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王思 徐景彩

摘要:體醫融合健康服務涉及多重利益相關者, 包括政府利益相關者、醫療利益相關者、體育利益相關者、學校利益相關者、社區(村落)利益相關者和個體利益相關者,其關系協同水平直接關系到健康服務實效。依據米切爾分類原則,利益相關者可分為確定型、預期型、潛在型三種不同類型。該三種類型在體醫融合健康服務領域有著不同的角色,其關系協同需遵循獨立性、制衡性、互動性、流動性原則,進而構建出傾斜性權力配置機制、健全的利益平衡機制、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完善的協商溝通機制以及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以推進體醫融合健康服務持續發展。
關鍵詞: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8-0059-03
人民健康是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重要議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部署重大行動,提出健康行為、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的具體安排[1]。這一目標的實現,涉及多重體醫融合利益相關者,在制度規范與行為框架內,圍繞權力與利益的配置形成關系互動。如何精準識別關鍵利益相關者構成,平衡相關者利益,是當前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基于此,本文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對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的利益主體構成、角色類型、關系協同進行探究,為健康服務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參考。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發展與分析步驟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緣起
利益相關者概念源自20世紀60代的企業管理領域,FREEMAN(1984)將其定義為與組織目標實現相關的個體和群體[2]。利益相關者理論實現了單維度管理向多維度的突破,由“股東”轉變為債權人、消費者、供應商、雇員等[2]。利益相關者理論強調多元利益主體的存在,重視每個利益主體權力與利益,以多贏的制度安排,通過法律或共同協議明確利益相關者的權力與責任,實現個體理性約束與激勵約束的相容,建立長期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利益相關者間的協作來實現利益主體需求,獲取總體利益的最大化[3]。利益相關者理論強調實現多元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增值,并且不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4]。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于提升系統整體價值,吸引更多利益相關者加入,并通過各類溝通與協商機制執行各類顯性和隱性契約,調節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和社會有效地創造財富。利益相關者理論經過發展,逐步成為管理理論、政策科學、項目實施等領域在研究與決策時廣泛應用的分析框架。
(二)利益相關者分類演進
在企業管理決策以及企業活動影響下,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發揮的作用、受到的影響存在差異。有關研究從利益相關者的構成、特征識別出發,對利益相關者的認識不斷加深,形成多維度細分。其細分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上下游合作商、資金來源人、員工、顧客、監管部門、媒體、社區、團體以及環境等。然而,多維細分的分類方法由于涉及利益相關者過于龐雜,在動態發展情況下難以區別,導致這一分類方法多用于理論層面。隨著研究的深入,依據屬性劃分的分類方法得到廣泛應用,即從不同角度提出權力、合法、緊迫[5]、核心、潛在,邊緣[6]等解析方法。利益相關者的確定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政策、經濟、社會等環境與條件的變化,其形態、狀態均可發生轉換。
(三)利益相關者分析步驟
利益相關者由概念的提出到分析框架的形成,歷經學理研究與實際模式的深入,在研究內容、方法、領域上呈現出多元性的特點。在分析中,由利益相關者的構成解析入手,探究不同利益相關者承擔的引導、決策、供給、調節、共建、動員等角色;從利益相關者的動機、態度與偏好,解析其行動的邏輯與傾向,控制角色風險。在利益相關者關系構建中,通過成本與收益、趨利與補償、趨易供給與多樣需求等博弈與平衡,建立基于利益、互惠、信任等機制的關系網絡,并通過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建成環境、自然環境的治理保障,調適系統狀態。
二、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目標與利益相關者構成
(一)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目標與實現
“健康中國”戰略部署,將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作為改善人民健康的首選途徑。健康服務應突破以往體育與醫療的區隔,從主動、整體健康觀出發,健康促進服務場景由學校教育、社區服務、醫療服務、體育服務拓展到多重服務并重的政府、市場與社會健康促進供給領域。與之對應,健康促進服務內容也由傳統的體育服務、衛生服務、健康服務等內容,發展為體質監測、運動處方、教育培訓、疾病預防與控制、心理保健、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培養等體醫融合服務。
(二)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構成
1.政府利益相關者。依據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目標,國務院、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等中央政府機構,以及各省、市、區等地方下屬機構成立各類聯席會議、領導小組,并在實際開展工作中由工作內容與性質確定牽頭機構與分工負責機構,共同推進體醫融合健康促進工作開展。
2.醫療利益相關者。公立性質的各省市區(縣)醫院、職工醫院、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以及社區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村保健員等;私營性質的民營醫院、合作醫療機構、健康體檢中心、服務個體等醫療服務機構。在體醫融合疾病預防與治療中,與體育部門合作,設立的“體醫融合”協同創新實驗室,全民中醫健康管理中心等機構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等。
3.體育利益相關者。非盈利性的體育服務組織包括: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體育協會,各單項運動協會(民辦非企業),以及健身活動點、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盈利性的體育服務組織包括各類健身中心等經營性場所,各類體育培訓機構、輔導班、夏(冬)令營、訓練營等以及健身指導員等。在體醫融合健康促進工作中,與各類部門合作而設立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導中心、國民體質監測站等機構,以及社區健康師等。
4.學校利益相關者。公立、私立的大、中、小學,以及幼兒園、保育站等機構(校長、園長負責)內的醫務室、衛生室、校醫院、保健室醫生與保健人員,健康教育、體育等課程教師,社團、俱樂部等課外活動組織。
