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群
摘? ?要:農村初中課堂教學中,學生專注力缺失是影響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因素。為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力、提高教學效率,學校教師可通過明確學習目標、巧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結構、善用教學評價等策略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從而助力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學校;課堂教學;學生專注力;提升策略
皇臺底中學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基礎參差不齊。2019年,學校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專注力水平檢測,結果顯示專注力優秀的學生只占6%,專注力良好的學生占8%,專注力一般的學生占35%,專注力較差的學生占40%,專注力很差的學生占11%。通過分析,專注力缺失是造成學生學業成績差的重要原因。
我們發現,專注力缺失的學生上課學習不專心,易導致學習困難、厭學、逃學,進而失去自信心,更有甚者,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因此,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需發揮出培養學生專注力的重大作用。學校教研團隊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實踐,提出了課堂教學學生專注力培養的主要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喚醒學生專注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善于把學生引入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并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可見,明確學習目標,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讓學生自覺自愿、輕松愉快地學習,并從中享受成功的快樂,就必然要喚醒學生的專注力。
例如:語文教研組長期以來本著“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即教師上課前從學習的文本中提煉出一個“語文要素”,且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只圍繞這一個“語文要素”進行。比如在學習《陋室銘》一課時,文章雖然很短,但必學的“語文要素”卻很多,具體包括:文章的思想內容、寫作手法、文言詞語積累、課文背誦。因此,確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就非常重要。經過實踐分析,我們將以上“語文要素”分解到兩到三節課中去學習。這樣,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方向性,課堂上學生的專注力就會提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學習目標的制定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制定出他們能夠完成的學習目標。目標太低,成績優秀的學生會覺得課上無事可做,繼而便不會專注于學習;目標太高,部分學困生會因無法完成目標而放棄學習,導致課堂專注力下降。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制定出每個學生都能夠實現的學習目標,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二、巧用信息技術,點燃學生專注力
多媒體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于一體,可從不同的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專注力。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材料,比如歌曲、視頻、動畫、圖片等,并用新穎的導入方式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我們通過視覺獲取的信息量約占人體獲取信息總量的70%,聽覺的獲取量約占20%,其他感覺器官的獲取量占10%。因此,我們在多媒體教學中無疑要以視覺內容為主導,并有效結合視、聽覺媒體,合理分配它們的比例。
與此同時,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學校把希沃白板5作為主要教學輔助軟件,進行推廣運用。希沃白板功能較多,且操作簡單,學生可以直接上講臺操作,并在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課堂專注力。另外,希沃白板還可以實現手機、白板同屏,教師可直接把學生的作品展現在大屏幕上進行批閱。
科學證明學生專注力的黃金時間在15分鐘之內,希沃白板互動教學與演示功能,不僅能很好地輔助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持續不斷地點燃學生的課堂專注力。
三、優化課堂結構,聚焦學生專注力
魏書生曾提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考慮到學生專注力的持續時間。因此,教師需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優化課堂結構,聚焦學生的專注力,并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其中,新授課環節是一節課的靈魂,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起決定性的作用。新授環節,首先需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其次需精心設置教學環節、課堂例題、課堂練習等,以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后,教學語言需機智幽默、教學方法需靈活多變,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專注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課堂教學情況是不可預見的,總會出現一些上課不夠專注的同學,這時教師就要巧妙地運用教學智慧,集中學生的專注力。教師在新授課環節可精準設計、細化時間,以在學生專注力黃金期完成教學。例如,物化生的課堂實驗可讓學生參與實踐,以使學生在動手操作時保持較長時間的專注力;語文、英語課堂的即興演講、分角色朗讀對話、單詞PK等環節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需在學生的展示環節給以適時、精準的點評,并科學設定練習時間和分數,以有效聚焦學生的專注力。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所以教師上課不能只顧自己講,應根據學生的注意動向及時調整講課內容和方法,使學生在高效專注的狀態下完成學習任務。
最重要的是,無論教學內容如何千變萬化,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都應先了解該課的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在備課過程中要設法由淺入深,把難點講解清楚,同時要突出重點,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重點內容進行鞏固。
四、善用教學評價,挖掘學生專注力
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多元性”“針對性”“捆綁式”的評價對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課堂學習專注力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注重多元評價,培養學生的專注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見,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因人而異的,且極具差異性,因此,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作出自我解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尤為重要,“傾聽學生解讀”本身就是對學生認真思考的積極評價,當學生意識到“教師認真地聽我發言”時,他們就會備受鼓舞,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另外,新課程標準在課堂評價模式上提倡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家校同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這樣的多元評價能避免教師個人評價的主觀性與片面性。尤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可幫助回答者得到更多同伴的認可。同時,對于評價者來說,在對別人做出正確評價時,也能掌握傾聽的技巧。如此,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還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專注力。
第二,進行針對性評價,提高學生專注力。課堂評價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好”“不錯”“真棒”等評價語,這樣的評價帶有很大的模糊性,缺乏針對性。例如:課堂上,當學生讀的單詞、句子、課文比較好時,教師就會夸獎:“你讀得真棒”,但學生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讀得好。此時,如果教師從字母的發音、重讀、連讀、意群的停頓,語速的快慢,語氣的把握,語音的標準等方面給予肯定或引導,學生就能通過教師的評價明白“好在哪里,問題在哪里”,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的專注力。
第三,發揮捆綁式評價,提高學生專注力。專注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將“教而獲知”的教學過程變為“學而獲知”的教學過程,即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其中,小組捆綁評價旨在通過評價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用集體的力量來牽引學生,用集體的輿論來規范學生,用集體的榮譽來感染學生,以在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持續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例如:教師在班內可先任命兩名課代表,每位課代表負責6個小組,每小組4名學生,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首先,小組長需根據組內成員的學習能力,分配不同的活動任務,強調個人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小組成員團結合作,才能獲得最后的獎勵或榮譽。其次,在全班形成“組內成員團結向上,組間成員積極競爭”的格局,使整個評價重心由個人轉向小組捆綁,使學生把個人成功融入到團體的競爭中去,充分激發小組合作的激情,起到提高學生專注力的作用。
綜上,專注力是一種定勢思維,它能反映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運用教育智慧,提高教學能力,優化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助力學生成長,就需要選擇恰當的、有效的評價方法,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劉? ?靜.試論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7).
[3]俞慧平.多媒體下的英語教學——多媒體教學在英語課堂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2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