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珺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消費維權輿論監督工作要認清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面臨的挑戰,筑牢“五個根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忠實履行新聞輿論工作所應承擔的職責使命。
【關鍵詞】新時代;黨管媒體;消費維權;輿論監督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要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①堅持黨管媒體原則,這是黨的全面領導在新聞輿論戰線的重要體現,是黨的新聞事業堅持黨性原則的必然要求。
作為以輿論監督為重要使命的消費維權新聞工作者,如何在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下,在新發展階段加強和改進消費新聞傳播,更有效地發揮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作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消費維權輿論監督之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
一、新發展階段加強和完善消費維權輿論監督的根本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的消費趨勢、新的消費領域、新的消費模式不斷涌現,廣大人民群眾對消費品質、消費服務的更高要求,對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更高期望,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體現。但當前我國的消費環境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作為消費維權中的重要一環,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加強消費維權輿論監督,聚焦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鼓與呼,為消費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建言獻策,是新時代消費維權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使命。
(一)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準確定位消費維權輿論監督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和媒體的地位作用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處于意識形態斗爭最前沿,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要確保新聞宣傳工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
黨的十九大擘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所提出的8個“明確”和14個“堅持”,其中很多方面的內容都與消費維權輿論監督的報道宗旨和報道內容密切相關。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等,②為消費維權輿論監督指明了方向。消費維權新聞宣傳工作應在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下,管好內容,把好導向,牢牢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動權,緊扣時代脈搏,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在為消費者鼓與呼的社會“大合唱”中發出有特色、有力度的聲音。
(二)不負初心使命,做好新時代消費維權輿論監督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對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做出的突出強調。這意味著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促進消費于國計民生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性選擇。消費維權輿論監督報道作為“唱消費歌吃消費飯”的新聞宣傳工作,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新發展階段,消費已被賦予了更加光榮而重大的使命。我國經濟已進入了一個期待消費勃興、消費也必須勃興的大時代。
黨的十九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的論斷,關于在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制度安排,為消費維權輿論監督指明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報道方向。進入新發展階段,要進一步強化消費維權輿論監督的力量,進一步提升消費維權輿論監督報道的影響力,就必須審時度勢,緊扣時代的脈搏,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等黨和國家消費政策的變化中確定報道方向,主動參與中國的經濟“大合唱”、社會“大合唱”,進一步提升消費維權輿論監督的報道層次和水平。
二、當前消費維權輿論監督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一)新發展階段消費維權新聞宣傳背景復雜多變
當前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打通消費堵點、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是重要一環。但當前我國消費環境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制約著消費潛力的釋放。食品安全如何讓百姓更放心,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如何能更進一步,特種設備安全如何做到風險可控,消費者權益保護如何讓消費者更滿意,消費維權機制如何能有新突破等等,這些都是消費維權宣傳工作亟待深入研究的課題,這既給消費維權輿論監督提供了機遇,也使得消費維權輿論監督面臨著新的挑戰。
(二)消費維權輿論場的背后是對消費者人心的爭奪
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最終取決于消費者的人心向背,得消費者心者得天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消費維權輿論監督是左右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心理的重要力量,好的消費維權輿論監督可以成為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反之,虛假錯誤的消費維權輿論會給消費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擾,不僅渙散消費者的人心,更會危害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如果不明白消費維權輿論對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不知道鞏固消費維權輿論陣地的艱巨性,就看不到消費維權輿論背后是思想的較量、人心的爭奪。
(三)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帶來新的考驗與挑戰
當今世界,新聞媒體以其對社會覆蓋面之大、對人影響力之巨而成為現代社會一種無所不在的文化存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手段,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信息生產方式、媒介形式和表現手段。媒體融合是新的傳播環境下從事消費維權輿論監督的媒體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努力擁抱數字化、移動化等先進技術手段,只有努力順應媒體融合發展這一轉變,從事消費維權輿論監督的媒體才不會被時代的大潮所淹沒,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影響力,并在創新發展中獲得新生。
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消費維權輿論監督的具體對策
黨管媒體是基本原則,是政治底線。面對傳媒形勢的新變化、傳播技術的新發展、人民群眾消費維權的新需求,消費維權新聞報道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黨管媒體建立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并與依法治國達成有機結合。
(一)筑牢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根基,忠實履行新聞輿論工作者所應承擔的職責使命
從理論上講,中國共產黨的黨性與人民性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一方面,消費維權新聞媒體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黨的重大工作部署,本身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具體舉措,就是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具體表現。從另一方面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也是我們黨的一貫宗旨,新聞輿論工作遵循這一宗旨,回應群眾的訴求,反映百姓的聲音,想群眾之所想,言群眾之想言,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工作導向的具體體現。
(二)筑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根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導向是新聞媒體的生命,是其生存與發展之根本。始終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放在首位,這是我國新聞宣傳工作的黨性原則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經驗。
進入新時代,消費維權新聞工作者要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筑牢政治理論根基。在新聞報道中,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以營造良好的市場消費環境為中心,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提振消費信心注入強大正能量;要宣傳科學消費理論、傳播先進消費文化、滋養消費者的美好心靈,嚴守消費維權法律底線,在輿論導向上始終當好“把關人”。
(三)筑牢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立場根基,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消費維權新聞工作者要維護消費新聞的真實性,堅持發揚深入一線、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的作風,報實情、講真話,不弄虛作假,不夸大其詞,不為吸引眼球、追求轟動效應而故意歪曲甚至捏造事實,筑牢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立場根基。
2018年10月28日,重慶萬州長江二橋發生公交車墜江事故。在最先的報道中,人們看到網上流傳的照片,一輛小轎車和對面的公交車相撞的場面,很多記者便自以為是兩輛車相撞的事故。報道出來后,很多人便一窩蜂地斷定是小轎車逆行、女司機駕駛不當導致的悲劇,甚至不少主流媒體都有轉載。但隨著調查的深入,事件真相才得以披露。有圖未必有真相。即使是親眼看到的,也要去核實一下才行,不能人云亦云。每位新聞工作者都要把真實作為新聞的生命,努力做到真實、準確、全面、客觀。
(四)筑牢廉潔自律的底線根基,堅持遵紀守法的新聞準則
近年來,不斷爆出的打著輿論監督名義行新聞敲詐之實的違反新聞紀律乃至違法犯罪的事件,給新聞從業人員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一段時間以來,從著名的“網絡記者”格某某挾負面信息收取費用涉嫌敲詐被湖南衡陽檢方批捕,到各地不斷爆出的記者收取“封口費”,從事有償新聞或有償不聞,這些利用批評性稿件敲詐企業的新聞從業人員,由于不能堅守廉潔自律的職業道德準則,都受到應有的處罰,值得所有新聞從業人員引以為戒。
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增強法治觀念,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遵守黨的新聞工作紀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有償新聞”行為,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筑牢廉潔自律的法紀根基。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9-11/06/c_138532143.htm,2019年11月6日。
②《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