5.社區(村落)利益相關者。社會自治利益相關者是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社會生活領域活動的基本構成,是健康生活目標達成的基本載體,主要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公司(受政府或居民委托)等。
6.個體利益相關者。其構成包括被服務者,以及其家庭成員,如父母、子女等。
三、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分類與關系協同
(一)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類型
根據米切爾(MITCHELL)評分法,通過權力性(具有影響決策的地位、能力)、合法性(具有法律或道義上的決策控制權)、緊急性(訴求能即時引起管理者的關注)三個方面進行評判,根據擁有屬性的多寡,辨識為確定型、預期型、潛在型三種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3,7]。見表1。
(二)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角色
1.確定型利益相關者角色
各類聯席會議、領導小組等政府類利益相關者扮演政策的制定者、服務的指導者、資源的提供者;“體醫融合”協同創新實驗室,全民中醫健康管理中心、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導中心、國民體質監測站等體育與醫療類利益相關者則是資源與服務的提供者、利益的表達者;學校的管理者是教育決策者、調節者、管理者、折中者(升學壓力);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社區類利益相關者是動員者、共建者、調節者、調解者;個體利益相關者是健康服務的參與者與受益者。
2.預期型利益相關者角色
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社區健康師、體育教師、保健醫師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扮演資源與服務的提供者、共建者;家庭成員則是關注者、鼓勵者、監督者。
3.潛在型利益相關者角色
各級醫院、合作醫療機構、健康體檢中心、服務個體為提供者、共建者、反對者(利益受損);各級體育協會,各單項運動協會,以及健身活動點、經營性場所、培訓機構、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員、社團,俱樂部為可能的提供者、共建者。
(三)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關系協同
1.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關系協同原則
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關系的協同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第一,獨立性。各利益相關者在各自核心利益訴求內保持相對獨立,在服務體系中承擔一定的職責,發揮獨特的作用與價值。第二,制衡性。作為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各類服務主體之間建立一定的監督與反饋機制,保障系統的健康持續發展。第三,互動性。作為一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其多樣問題的復雜性要求各相關者通過合作等方式整合資源與服務,構建一體化服務模式。第四,流動性。確定、預期、潛在型利益相關者在環境改變的過程中應是可轉換、可流動的。
2.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關系協同機制
體醫融合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遠遠多于單一領域的公共服務主體,多個利益相關者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中將會出現資源、權力、利益的爭奪問題,利益訴求與利益沖突的平衡面臨挑戰。
傾斜性權力配置機制。公共屬性是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的核心屬性,卻面臨政府、學校主導下社會公益缺位而導致的單維發展。政府決策者與調節者通過傾斜性權力配置,強化服務者、共建者的基礎性資源配置和機會供給提高服務的社會參與性與公平性。
健全的利益平衡機制。醫療利益相關者在經濟收益考量下,傾向忽視預防性健康干預。體育利益相關者由于慢性疾病輔助治療的安全風險,傾向于保守從而制約健康服務實效;決策者、管理者應構建服務責任與利益均衡的利益分配機制、利益損失補償機制,通過制度的誘致激發服務提供者、共建者內生動力,發揮其類型健康服務權威性,提升健康促進成效。
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通暢的表達機制是利益相關者表達公正訴求,參與服務治理的重要途徑。完善利益組織化表達渠道,健全公開輿論表達方式,把握折中者、反對者利益訴求痛點,找準健康服務突破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
完善的協商溝通機制。多元利益相關者的協商與溝通,內部建立聯席會議、領導小組等協商溝通機制,集中優勢資源、提高利用效率;外部建立民主協商機制,聯動調解機制,長效對話機制,著力形成良好的溝通渠道,形成利益相關者協同。
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體醫融合發展中資源、要素跨領域優化配置需要依賴于利益共享機制的建立。通過精細化、精準化的訴求響應,既能使企業供給服務得到有效的經濟回報,又能讓公益性的服務者得到社會的尊崇,使利益相關者獲得符合其社會地位、角色的相關利益;通過利益相關者間的資源要素的流動與配置,強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共享,如研究、培訓機構的信息、人力供與服務機構,進而打破服務區隔,形成利益相關的共享機制,提高服務質量。
結語
體醫融合健康服務涉及多重利益相關者,其關系協同水平直接關系健康服務實效。推進體醫融合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研究,益于體醫融合健康服務持續發展,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2019-07-15)[2020-08-12].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2] 羅鈺,蔣健敏.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分析方法在衛生領域的應用進展[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
[3] 榮霽.我國運動員文化教育的協同治理[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4] 汪益玲.利益相關者價值分享視角下高管薪酬激勵機制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8.
[5] MITCHELL K, AGLE R, WOOD D.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4).
[6] 賈生華,陳宏輝.利益相關者的界定方法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5).
[7] 徐延輝,龔紫鈺.城市社區利益相關者:內涵、角色與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2).
作者簡介:陳亮(1983—),男,蒙古族,遼寧康平人,西安醫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體醫融合與健康促進治理。
王思(1985—),女,漢族,山西運城人,西安醫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健康促進。
徐景彩(1981—),女,漢族,山東濰坊人,西安醫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管理。
(責任編輯: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