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娜
摘要:史料作為歷史的載體,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初中學生認識歷史知識提供了有效載體,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有利于促進歷史教育價值的實現,進而有利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結合人教版初中歷史教學具體案例,從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細節運用的重要性入手,深入探討了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運用史料細節,以期為促進初中歷史教育價值的實現提供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細節;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5-0024
史料指的是構成人類歷史的材料,是歷史向前發展過程中的痕跡,也是當代學生學習和研究歷史的基本工具。為了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幫助學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教師應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利用史料細節來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在彰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以充分發揮史料細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全面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細節運用的重要性概述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科教育教學來說,興趣是學生積極自覺學習的不竭內動力。但是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因歷史知識內容十分枯燥乏味,再加之教師所用教學方式單一,導致大部分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歷史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厭學心理,不利于教師歷史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而且也直接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史料細節的有效應用,就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歷史現象和新知探索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歷史能力[1]。同時,學生在了解歷史本質和規律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解讀歷史本質問題,有利于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便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史料細節研習活動中。
2.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力
在新教育環境下,教師更加關注的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在傳統歷史教學模式下,學習過程主要以歷史知識灌輸講解為主,整個過程缺乏有效交流、研討、分析等學習過程,直接制約了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而且不利于學生深度理解歷史知識。但是史料細節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就可以通過史料生動地還原歷史原本面貌,同時也可以深化歷史教材內容,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并開闊學生的眼界[2]。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應靈活運用史料細節來組織歷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精準理解歷史知識,讓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歷史現象、探索歷史人物等方式,進一步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力水平[3]。
3.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初中教師不能單純地傳授學生歷史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在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品質等協調發展,從而確保初中學生可以發展成為現代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細節的有效應用就可以促進初中歷史教育價值的實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原因在于史料細節可以在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培育的同時,讓學生在史料細節分析過程中進一步發展人格[4]。初中學生在分析史料細節內涵、闡述歷史事件過程等環節中,可以對歷史事件形成清晰的認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5]。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細節的有效運用分析
1.剖析史料細節,以字詞為著力點來解讀歷史價值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為了更好地促進初中學生歷史學習效果的提高,應重點關注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史料細節的有效運用可以在培養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同時,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值得注意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細節,必須遵循史料細節運用的科學性、合理性等原則,才能更好地發揮史料細節的運用價值。在此基礎上,歷史教師應對史料細節展開字詞解讀,以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悟,讓學生在認真體會歷史史料背景中重新塑造歷史價值觀。以人教版八年級《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教學為例,教材中具體講解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起止時間、列強侵華的罪惡行徑、農民起義軍反抗斗爭的歷史史實等歷史情況。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價值觀,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對以下史料內容進行剖析: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太平軍將領李秀成親率援軍趕到,敵人用炮火猛轟太平軍,太平軍鎮定自若。華爾誤以為太平軍沒有還手之力,就指揮洋槍隊沖鋒。太平軍瞄準洋槍隊沖在前面的士兵,一陣射擊,把洋槍隊打得落花流水。在這一史料細節分析過程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炮火猛轟、還手之力、落花流水等詞語,讓學生體會農民起義軍在抗擊列強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精神,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促使史料細節教學發揮良好的教育價值,為促進初中學生的發展提供保障。
2.深度解讀史料細節,從整體分析透析歷史本質
基于歷史角度而言,史料是歷史的原始材料,也是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理解歷史背景、客觀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細節,應從整體角度來透析歷史事件,以此深度解讀歷史事件,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事件的本質。以人教版八年級《辛亥革命》教學為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可以引進如下史料內容:怨憤所積……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歷史教師在分析這一史料細節時,應從整體角度準確把握思想,在此基礎上,結合黃花崗起義這一歷史事件來深度解讀其歷史意義,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黃花崗起義的歷史意義及歷史影響,促使學生可以在史料細節分析中提升歷史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便于大幅度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最終有利于促進歷史教育價值的實現。
3.感悟史料細節,整合信息來升華歷史情感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細節,往往圍繞某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度分析與探究。因此,在史料細節分析過程中,歷史教師應重視信息整合來進行歷史教學的深化,在史料中引導學生找出歷史事件的特點和本質,以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在真正理解歷史發展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進行歷史思考,升華學生的歷史情感。以人教版八年級《鴉片戰爭》教學為例,歷史教師可以對《鴉片貿易史》《請嚴塞漏卮以培國本折》等史料的分析中進行資源探索,促使學生在史料細節分析過程中增強對鴉片走私帶來的嚴重危害,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史料細節的分析,如鴉片貿易與鴉片戰爭有什么內在關聯?鴉片貿易與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有什么內在的聯系?鴉片戰爭對中英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通過這種方式來深化史料細節的分析,促使學生在歷史信息整合過程中進一步升華情感,從而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鴉片對人體的嚴重危害,進而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幫助初中學生樹立“熱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情感意識。另外,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這一史料細節,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發展規律,便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感悟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初中學生在分析史料細節時,可以激發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細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集中體現在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進而有利于促進初中歷史教育價值的實現。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在思想上重視史料細節的應用,通過字詞解讀、整體分析和整合資源等方式來深化史料細節教學,促使學生可以在分析和認知史料細節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促進初中歷史教育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林小玲.初中生“史料實證”意識的細節化培養——以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6):62-63,66.
[2]陸燁,羌建.鄉土史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統編本《辛亥革命》一課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8(10):80-81.
[3]徐瑋.地方史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為例[J].華夏教師,2015(2):59-59.
[4]孫健.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4(10):40-40.
[5]石惟靈.試議歷史細節的運用在歷史教學中的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8):224-224,225.
(作者單位:廣東汕頭市潮南區陳店第一初級中學5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