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輝
【摘要】? ? 世界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斷提升的物質需求和精神追求,同時提醒著我們,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21世紀,信息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化建設。高等院校在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的過程中,信息化建設也是重要的一環,它也推動著高校的教育體系、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不斷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在教育領域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資源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當然,它在發展中也面臨著許多不足,例如前期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視不足,導致其信息化建設落后于政務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以及學校缺乏統一數據規劃,設備不足,不同地域資源配置不均等等,這些因素也在阻礙著高校信息化的轉型與升級。本文參考部分關于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文獻,從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入手,關注制約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一些重要因素,針對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發展規劃制定、項目實施等方面提出信息化發展應對策略,為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提出一些戰略性意見。
【關鍵詞】? ? 高校信息化建設? ? 智慧校園? ? 教育信息化
一、當前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
1.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就是將信息手段有效與教育手段相結合,將信息化建設應用于科研和教學。我國的高校信息化建設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科技與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到各行各業,也變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高校信息化建設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21世紀以來,教育部也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1]具象來看,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到如今已經有很長的階段,從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再到智慧校園、智慧課堂等等。這些不斷改善著教學質量提升著教學效率,給予了老師、學生、家長的三方便利。當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已經經歷了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的過渡,可見,教育信息化作為一個漫長的征程,具有階段性的特征,諾蘭模型認為,信息化發展必須經過初始、推廣、控制、集成、數據管理和成熟六個階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過程分為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2]
1.2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已逐漸從數字校園發展為智慧校園,智慧校園的持續發展也已經作為信息化建設2.0時代高校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疫情期間的延遲開學,使得遠程教學也成為高校教育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在線教學的滲透,讓各個高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了教學進度,也利于師生之間的遠程溝通,保證了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對我國來說,更有意義的是,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國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實施了在線教學,108萬名教師開出110萬門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
我國高校信息建設化發展至今共經歷三個時期,1990年開始是初步的校園網絡建設期,以IDC建設和IT應用為主要方式;2000年左右,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設迎來第二個時期,主要著力于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以及發展,信息化建設也逐漸滲透到高校的人力、財務、科研、教務系統,從身份認證到集成門戶,再到數字校園的建設,在信息化服務商的技術支持下搭建符合學校需求的數字校園網絡;2015年左右開始至今,隨著物聯網、云計算、AI的發展與普及,促進了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針對傳統的校園管理模式涌現出了從園區到課堂的數字化升級方案,打造了AI智慧校園平臺,這種創新型的應用體驗已經顛覆傳統教學,重新開啟智慧校園管理新模式。智慧校園的建設,是學校改革與發展戰略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智慧校園建設不僅僅是實現教學、科研、管理及服務手段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養的觀念和教育理念的異常深刻變革。
二、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制約因素
2.1人才短缺
這些年來雖然高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它畢竟是互聯網技術的一個應用與延申,市場上的互聯網技術人才是稀缺資源,學校很難爭取到互聯網技術領域中的高端技術人才,而服務于高校的信息化公司可能有著產品落后于大環境、服務水平無法得到保障、產品差異化不足等問題,這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相對其他行業可能更加緩慢,并且對于高校的信息化體系,難以有一套專用的、適配的信息化產品。此外,各大高校專門對這方面配備的人員也較少。調查顯示,大部分高校仍只有一部分維護日常網絡的工作人員,而沒有專門針對信息化建設的職能部門。這也側面說明部分高校在這一版塊的重視程度仍不夠。最后,教師能否迅速適應信息化的新要求也是一個問題,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思維模式可能使一些老師不能適應新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從而一些教學資源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轉化與輸出,導致了教學資源利用率低,學生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
2.2網絡信息安全
