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青
【摘要】作文難,難于上青天。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一提到寫作文,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不自主地喊出一個字:“難!”在不少教師的眼里,作文教學向來都是學生周而復始地寫,教師不厭其煩地改,學生越寫越沒趣,越寫越厭惡寫。怎樣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寫作信心,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這也是無數語文教師一直探討的話題。本文中,筆者就“如何依托班級作文報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方面的實踐談談自己對作文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班級作文報;小學生;寫作能力
一、明確創辦班級作文報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描述“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處于一個不自由的、封閉的狀態:規定性的寫作內容、單調性的命題方式、機械性的訓練型的寫作方式,單一的閱讀對象、霸權的教師閱讀評價等,無一不打擊著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管建剛說:“封閉的不自由的寫作,將作文的本質屬性和神秘的幸福色彩消磨殆盡。”是的,正因如此,導致很多學生提到作文就頭疼,很多教師提到作文就皺眉。
其實,寫作并不難。寫作,它的本質事實上就是一種公眾的言說。而文章發表,不但表明作者的才華得到了認可,又象征著作者本身獲得了公眾言說的權利。事實上,文章發表是一個作者寫作的動力之一。對于每個小學生而言,能激勵自己不斷寫作的事情莫過于自己的文章得到認可了。比如,當一個學生的文章得到認可,教師鼓勵其發表文章,當他看到自己的習作變成鉛字呈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那種集成功、自足和激動的感覺是油然而生的,它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福建師范大學的潘新和教授如是說:“一旦習作成為指向發表的習作、成為學生自我表現和個性發展的主要形式和方式,學生通過文章的發表,源源不斷地獲得寫作的動力和能源,寫作教育就將形成一種良性發展的內在機制。”因此,每個語文教師都要鼓勵學生敢寫、樂寫、愛寫,敢發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作文發表的機會,使他們獲得寫作的動力,收獲寫作的樂趣。但是,要讓每個學生能在各種公開的報刊上發表作文,這種可能性是不大的,甚至說是很小的。在這種情況下,創辦班級作文報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班級作文報能盡可能多地讓班上的學生實現文章發表的愿望。當他們把寫作這項作業變成“投稿”時,當他們的文字和名字出現在報紙上時,他們在寫作上獲得的樂趣和自信、尊嚴與快慰是無與倫比的。
二、依托作文報轉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語文教師在班里創辦班級作文報與市場化的報刊不同。班級作文報的主要目的是激發每個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一份成功的班級作文報,并不是隨心所欲的,這需要班上的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提供高質量的作品,這樣才能保證班級作文報的質量。在以前的作文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為教作文而教,學生為寫作文而寫,無原動力,無成就感。但是,創辦班級作文報后,教師就可以將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轉變為指導學生如何讓自己的作文通過審核、如何讓自己作文投稿后得到發表的過程,這樣的作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的作文學習充滿了挑戰性及目的性。班上的每個學生不再是為了寫作文而寫作文了,他們都可能是班級作文報的撰稿人,他們的作文質量將決定了報紙的質量,他們的作文將可能會被印成鉛字,刊登在報紙上,在同學間分享,在家長間分享,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三、加強對作文報的監督,鼓勵學生積極投稿
班級作文報的出刊,需要教師加強對報紙的關注、監督和指導,并及時對投稿的學生做出肯定與鼓勵,這樣才能保證班級作文報能夠有源源不斷的文章投稿。比如,在每月的作文報總結會上,教師可以對上一個月投稿的學生進行公開表揚,肯定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號召學生們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認真寫作,大膽投稿。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室的班務欄里貼一張投稿數量累計表,學生每投稿一篇文章,負責人就會在其名字對應的表格里貼上一朵小紅花,如果是文章通過審核在班級作文報上發表,就可以額外再增加一朵紅花,以學期為計算周期,在學期末分別對投稿數量和文章發表數量進行統計,對排名前十的學生進行實物獎勵,或是獎勵一本書,或是獎勵筆記本等,在班上形成你追我趕的寫作氛圍,保證班級作文報的持續出刊。
四、對班級作文報編輯部開展輪崗交流制度
每一份班級作文報的出刊,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除了需要每個學生積極投稿外,還需要有一個盡職盡責的編輯部。編輯部是一個非常能鍛煉學生能力的地方,不管是學生本身的作文寫作能力,還是審稿能力,還是文字編輯能力等,都能在編輯部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語文教師在創辦班級作文報的過程中,可以對編輯部開展輪崗交流制度,比如,小明這一期負責作文報審稿,下一期就可以讓他負責排版了;小芳這期負責的是編輯,下期就可以讓她負責版面設計,以此類推,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不同的崗位得到新的體驗。時間久了,學生就可以在經歷班級作文報的編排過程中,充分體會到自己當評委、當編輯的快樂,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對作文好壞標準評判的能力。而學生在對他人作文進行評判的過程中,也能逐漸認識到,怎樣才可能提高自己寫作水平,怎樣才可以在寫作過程中使文章語言更加美妙,怎樣才可以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讓文章的語句更加通順,更加吸引讀者,怎樣才能在寫作時恰當選擇素材,并對素材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反映文章的主題等。
語文教師創辦班級作文報,不但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更讓他們的各種技能在報紙創辦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如,電腦打字、版面設計、字體設計、排版編輯等,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認知,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寫作的欲望,提升作文寫作能力。
五、定期對作文報上的文章和未入選的文章進行講解
班級作文報,可以是作文周報,也可以是月報,不管是周報還是月報,每一份報紙出版后,語文教師都應該對班級作文報巧妙地運用起來。一般來說,能夠通過編輯部審核,在作文報上發表的文章,無論是在選材方面,還是在用詞造句方面,都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而那些沒有通過審核,不能入選發表的文章,可能也會存在一些值得學生注意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定期對作文報上的文章和未入選的文章進行對比、講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兩者的對比,能夠清晰地找出兩種作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到入選作文與未入選作文之間的差距,從而獲取作文寫作的經驗和教訓,在以后的寫作中,對范文中的佳句、段落組合進行模仿,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豐富班級作文報,讓學生樂于寫作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葉老先生的話,給我們講明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與學生一起創辦班級作文報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街頭巷尾的見聞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的素材。大千世界,奇聞異事,人間冷暖等,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文章展現出來,不斷豐富班級作文報的內容,使班級作文報新穎、有趣。用一句話講,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學生寫作時才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才能真實地反應社會生活,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增加寫作的樂趣。
總之,實踐證明,創設班級作文報是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是作文教學的一個大膽嘗試,對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巨大的意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應該不斷優化和創新作文報的形式,提高班級作文報的質量,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收獲寫作的快樂,讓學生敢寫、愛寫、樂寫。
參考文獻:
[1]吳良才.三“足”鼎立,素養落地——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21(5):95-96.
[2]陳帆.寫作:一種生命的“存在與綻放”[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9(5):54.
[3]馬清清.如何以“多元讀者因子”激發學生寫作動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52-253.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