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艷
【摘 要】 鄉村教育對于鄉村振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教學能力的高低制約著教育水平的高低。近年來,葛漁城鎮的鄉村教學面臨著教師自主提升意識不強、教學環境落后、教學水平提升路徑不通、團隊建設較差等現實困境,嚴重阻礙了教學水平的提升。為此,本文建議增強鄉村教師自我進步意識、改善教學氛圍、加強團隊建設,助推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土地結構? 空間變化? 影響因素
一、引言
教學水平整體反映教師的工作能力與學校的教育水平,而教育改革的深化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原本就受制于自然條件與經濟條件的鄉村教育也面臨著一系列現實困境,長期以來難以滿足鄉村教育的發展需要,嚴重阻礙了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因此,本文將通過對葛漁城鎮鄉村教學現狀調查來著手分析鄉村教師教學水平提升過程中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現實困境
(一)鄉村教師自主提升意識不強,變革源動力不足
自我提升意識對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筆者了解,鄉村教師思想相對固化,安于現狀,對變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不感興趣。其一,受到整體環境及生源質量的影響,鄉村學生學習吸收能力不強,因此,多數教師認為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應對已綽綽有余,尤其是部分老教師,臨近退休年齡,本身自我變革的意識相對較差,且認為自己教育經驗豐富,“一招鮮,吃遍天”的意識較為強烈,不會主動提升教學水平。由于教育理念的滯后,部分年輕教師盲目照搬教育專家、教學名師的理念與方法,很少會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總結與創新。其二,鄉村教師群體專業性不高,大部分老師除了承擔教學任務,還需要承擔思想教育、生活管理等任務,工作事務繁瑣,工作壓力過重,給鄉村教師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大部分鄉村教師難以有時間和精力去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甚至有部分教師產生消極怠慢的工作情緒,長此以往會嚴重阻礙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鄉村教學環境落后,缺乏通暢的鄉村教師教學水平提升路徑
由于鄉村與城鎮發展水平懸殊,鄉村教育改革的機會少、平臺少,嚴重阻礙鄉村教師教學水平提升的路徑。其一,雖然我國非常重視鄉村教學的培訓工作,但是由于鄉村學校不重視、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資源有限等問題,鄉村教師參加教學培訓的機會極度匱乏,很多教師多年才有機會前往城鎮參與培訓,即便是鄉村學校的內部培訓,也會因為缺乏專業指導、教師教學基礎較差等原因,難以取得良好成效。其二,鄉村學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優勢教育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向骨干教師傾斜,普通鄉村教師難以獲得優質資源,不利于鄉村學校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鄉村學校難以吸收城鎮的優質師資力量,這種現狀加劇了鄉村學校的教育資源失衡問題。其三,鄉村學校的教育專業性不強,在調查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難以領會教學大綱的變化調整,部分教師甚至不會使用新媒體教學,嚴重與時代教學的新趨勢脫節。
(三)鄉村教學團隊基礎較差,缺乏新鮮血液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號召發展鄉村教育,短期來說,鄉村教師群體數量匱乏的狀況得到緩解,但長期而言,保持鄉村教學團隊高質量的師資供給是難以實現的。艱苦惡劣的生活環境讓大部分支教老師望而卻步,生活不便、現實需要也讓很多優質鄉村教師走向城市。優質的年輕教師群體是變革鄉村教育的主力軍,缺乏新鮮的血液,讓基礎原本就差、且逐漸老齡化的鄉村教師團隊雪上加霜。
三、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出路探討
(一)增強鄉村教師的自我進步意識
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內因,因此,增強鄉村教師的自我進步意識,推動他們由內向外,自發提高教學水平才能引發鄉村整體教學水平的改變。
從客觀因素來說,鄉村教師消極怠慢的重要原因在于落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一方面,政府部門應當完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道路交通、網絡信息、醫療衛生領域的建設,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物品供給,重點解決鄉村教師的住宿、飲食、休閑娛樂等問題,提高鄉村教師的生活水平。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增強鄉村教師自我進步意識的保障。
從主觀因素來說,鄉村教師應當增強自身的使命意識,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要求自己。社會日新月異,教學理念與方法在不斷進步,鄉村教師應當明白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性,不斷總結自己教學工作的得與失,認真領會新的教學方法,并增強自身創新意識。鄉村教師應當不斷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可以通過學術沙龍、教學競賽等方法,增強教師對教學的熱愛與激情。
(二)改善教學氛圍,打通教學水平提升路徑
鄉村學校的領導班子應當提高整體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教學方式變革的指導及對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培訓。應當鼓勵鄉村教師提高學歷與工作經驗,對于考研或赴外地交流學習的老師,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優先考慮其晉升問題。
合理分配教學資源,提供足夠的教師培訓經費,使得每位鄉村教師都有資格進修。大力引進現代教育,突破傳統教育的桎梏,提高學校的數字化、信息化程度,確保每位鄉村教師都能使用新媒體教學;推進學區制度改革,實現學區內教育資源共享,推動建立城鎮優秀學校定點幫扶制度。
(三)加強鄉村教師團隊建設,吸引優質人才
政府應當加大政策傾斜程度,推出就業幫扶制度,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與社會地位,重視鄉村學校的管理方式,關心鄉村教師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維護鄉村教師的合法權益,堅決避免鄉村教師團隊人才流失。
各鄉村學校應當創新獎懲制度,提高入職教師的福利待遇,盡可能吸引城鎮教師與應屆畢業生入職。積極在校內開展研討會、教學觀摩、高水平教學講座、教學比賽等活動,形成良好的教學文化,促進鄉村教師團隊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 孫興華,馬云鵬.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的檢視與思考[J].教育研究,2015 (5).
[2] 解光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述評[J].寧夏大學學報,201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