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萍 宋傲 楊璐
摘要:本文立足于互聯網+平臺,打破傳統高職教師培訓的地域與時間限制,構建互聯網+高職教師多元化培訓體系,為高職教師培訓提供更為個性化、科學化、自由化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教師;多元化;培訓體系
2021年4月12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強調,“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迎來了春天。但是相對于職業教育的高速發展,職業教育師資力量則稍顯滯后。雖然各級政府和職業院校都采取各種措施來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但是,傳統課堂環境下教師培訓受地域與時間限制,培訓體系單一,不能滿足職教師培訓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互聯網+這一先進的平臺,構建多元化高職教師培訓體系,是保障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迫切需要。
互聯網+高職教師多元化培訓體系是結合集中面授與網絡遠程培訓兩種形式交互應用,集中授課采用的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即在短時間內系統掌握理論知識,互聯網+則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采用遠程教學方式,靈活利用時間,理論學習與虛擬實踐教學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培訓效率,互聯網+多元化培訓體系豐富了教學活動,同時促進了教師的參與度,從而實現有效的培訓學習。
一、高職教師培訓現狀分析
高職教師培訓是高職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傳統的高職教師培訓體系已經存在多年,在互聯網+還沒有普及的時代,傳統教師培訓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培訓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日益發展的職業教育,突顯出一定的問題。
1.培訓形式單一
原有的培訓體系,在培訓過程中以課堂教學為主,但不僅限于課堂教學,也包括參與式、案例教學、小組合作以及實踐教學等培訓方式,但大部分仍然采用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忽略了學習者的個性需求,很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培訓效果較低。
2.培訓內容失衡
職業教育的重要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必須重視實踐培訓內容。但是原有的培訓內容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實踐操作的具體情景,導致培訓內容不適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師很難把培訓內容轉化為實際需要的知識技能。
3.培訓時間固定
原有的培訓體系需要短期或長期的固定培訓時間,這就需要教師面臨停課來參與培訓的問題,這就導致教師應接不暇,影響正常工作,影響培訓效果,導致學習者對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4.培訓機會有限
教師培訓一部分是來自于上級的行政指令,比如“國培”,一般利用假期開展短期集中培訓,教師個人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費用,節省時間,不耽誤正常教學工作,這種方式比較受教師歡迎。但是“國培”名額有限,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另一部分來自于學校自行組織的校內校外培訓,這些培訓方式需要學校和教師承擔較高的培訓費用,還有可能占用一定的工作時間,很難大規模組織這種培訓方式。
二、互聯網+高職教師培訓的現狀分析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自此,互聯網+行動走入各行各業,走入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互聯網+教師培訓活動也隨之開展。互聯網+教師培訓在個人自由選擇、培訓范圍、信息交流等方面十分靈活,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根據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學習,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專項學習,互聯網+培訓極大滿足了教師培訓的個性化需求。
但是互聯網+培訓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互聯網+培訓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應用仍十分有限,線下課堂教學仍是教師培訓最為主要的模式。因此無論是在思想觀念上,還是互聯網+技術上,都應改變互聯網+培訓的狀況,將互聯網+培訓與傳統線下培訓深度融合、優勢互補,構建出有效的互聯網+高職教師多元化培訓模式,實現互聯網+高職教師培訓的最優化目標。
三、構建互聯網+高職教師多元化培訓體系
1.培訓內容多元化
多元化高職教師培訓首先體現在內容的多元化,就是培訓要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活動,提供有效的培訓內容。因此,必須根據互聯網+教師多元化培訓特點,對培訓內容進行深度探索,全面設計每一個具體細節。尤其是職業院校教師所需要的實踐課程,可以設計互聯網+先進的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填補高職院校實踐操作資源的匱乏,真正實現自主學習、仿真實訓和信息交流的全覆蓋。
2.互聯網+工具多元化
互聯網+教師培訓,是將互聯網+作為教師培訓的工具平臺,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信息交互功能,為教師培訓提供服務。這種服務包括資源共享、交流反饋和課程培訓三個方面內容,服務范圍包括資源檢索、個體信息反饋和培訓課程的自由選擇,為教師搭建互聯網+工具平臺。
根據CNNIC發布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移動端的網絡數據增速已經超過PC端網絡數據流量。微信等各類手機APP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開發更多的移動應用軟件,支持教師開展移動端培訓方式,可以更加方便教師共享教學資源,開展各種信息交互等活動。利用教師碎片化學習時間,可以大大提升培訓效率,降低了學習成本。
3.組織方式多元化
互聯網+教師培訓體系,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可以實現培訓組織方式的多元化。互聯網+教師培訓體系沖破空間和時間限制,學校內部、校際之間可以通過學科、校本、校際等多種方式進行組織,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開放自主,靈活便利。
互聯網+教師培訓組織方式一般包括前期準備、活動設計和后期總結三個方面。前期準備就是對教師的個體學習需求、活動內容的準備,活動設計包括線上學習、線下培訓和活動評價,后期總結就是根據互聯網+高職教師培訓的整個學習過程總結的經驗,對培訓活動教學資源庫進行重新整合與更新,使整個互聯網+高職教師多元化培訓探析能夠實現持續的自我優化。
互聯網+的高職教師多元化培訓體系結合了線下線上培訓的優勢,補充傳統培訓方式的不足,滿足高職教師學習的需求,從而幫助教師高效率的完成培訓內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的通知[J].教育科學論壇.?2021(18).
[2]曾海.區域中小學教師混合式培訓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
作者簡介:朱玉萍 白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系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與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