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碧
摘 要:伴隨著我國生物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國家對于生物人才的要求也同樣越來越高,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引入STS教學模式,使得相關的生物知識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等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身邊存在的生物知識,以此提升自己生物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為后續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STS教學;高中生物;策略
STS是近幾年新型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憑借著自身與科學生活下緊密相連的特點,成功的映入教師和學生的眼簾。加上近幾年我國社會和國家提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其將自己學習過的知識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應用和實施,使得他們了解并且關注生物知識在生活、生產活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以此可以提升他們自身的學科素養,形成相應的責任感。因此通過STS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和實施,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讓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知識成為了解和關心社會的人。
一、高中生物與STS
(一)課標對于STS教學的要求
生物是一門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學科,為此教材中存在的許多知識點同學們并不是能夠理解的十分透徹,加上相關知識點與他們生活的時代較為久遠,很多知識都是與農業科學、醫院科學相關的,這樣就會有少數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點時,針對重難點知識點進行強性記憶和背誦。但由于STS教學的引入可以進一步的提升學生自身的科學素養,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幫助他們正確的理解相應的知識點,增強其自身的責任感。使得同學們了解生物科學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同學們在進行STS教育的提升其自身對于未來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提升自身的生物文化素養。
(二)STS定義
STS教學模式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STS教育是指在相關的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環境下進行相應的教育活動,因此它的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將自己學習過的相關知識與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生活相連接。在此過程中加以運用和驗證,使得他們更加的了解并且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點[1]。
(三)STS教育的重要性
1、培養社會責任感
STS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和實施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趨勢,讓其對于社會建立初步的認知和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可以參與到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討論和交流中,針對具體的事件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可以積極主動的行使自己的權利,參與到決策中來。這樣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接觸到社會中的人物和事物,以此提升他們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讓其可以在課余時間能夠主動的關心和探討相關的國家大事。
2、提升生物意識
伴隨著STS教育的進程和發展,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生物理念和意識,可以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熟練的運用相關技能和知識,充分的意識到生物文化和知識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幫助人類解決相應的問題,成為社會和國家所需要的人才[2]。
3、提高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
在STS教育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增進交流和溝通,在此過程中可以幫助性格內向敏感的同學改善自身的性格特點,逐漸變得愿意與其他同學進行共同的學習和交流,還可以讓其他同學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和長處,查缺補漏,提升其自身的合作團結精神。
二、STS教育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和實施策略以及方法
(一)結合教材
由于STS教育是一種教育模式,并不是為生物教材單獨設計的,因此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的同時應該結合教材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制定相應的STS教學方案和計劃,選擇適合開展和實施的STS教學的切入點,這樣既可以保留相應的基礎知識內容,又可以使其與STS教學之間進行有效地銜接[3]。因此教師在準備階段應該以基礎知識為主設立相應的知識框架,考慮相關重難點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況。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全面系統的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以解析《人類遺傳病》(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材內容),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前,可以讓同學們利用互聯網或者其他媒介針對人類遺傳病搜查相關資料和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調查。讓學生進行匯總和總結后進行匯報和交流,當學生已經對于《人類遺傳病》有著大致的了解和認知后,教師可以充分的發揮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的優勢和長處,為其播放達爾文與其表妹婚后生下十個孩子的圖片以及相應的視頻,讓同學們在意識到遺傳病危害的同時學會關愛遺傳病人。通過STS這樣教學模式的引入一方面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加深對于人類遺傳病的知識的了解和認知,從而讓他們知曉社會中存在遺傳病的種類。另一方面可以讓其整理分析遺傳病涉到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培養其構建相應的知識框架。
(二)結合社會
現階段所倡導的STS教育模式,是要求教師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補充,將社會生活與知識相銜接,讓學生發生自己身邊存在的生物文化和想象,學會將自己的學習過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加以驗證和應用。因此教師在開展和實施STS教育模式時,應該從學生自身的個人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角度出發,盡量選擇一些較為普遍和基礎的問題或者是同學們近期較為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談論和交流,讓他們可以針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分析,以此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但在現階段的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同學們講解更多地理論知識和相應的解題技巧以及規律,并且根本沒有意識到STS教育模式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雖然在短時間內大部分學生的文化成績和能力都有所提升。長此以往他們已經習慣于教師講解相關知識的這種教學模式,不想在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不僅會大大的降低課堂的質量和效率,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還會限制和阻礙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所以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其設置相應的問題,以解析《關注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為例(人教版高三選修三教材內容),在講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問題:1.你贊成試管嬰兒嗎?2.你身邊有試管嬰兒嗎?試管嬰兒會受到區別對待嗎?3.許多科學家都對試管嬰兒的發明做出了貢獻,那么試管嬰兒的發明有什么意義呢?通過上述問題的設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于科學-社會-技術等相互之間的關系形成正確的認知人,引導他們認識社會和關注生活。另一方面通過對于生物技術倫理知識的學習,培養同學們關愛社會,關注相關知識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以此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三)開展實踐活動
通過STS教育的開展和實施,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到科學實踐活動中,這樣不僅可以打開他們自身的文化知識面,開拓自身的文化視野,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現生物文化和知識存在的真正意義和作用。還可以增加他們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激發其自身參與實踐活動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解析《植物生長素發現》為例(人教版高二必修三教材內容),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首先可以通過講座的方式介紹生物知識的之前的發展趨勢、現在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生活的發展趨勢。讓學生知曉我們國家的生物技術的發展水平和取得的一些成就,講解生物在各個領域方面的應用。其次可以讓同學們針對植物的生長開展相應的實驗活動:1.探索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長。2.探索胚芽鞘的單側光部分生長情況。并且在此基礎上讓其通過社會調查,讓學生將自己的調查的內容制作成相應的海報或者手抄報。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相關節目,寫出相應的觀看感受。通過開展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讓同學們將自己學習過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加以運用和驗證,更加全面系統的掌握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他們自身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了解和體驗社會生活,以此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4]。
(四)結合科學技術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科學技術與生物知識相結合,讓其清晰明了的知曉如果沒有科學技術我們國家的生物文化就不能取得現如今的成就,知道生物知識不能離開科學技術。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近期的學習狀態,為讓他們制定相應的STS教育方式,從而可以針對課堂中遺漏的相關概念和知識點進行補充和探究。以解析《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為例(人教版高三選修三教材內容),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可以為其介紹生態工程的基本含義,讓他們對于生態學和系統學等建立初步的了解和認知,理解生態工程的發展趨勢、基本過程、取得的成果等,在此基礎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通過結合科學技術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于我們國家心生崇拜,增強自身對于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看到我們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異和差距,以此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想要為國家和社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使得其自身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為后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同學們定期舉辦相應的生物知識競賽,讓他們逐漸形成競爭意識,在此過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以便及時的進行改正[5]。
結束語
通過上述STS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中的應用和實施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可以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生物知識三者之間的關系和作用,以此提升自身的生物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樣也可以幫助教師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從而激發他們自身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以便及時的進行改正。在此過程中加深和強化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全面系統的掌握相應的知識,發現自己身邊存在的生物現象。為后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金梅.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生物技術世界,2017,04:255-256+258.
[2]康日凌.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7:83-90.
[3]胡芳.淺析國內外關于STS教育研究現狀[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64.
[4]馮立勇、張鴻昊.STS教育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09:165-166.
[5]冉景盛、韓宗先、陳今朝.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STS教育初探[J].教育導刊,2019,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