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育”融合是現代素質教育全面推廣對教學活動提出的一項要求,教師需要對其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優化,確保能夠更為有效的落實“五育”融合,強化整體教育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實現“五育”融合的重要價值,然后綜合探究具體實踐策略,分別從教育目標,課程生態,融合機制,融合評價,教師素質,資源協同和學校治理七個角度展開分析。
關鍵詞:新時代;“五育”;融合實踐
引言: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教育工作時,“五育”融合的有效落實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需要對其教學活動進行深入分析,強化學生整體素質,保障學生全面發展,為了使其教育人員更為深刻的認識如何更為高效的落實“五育”融合,特此進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五育”融合的重要價值
“五育”融合是現代教育事業發展中對其傳統基礎教育進行合理修復的實踐探索,受到傳統教育評價觀的長期影響,人才觀具有一定的短視化和工具化,導致我國現階段基礎教育工作存在“五育”缺失的問題,在具體落實教學管理時,教師通常會將“五育”劃分為幾個獨立的活動。“五育”內部邏輯呈現分裂狀態,同時,教學目標過度分解,致其教學過程呈現條狀分割,進而導致教學目標,無法滿足教書育人需求。導致出現該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傳統教育中在教育評價觀念智育獨大,基礎教學存在一定的功利主義和科學主義,導致教學出現生態危機[1]。在現階段落實教育治理時,學校需要對傳統教育生態問題進行合理糾正,不僅需要保障學生的思維,技能,知識和文憑,同時還需要對其心靈情感和審美進行有效教育,提升整體教學效果。高中階段學生普遍具有強大的升學壓力,使其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出現一定的困境,國家相關部門再三強調零起點入學和減負,但是校外培訓機構和家長焦慮情緒使智育獨大的狀況無法得到有效突破,學校普遍將提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會在很大程度內磨滅和擠壓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對學生人格的健全缺乏重視。通常情況下,生命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家長在孩子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需要強化“五育”融合觀念,使學生對生命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進而確保更為高效地開展生命教育課程。教育工作需要幫助學生解放心靈,喚醒學生的智慧,對學生進行完整人格的科學培養。教師在具體落實教學活動時,需要將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中心,有效落實立德樹人。在具體進行該種教育工作時,教師不僅需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需要對其發展價值和發展潛能進行深入挖掘,保障學生均衡發展,確保能夠實現學生的整體發展。通過各種方式,學校需要有效落實“五育”融合,合理修復傳統教育生態,確保能夠對其教育工作進行科學改進。
二、“五育”融合實踐策略
(一)確定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職責,保障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長期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人才,保障學生發展的全面性與和諧性。教師可以通過我國古典文化進行素質教育,在各個學科領域合理滲透經典文化教育,對學生進行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入講解,使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具有更為充分的認識,確保學生能夠有效聯系祖國發展和個人理想,對學生進行高尚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情感和積極人生態度的科學培養,強化學生主體地位,使其能夠有效落實自我約束,自我磨煉,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進而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實現學校特色文化的科學建設。
(二)創建課程生態
在開展高中教學時,“五育”融合并不是簡單結合各育,而是對其進行科學滲透與有效聚集,在具體實施教學活動時,“五育”的有效融合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效果,進而保障學生整體發展[2]。教師在落實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對各育要素進行充分挖掘,確保能夠更為有效的實施“五育”,科學培養完整的個體。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進行“五育”融合觀念的科學樹立,打破學科壁壘。教師在開展具體教育工作之前,需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對其“五育”因素進行充分挖掘,教師不僅需要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把握,同時還需要在教學內容中進行各育因素的有效聚集與合理滲透,例如在進行其中一項教育時,需要對其他各育因素進行充分挖掘,使教師的壁壘觀得到有效消除,進而確保“五育”實現有效滲透,強化“五育”融合。總之,各科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對其教學設計進行科學改進,通過多措共舉,深入研究全息育人,對“五育”育人點進行深入挖掘,科學構建“五育”融合范式,引導業內同行對其進行深入學習。
(三)制定融合機制
在現階段實現“五育”融合時,在明確工作系統各項要素的同時,需要對哥哥要說,科學建立作用機制,確保能夠對融合機制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基于系統結構建立該機制。首先需要進行教育內部系統的合理完善,在學校那科學開展“五育”共育,完善學校管理機制,確保“五育”融合需求能夠得到更高的滿足,進而保證“五育”能夠更為充分的發揮作用,該種管理機制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但是在改革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時,學校管理體制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體系變革所以,學校內部的學生工作體系,學科教師,教研體系和組織體系都需要隨之發生一定的改變,從而實現“五育”融合,為其教育管理工作建立新系統。其次,還需要構建內外聯動系統,在線階段,具體實現“五育”融合時,內外聯動是其教育工作的難點問題,同時,機制建設目標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具體落實該機制時,需要使教育系統之間的壁壘得到有效消除,例如平臺壁壘,資源壁壘和信息壁壘等,確保能夠跨越邊界,確保“五育”可以實現有效融合,進行協同平臺的合理建設。在具體建設協同平臺時,需要確保多元主體協同,使傳統一育點狀思維得到有效突破,強化聯動機制,踐行“五育”融合平臺的合理構建,使“五育”之間存在的壁壘得到完全打破,進而科學建設“五育”融合過程。
