事創業的氛圍。一是注重師風師德基礎范疇內涵的培養;二是需要以開放而包容的姿態平等看待青年教師的成長階段,給予青年教師多元化的價值養料;三是不斷在管理細節中重視教風的彰顯和滲透,讓青年教師耳濡目染,內化于行外化于心;四是不斷增強青年教師的職業認同和對個人的自信,讓青年教師擁有不斷前進的勇氣。在此過程中,工會要做好創造者、滲透者、宣傳者的角色。
(三)加強對青年教師的人文關懷
工會作為學校中最具活力的部門,在除了幫助青年教師全面成長、創造良好氛圍之外,還應了解青年教師的心理發展狀況,對青年教師的生活給予更多關懷,用愛和溫暖貫穿青年教師成長的始終,不斷增強教師群體對青年教師的凝聚力、向心力。另外還需暢通青年教師的訴求渠道,讓青年教師勇于發聲、敢于創新突破,讓老教師的好經驗與青年教師的新頭腦充分結合,共同探索出更加優良的教育教學模式助力學校和教師的發展。作為學校工會關心此問題,為青年教職員工搭建婚戀橋梁、解決婚姻家庭問題從而讓青年教師更加有序順利成長至關重要。
三、結語
隨著我國教學的改革,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更加深化。在以學生為本的校園內部,也應考慮到與提升學生身心效益相關的人群需求,從而真正意義上促進工作的開展。青年教師作為培育學生的主力軍,對其內心感受和要求應該被重視。本文對此提出相關策略,望予以探索。
參考文獻:
[1]王翠平.中學工會對促進青年教師發展的作用[J].明日風尚,2016(11):253+231.
[2]丁圣玲.六十三團中學工會聚民心辦實事[J].兵團工運,2006(02):21.
作者簡介:何志莉,女,漢族,湖南省常德市,大學,職稱:中級政工師,研究方向:工會、扶貧工作、從事思政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