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琴
【摘要】新課標的出臺,標志著教育部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教學目標以價值觀、態度、情感作為首要目標,這與傳統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與之對應的是,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我們除了要關注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之外,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品質、素質教育,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對文化課程產生自己的理解,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體悟式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體悟式教學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體悟式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概念;應用策略
引言:所謂的體悟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著獨到的設計特點,符合信息時代素質教育的創新需求,對于基礎教育工作具有極高的啟發價值。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道德與法治有著重要的現實性教學意義,其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現本文為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將以體悟式教學為核心,嘗試性分析其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思路,希望可以起到優化教學的作用,提高國內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
一、體悟式教學概念
所謂體悟式教學,是教師借助游戲化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到一些集體的活動中,加強對抽象目標的感悟以及理解。從表面的意思進行解析,體悟式教學注重的應該是體悟的過程。體悟可以說是當下國內教育中比較缺少的環節,因此體悟式教學的開展,是對現有教學以及教育的一種補充。體悟式教學中的“體”強調的是身體活動,也就是親身參與到一些實踐活動中,與過去在為課堂上教師只注重理論講授是有區別的,教師要對抽象的內容展開適當延伸,讓學生可以加入到相關的實踐體驗中,從而對知識就會有切身感受。所謂悟,就是對知識展開深入思考以及理解,倡導的是學生在對一些知識展開學習的時候,要加強思考和體會,對智慧發展中要開展的高峰體驗。體和悟的結合,讓學生可以對知識更加充分地掌握。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在課堂的充分投入,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綜合素養。
二、體悟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策略
(一)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教學階段,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基礎性和過渡性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初中時期的學生自我意識非常強,獨立意識也很強,教師要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性,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深深淺淺話友誼》這一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交友不能沒有原則這個知識點,我引導學生對課本里“小川帶給我的煩惱”的四個場景進行小組討論,分別對“作為小川的好朋友,‘我’應該怎么做?”“答應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嗎?”“應該為朋友做任何事嗎?”這三個問題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覺得作為朋友應該答應小川的要求;有的學生覺得不應該幫他,而應該馬上向家長和老師匯報情況;也有的認為暫時不應該告訴別人,可以先通過自己向他講清楚道理,告訴他存在的問題,通過溝通來引導小川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學生們在激烈的爭論中慢慢地找到共鳴:友誼不能沒有原則,不能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當朋友誤入歧途時,不予規勸甚至推波助瀾,反而會傷害友誼。這也正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通過興趣引導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對學生的成長就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二)運用多種形式的體悟式教學素材和形式
社會生活包羅萬象,將體悟式教學方式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種形式或某一種素材,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運用多種形式和素材。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內容,運用時政演講、主體辯論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在這樣的體悟式教學之下,讓學生在學習基本概念和知識,了解相關內容后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而且學生在表達、分析問題方面以及思辨能力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總之,體悟式教學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要靈活,不能死板,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三)創設體悟情境,開啟體悟
體悟式的教學模式需要學生產生高昂的情緒和振奮的心理狀態,為學生創設恰當的體悟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自愿且積極的狀態下進行高效率的學習。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體悟教學實踐的關鍵就在于體驗情境的設計,引導學生在情境學習,開啟學生的體悟學習之旅。教師可以根據對教材和學生學情進行充分的了解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的情境創設,保證學生參與情境的積極性,為提升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感悟與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組織體悟交流,深化體悟
學生在獨立思考、交流討論之后,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發表意見和見解的機會和平臺,鼓勵學生交流感悟、深化體悟,在這一環節中,不同學生、不同小組的想法進行了相互的碰撞,學生在交流感受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別人的想法調整修改或者與之交流辯論,進而實現體悟結論更加深刻完善。學生在總結時難免會存在看待問題的方法不足、甚至思路偏激的狀況,而在全體的交流總結中,通過教師恰當的引導和學生間的交流體悟,對前兩個階段的體悟實踐加以總結,使學生站在更寬、更廣、更高的視角審視知識。
(五)完善評估機制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強調評價的作用,提高相應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合理的評價體系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自己有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而且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提高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評估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或缺的環節和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評價的運用,以達到體悟式教學的要求。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收集學生的不同信息,以客觀評估和指導學生的行為,學生可以使用自我評估、相互評估和小組評估方法來評價自己。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體悟式的教學需要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效用,開發學生巨大的學習潛力,真正發揮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全面參與知識理解、實踐的發展過程,做大限度地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獲得實質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傅洪明.以生為本的初中政治體驗式課堂教學的初步探究——以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