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衛
摘要:在高校繁重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學籍管理是保障教學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必要基礎。本文結合對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現狀的分析,探討有效提升學籍管理工作水平的途徑和措施,以適應新時代高校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為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保駕護航。
關鍵詞: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現狀;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47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132-002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高校招生規模逐年增加,學籍管理工作的負擔和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貫穿學生入學到畢業全過程的基礎性工作,學籍管理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應努力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為維護良好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做好鋪墊。
一、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現狀分析
高校學籍管理作為高校運行體系中的一項日常性事務工作,具有規律性、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學生的學籍檔案覆蓋入學到畢業離校的全過程,形成規律適應教學活動的規律,而檔案內容本身比較復雜,學生人數的增多,紙質材料和電子檔案不同文件形式的存在,使學籍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困難程度越來越高。目前國內高校已經基本普及應用電子檔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信息的處理效率,降低了學籍管理工作的負擔。然而學籍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分析如下:
1.對學籍管理缺乏準確認識
學籍檔案是學生在校期間形成的檔案資料,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然而,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員對學籍認識不清,對學籍管理重視度不夠。受限于自身的工作時間和精力,有些教師的工作存在滯后性,片面認為學籍管理是教務處的工作,沒有將管理制度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比如對違紀學生未能及時處理,或是個別學生檔案存在損壞、錯漏、丟失等問題。
2.學籍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學籍管理制度建設不夠完善,管理的規范性不強。管理制度作為相關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其自身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導致實際工作不夠規范,一些管理人員依然采用傳統工作理念和方法,對學籍檔案數據的收集、整理存在很多疏漏,管理內容不全面,管理方法不得當,問題處理不及時,影響學籍管理的價值發揮。
比如有些畢業生的學籍檔案沒有全面錄入到學籍管理系統,而有些高校只有學生簽訂就業合同后才進行檔案傳遞,沒有正式工作的學生檔案存放于人才交流市場,很容易出現檔案丟失等問題。
再如,不少高校對學生轉專業限制條件過多。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申請轉專業,然而高校修訂的轉專業管理制度存在設定門檻過高等問題,對學生專業學習成績有特別要求,這與學生對本專業興趣欠佳才選擇轉專業的實際情況不符,違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究其原因,高校各專業的招生計劃綜合考量師資、經費等多方面因素,轉專業對教學工作增加了負擔,打破了原有教學條件和師資配給等方面的穩定,因而制定一些嚴格的限定性條件。
3.學籍管理信息化水平有限
雖然國內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也在逐漸體現,對學籍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依然不高,不少高校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僅實現了學籍檔案的系統錄入和查詢,對于檔案資料的維護、利用等方面工作,缺乏進一步的開發建設,制約了學籍管理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高校學籍管理經由部門眾多,學業發展信息由教務部門提供,學生事務信息由學生工作部門提供,降低了辦公效率,且增加了出錯的可能性。例如,學籍異動由教務部門學籍管理科負責,學生需要到學籍管理科申請并拿到業務流程單,到各個部門辦理好手續后再提交到學籍管理科存檔。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在各個部門之間來回奔走,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也增加了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二、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的提升途徑
針對上述問題,高校學籍管理工作需要積極開拓創新,在提高重視度的基礎上,完善學籍管理制度體系,推動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發展,以更好地發揮學籍管理的功能作用。
1.樹立正確的學籍意識和觀念
學籍是學生在校期間的一種法律身份或資格,是規范教學秩序、推動教學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基礎。學籍管理內容寬泛,不僅涉及入學注冊和畢業結業,還詳細記錄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休學、復學、退學、轉學、轉專業等情況,是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主要經歷的直觀體現。
學籍管理之所以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教師和部分管理人員片面認為學籍管理只是學籍管理科的職責,沒有認識到自身工作與學籍的關系。這導致不少教職人員在遇到學生學籍問題時,采取能推就推的策略,對學籍管理制度缺乏了解,沒有嚴格執行,不同部門之間缺少學籍管理方面的聯動,大大影響了學籍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因此高校應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要求,提高對學籍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加深對學籍管理的認識,對教職員工進行宣傳教育,通過組織培訓、宣講、會議等形式,提升學籍意識,提高輔導員、專業教師等在學籍管理工作中的參與度,嚴格按照學籍管理制度規范實施學籍管理。同時,要組織學籍管理人員定期參加業務培訓,及時學習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能夠熟練運用學籍管理信息化平臺,妥善做好學籍信息錄入、監管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并做好學籍管理人員的創新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管理人員自覺樹立愛崗敬業、以生為本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牢固樹立底線意識,杜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作用。
2.完善學籍管理制度建設