(四)改進融合評價
高中學校在具體落實“五育”融合時,針對教學效果,科學制定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對其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嚴格監測,從而實現立德樹人。評價是考量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的重要方式,如果想要有效落實“五育”融合,評價改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吳玉容和要求教師對其評價體系進行合理更新,不僅需要單獨評價勞育成效,美育成效,體育成效,智育成效和德育成效,同時還需要確保“五育”融合,強化整體評價,在具體實現“五育”融合時,需要由學校進行全科學習的統一安排,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日常表現。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根據語文課本編寫話劇劇本和設計插圖,通過有效落實項目化學習,能夠確保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繪畫能力和表演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3]。
(五)提升教師素質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學校需要對軟硬件資源之間的壁壘進行有效突破,確保各種教學資源可以實現深度融合,針對“五育”教育科學構建協同機制和服務平臺,建立現代新型溝通協作機制和教育服務平臺,打通資源壁壘,進而使其呈現各列狀態和分散狀態的教育力實現有效匯集,深度融合各類教學資源。通過相關實踐探索,我國在“五育”融合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例如需要將校內外邊界打通,進行新型育人模式的科學創新,強化家校公育,從而實現協同機制的有效形成。通過對其分類培訓體系進行科學完善,科學制定培育機制,優秀教師,為教師進行交流平臺的合理構建,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豐富,為資源協同創建良好的條件。
(六)創新學校治理
“五育”融合的有效落實對教師的培養方式,專業標準以及素養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產生了新的培養方式,學校在具體實現“五育”融合時。需要對教師融合能力進行科學培養。在教師日常教學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中進行合理滲透。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確保可以基于“五育”融合角度解讀教材文本,發現教材文本中與“五育”融合相關的內容,并對學生進行深入研究,確保能夠進一步明確學生的需求和起點,合理制定教學目標,科學設定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在具體落實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實時關注,確保能夠及時捕捉課堂上所存在的“五育”資源,對其進行科學利用與轉化,保障學生成長,為“五育”融合提供更為豐富的育人資源[4]。在具體落實教學反思時,教師還需要針對“五育”融合,科學制定教學評價指標,與其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對比,確保能夠對其教學成效進行深刻反思,分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癥結,問題和亮點,進而對自我重建提出明確的建議。在未來進行教師培養時,需要針對“五育”融合進行培訓課程的合理開發,確保實現融合育師新體系核心格局的有效形成。
(七)強化資源協同
在共同體內,需要確保每個教師都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進而保證教師能夠對其內在潛能進行充分發揮,教師在實施具體教育工作時,需要強化自身組織能力和引導能力。在共同體內,學生與教師進行合作時,該種魅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只有確保領導受到各級組員的支持和認可,才能有效推進教師發展,優化學校環境建設,保障學校整體發展。所有成員需要共同建立組織的目標和愿景,建構現實,注重價值和積極分享事情最為常見的領導策略。總之,學校作為耦合性組織。需要確保其教學目標和組織遠景在教育價值和教育理論決策方面得到共識,不能完全通過績效激勵,對教師工作動力激發,所以學校在具體進行變革時,需要科學改革“五育”關系,確保“五育”教育能夠進入新的教育時代。
結束語
通過確定教育目標,創建課程生態,制定融合機制,改進融合評價,提升教師素質,創新學校治理,強化資源協同,能夠確保有效落實“五育”融合,進而確保高中學校更為高效的開展教育工作,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推進現代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政濤,文娟.“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20,000(003):7-16.
[2]寧本濤,樊小偉.成融合氣象,育中國少年——“全國‘五育’融合研究論壇”綜述[J].基礎教育(上海),2020,017(002):P.107-112.
[3]陳瓊瑩.在普通高中教學中促進“五育”融合的思考與探索[J].今日教育,2020(4):29-33.
[4]蔣妍.“五育”并舉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創新精神研究[J].智庫時代,2019(37):278-278.
作者簡介:王彥文,出年于1977年3月,甘肅定西,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本文系2020年度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時代“五育”融合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為:DX[2020]GHB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