學校的信息系統里有大量的學生和教職工個人信息,因此,對于信息安全的保障也至關重要,然而這往往是高校信息化建設中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因此,確保網絡信息安全也是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另外,不同部門的軟、硬件配備往往有不同的標準,統一防范對于高校來說也難以實現,這也導致了一些部門對信息安全的防范能力不足,從而增加了高校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安全隱患。
2.3缺乏統一數據規劃,信息孤島現象嚴重
雖然大部分的高校都設置了網絡中心,但缺乏統一的協調和管理。并且大部分的高校網絡部門,還局限在解決問題的階層,并沒有對高校信息化建設做長遠的規劃。另外,由于數據來源不同,導致了界面不統一、登錄異常、認證方式五花八門,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服務水平,學生老師可能在信息認證上就花了許多時間,這主要就是由于高校在信息化建設中未能形成統一的數據規劃體系,仍停留在完成工作和基礎地應用層面,而未去思考將來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發展方式和未來方向。
三、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方向
3.1將新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
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在歷史成就基礎上實現新跨越的內在需求,自黨的十八大,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質的飛躍,取得了全方位、歷史性成就,實現了“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快速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明顯提升、信息化技術水平顯著提高、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作用大幅提升、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等“五大進展”,在構建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推進機制、探索符合國情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上實現了“三大突破”,為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將全方位貫徹新的信息技術與教育系統全面融合的方針,計劃在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3]
3.2數字資源深度普及,進一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資源共享,打破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的現狀,未來,數字教育將進一步完善,建立一個全新的教育資源體系,成立公共服務體系聯盟,有效解決教學資源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發揮“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指導作用,在這個基礎上,為廣大學生、企業、群眾提供優質精品課,滿足各方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通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了部分地區資源配置不平衡,教學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
3.3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加快信息教育時代新變革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又一目標是建立一個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從而建設更加全面與開放的人才培養渠道,將進一步改善招生機制,創作靈活的彈性學習環境,為人民創作一個終身學習的環境。同時,也將完善國家的資歷體系,建立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支撐框架,創建一個健全國家學習成果認證及學分銀行制度。鞏固落實各類中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的繼續教育與社會培訓服務功能。 [4]
四、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策略
4.1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國家信息化建設重要的一環,亦為國家發展信息化戰略中的重要一部分,這是一個長期、系統性的工程,因此,無論是相關部門還是高校管理層,都需要對這一部分的建設加以重視,加強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制定一個戰略性的規劃,形成全局統籌、有效管理、分步實施的發展觀,在經費上給予足夠的支持,在精神上給予充分的鼓勵,在人才方面,對信息化建設的人才給予給多的關注與培養,建立一個完善的高校信息化建設系統,確保一個有效的評估系統以及一個長期穩定的保障系統,同時也要重視安全和防范,盡可能地減少安全隱患的產生,結合高校本身的情況,去建立一個完善又個性化的教學、管理、服務體系。
4.2加強信息化與學科的整合
目前的高校信息化暫時還停留在教學手段、管理模式和服務體系上,將信息化手段與不同的學科個性化的結合,首先可以增強學科的趣味性,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生動且具有創造性的學習環境,比如將虛擬VR技術融入到地理課程,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去了解地理知識,另一方面也對VR技術有了一定的學習和了解。
4.3完善信息化評估體系
一個有效的評估體系,可以有效地反映當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建設水平,同時也可以即時反映在信息化建設中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國家、教育部門可以通過這套評估體系了解到當下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進度,從而制定相關的政策與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也促進監督了高校本身對信息化建設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即時解決與改進,從而加速了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良性發展。
五、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高校信息化也越來越成為高校運行的核心支撐,逐漸歸入大學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幾年來發展迅速,不斷轉型升級,但同時也面臨許多制約和瓶頸,這就需要不斷探索更適配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培養信息化人才,各方都加強重視等才可以得以實現,科學合理的規劃才能帶來可持續的發展與進步,也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教育信息化的效用。
參? 考? 文? 獻
[1]周南平; 賈佳.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設路徑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9)
[2]何濟玲; 陳仕品.轉型時期高校信息化的治理結構變革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5(10)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4]教育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