學籍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涉及學生和教師的切身利益,必須有科學、全面的制度體系來支撐。學籍管理制度要對權力行使進行規范、控制和監督,避免個別人員任意使用權力損害學生的權益,這是做好學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學籍管理制度建設要按照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梳理、修訂和完善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管理制度,做到寬嚴相濟。
首先,應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也是學籍管理的核心理念,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籍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學籍管理不能片面強調行政管理,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服務,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要通過制度引導和監管,把誠信教育、勞動教育等納入學籍管理制度之中,對失信行為進行懲處,勞動教育課程作為必修學分,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其次,應落實“四個回歸”。學籍管理要以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為指導,挖掘學籍管理工作的激勵功能,注重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正確引導和激勵。比如通過強化學業考核來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轉專業管理辦法等激勵性制度,為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發展舞臺,引導學生明確個人專業發展目標,提升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在轉專業管理制度方面,要避免設置過高的門檻,建議取消對專業學習成績方面的高要求,可以轉為對學習態度、道德素養等綜合素質能力的考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長,尊重學生的專業愿望,為本專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轉專業開方便之門,靈活調控專業轉出比例,推進跨專業選修、輔修和雙學位制度改革,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發展的機會,激勵學生以端正的態度、飽滿的熱情、高尚的道德品質迎接新的人生。
再次,要鼓勵學生創新創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學籍管理制度建設中要落實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可以采用創新創業學分管理辦法,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活動。應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學籍異動的綠色通道,適當延長創新創業學生彈性學習年限制度,讓學生沒有后顧之憂。對于取得不錯成果的學生,學籍管理科應積極收集其創新創業方面的資料,在給予學分獎勵的同時,通過評優評先等活動向其他學生宣傳,形成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最后,要加強學籍管理的規范性建設。學籍管理制度要具備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規范化的工作程序,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明確的指導。對于學籍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內容,要規范到位,學清楚學明白,確保執行者能夠對照規定程序完成規范作業,避免出現理解偏差或無法執行的問題。比如對于轉學、退學等學籍異動情況,要堅持公示制度,要求信息及時公開,主動接受全校師生的監督,規范權力行使,增強學籍管理的公信力,合理維護學生的權益。
3.提升學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直接關系到學籍管理工作的質量。在妥善保存紙質檔案資料的基礎上,應建立統一的學籍管理平臺,整合現行各個部門的資源,實現學籍統一集中化管理。學生可以自助注冊學籍,進行學籍異動申請操作,管理人員可通過管理端進行監控管理。在信息化平臺的支持下,可以為學籍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提供便利,并對保密性較高的信息進行備份存儲。
高校應建立功能齊備、管理統一的信息化學籍管理平臺,為學生和學籍管理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學生入學后,可以利用學號或校園一卡通進入學籍管理系統,按系統提示完成學籍注冊,使用身份證和實時攝像、指紋驗證完成身份識別。學籍異動由教務部門主導管理,其他部門輔助審核,學生可先向系統提交學籍異動申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由輔助辦理部門進行線上審核,提高學籍異動的辦理效率。檔案信息維護由學籍檔案管理人員負責,及時錄入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籍信息,登記各類獎懲信息,學生畢業離校統一投遞到用人單位,實現學籍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
為了進一步推進學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應引入大數據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更新管理認識和工作理念,以創新思維開展學籍檔案管理工作,以全新的視角分析學籍管理工作,找出現有模式下的問題,創新管理模式。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學生的學籍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同時,要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聯系,提高信息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的流通和共享效率,打造集成化信息平臺,結合本校學籍管理工作的需要開發不同功能與模塊。
綜上所述,高校學籍管理是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對維護正常教學秩序、提升教學質量有積極意義。作為一項細致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學籍管理工作的發展完善需要高校師生上下加強重視,提高學籍管理工作在高校運行管理體系中的地位,并不斷完善學籍管理制度體系,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強化服務意識,規范權力行使,使各項工作的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要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引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提高學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學籍管理平臺功能,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籍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林.高校學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J]青年與社會,2020(21):167-168
[2]劉佳.簡析高校學籍檔案的本質屬性與管理[J]現代職業教育, 2020(14):230-231
[3]胡瀟月.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現狀及提升途徑[J]知識經濟,2020(10):160+162
[4]袁鏡瑤,郝麗芳,倪維晨.“以學生為本”的高校學籍管理改革與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09):14-15
[5]魏然.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籍管理的創新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1):109-110
[6]王靜芳.創新創業背景下的高校學籍管理工作[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