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推進,現代社區商業的開發與建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社區公共開放空間的組成來看,社區商業外環境空間景觀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這一部分空間,因此社區商業外環境空間的設計研究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良好的設計指導理念及策略,可以幫助社區商業外環境打造良好商業氛圍,提高社區質量。
關鍵詞:社區;社區商業外環境;設計理念;設計策略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社區
“社區”、“居住區”和“住區”這幾個詞語概念看似相近,但是有著不同的內涵和界定。“居住區”和“住區”概念屬于城市學的概念范疇,詞語本身有著明確的地理特征和空間地理屬性,側重的是物質空間;“社區”這一概念來源于社會學,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共同體與社會》中提出的“社區是基于親緣關系而結合成的社會聯合”理念。社區的英文為community,從拉丁文communitas演化而來,是團體、組織的衍生詞,詞語自身就含有團體、共同體、公眾等多種含義。
(二)社區商業空間
社區商業空間是以社區為承載,通過多類商業業態、業種和商業功能的集合,為一定區域社區居民服務,提供日常所需商品和服務的屬地型商業。社區商業的主要特征為:第一,其規模一般較城市中心商業小,以便民超市和社區服務、零售為主,其活動空間在一定范圍的商圈內。第二,社區商業是一種社區化的消費場所,不是輻射整個城市的行為。
(三)社區商業外環境
社區商業外環境指的是商業建筑外部,滿足特定群體休息、購物展示或進行其他社會活動的空間區域。
二、社區商業外環境空間景觀的設計理念
對于生活在社區中的人們而言,社區商業外環境不是簡單的建筑、步行道路和停車場的幾何布局,而是包括建筑形態、街道設施和周圍整體環境的綜合設計,其不僅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購物的空間,也是一個可休憩、聚會的場所,是一個戶外生活空間以及各種活動和事件的場所。在進行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設計之前,應該明確其設計理念,并且應該將這些理念貫穿于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設計的始終。
(一)以人為本
人是景觀建構的主體,也是景觀欣賞的主體。景觀應以適用人群的共同審美為基準,注重以人為本,使人在使用中、觀賞中實現共鳴,得到美的體驗。
在對社區商業外空間景觀進行規劃時,必須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確保設計服務于使用者,而不是為了迎合開發商的喜好進行設計。作為一個公共空間,設計師在設計時要注意到一些特殊人群,如兒童、老年人、孕婦及殘疾人等等,保障空間中的無障礙設計,通過合理的設計體現對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人對空間的感知主要通過色彩、材質、尺度、布局、形式等,社區商業空間外環境景觀設計應該滿足不同類型人群的心理需求。隨著空間屬性和人群的變化,公眾對于空間私密性的需求也在變化,比如有的人需要開敞空間,有的則更傾向封閉空間。
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一書中提出:“要努力協調人與現代空間的生理和心理關系。”設計師只有用心關注不同人群的心理層面的需求,將其和設計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創建出人性化的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
(二)風格統一
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通常從屬于社區景觀設計,是社區景觀及功能的延伸。作為一個成功的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設計,風格統一是重要原則之一。風格統一強調的是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的既統一又富有多變的辯證關系,能做到統一而有變化,富有變化又是一個整體。如泰國清萊中環廣場,不僅在周圍建筑物的色彩、形態和裝飾元素上和諧統一,還在鋪裝色調、植物色相以及當地人文精神上實現了統一,同時又有著多樣的變化。
(三)景觀空間的多變性
隨著城市多核心的發展,社區商業逐漸發展成為多功能、多業態的集合體。商業空間除購物外的功能不斷增加,餐飲、娛樂、休閑等業態大量進入商業空間,使得不同的人們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滿足,從游樂場到電影院,應有盡有。成功的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設計都具備了多樣性功能。商業景觀設計的目的就是將園林景觀與游憩、休閑、購物、娛樂等多項功能結合在一起,給人們提供可看、可賞、可游、可樂的心理與生理體驗。
由于面對的消費群體更加多樣化,景觀勢必不能長期毫無變化,這樣會使空間沒有新意,也會給使用人群帶去審美疲勞和厭倦感,所以景觀空間的多變性勢在必行。可以從景觀元素出發,考慮植物顏色的季相變化、道路的鋪裝變化、店鋪外擺及門頭裝飾的變化、燈光的變化、城市家具的變化等方面,營造更好的社區商業外環境空間,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三、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設計方法和策略
(一)公共性
商業外環境景觀是社區公共性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人群多樣,設計應滿足不同的人群需求。如大連社區商業街的情景雕塑,這些雕塑結合商業街的商業氛圍,不僅為商業街添色,同時促進了人們和雕塑的互動,如拍照、觀賞等,人們購物休閑時能感受到時代的氣息,增添生活的情趣。商業街區應適當設置休閑座椅,讓人們可以在購物消費時稍作休息,給使用者帶去便利,使之產生認同感。只有兼顧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才能使社區商業被使用者認可并且想要前去休閑消費,達到其共享性和公眾性的目的。
(二)可達性
設計中提倡以人為本,指的是從人的角度出發,重視人的活動的體驗和感受,充分體現出對使用主體的人文關懷和尊重。一個好的社區商業空間外環境景觀,在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商業的服務半徑、人的步行距離、合理布置不同規模的景觀休閑場地,還要處理好外環境空間和城市道路的關系,將整體項目納入城市交通網絡體系,構架合理流線,保證人的安全的同時,實現社區商業的可達性。
(三)舒適性
社區商業空間在營造外環境時,應該注重多種景觀元素的結合應用,在營造豐富空間時,也要注意設計是否符合人體工程學,注重人性化設計,給居民帶來方便和舒適。在景觀設計中可以適當加入植物,這樣不僅可以改善空間中建筑物冰冷、堅硬的感受,也給社區商業外環境空間帶去了植物的多種色彩。
(四)親和性
社區商業外環境空間是為了提供給居民良好的商業購物環境存在的,作為一個公共空間,居民可隨意出入,也可以進行交往活動,彌補鄰里交往空間的缺失。作為這樣一個讓居民放松、休閑、購物、交往的空間,親和性是其應具備的基本特性。
(五)藝術性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令人們身心俱疲,加上城市中大量高層建筑拔地而起,人們渴望綠色景觀來愉悅自己的身心。而社區商業景觀作為社區的一部分,更需要綠色景觀來進行美化和裝飾。
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除了應該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注重自身與社區整體風格統一以及與周邊城市環境協調之外,還應該體現其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從審美角度出發,追求更高的藝術品位,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打造體現地域特色的具有材質美、空間美、色彩美、意境美的外環境空間。
四、結語
良好的社區商業外環境景觀,會使得社區空間更有層次感、秩序感。在打造良好商業氛圍和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也需要關注是否堅持以人為本、風格統一和景觀空間的多變性的原則,這樣才能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打造優美的社區商業外環境。社區商業空間景觀作為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眾化、社會化、便利化和商業性需要協調共生,做到公共性、可達性、舒適性、親和性和藝術性的融合,以達到提高整個社區的質量,對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和積極影響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曉嵐.城市居住分化現象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2]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M].金衡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4]陳校,張滿倉.商品房購買行為中的社區意識研究:以上海市XM社區為例[J].商場現代化,2009(16):19-20.
[5]李志軍.21世紀購物中心[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6]周潔.商業建筑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7]蓋爾.交往與空間[M].何可人,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8]馬庫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俞孔堅,孫鵬,譯.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毛藝衡,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助教,韓國東明大學設計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