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佑金
摘要:德育,簡單說來就是教會學生符合社會規范的為人處事的道理,它的影響大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總目標,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成才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因此,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不容忽視。培根曾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人生。”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其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都是貫穿于整個中學教學內容之中,數學為其它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好數學學科也彰顯了“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教育背景。
關鍵詞:德育教育;數學學習;滲透
一、引言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要在教學中竭力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充分利用數學的觀點理解和闡述教材;適時地,有機地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這不僅可激發學生內在的自我進取意識,而且可使學生重視自我修養,逐漸形成堅定的、正確的政治立場,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道德觀,樹立遠大理想,真正充實、完善整個內心世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德育教育可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樹立祖國利益高于一切、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思想;使學生有艱苦創業、勇于獻身的精神,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此就數學教育中如何滲透德育,談點淺顯的認識,以求拋磚引玉。
二、以史為鑒,注重挖掘教材內容蘊涵的數學史,把數學史呈現的內涵滲透德育教育。
歷史遺留的是精神和財富,追溯歷史,我們知道自己的根源,知道前世今生,知道知識的起源,數學教材中處處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和貢獻,只要我們認真挖掘和提煉,便可達到“寓道于教”的目的。如:在《立體幾何》的祖恒原理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明確原理的內容以其含意和作用,而且還要告訴學生這一重要原理的發現是我們的古代數學家祖恒早在公元五世紀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并使用這一原理證明了“球”的體積公式。在歐洲直到七世紀才被意大利的卡發雷利發現,落后了我國一千二百多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又如:在講“極限”概念時,可用劉微的“割圓術”、莊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論述,介紹中國古代極限的思想,這樣不僅形象地描述了抽象的極限,更重要的是突顯了我國勞動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再如:在《二項式定理》的教學中可介紹具有特殊結構規律的“楊輝三角”,這是我國數學史上又一光輝的成就。在我國宋朝數學家楊輝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算術》一書中就有記載,要比法國帕斯卡早四百多年,它和勾股定理、圓周率的計算等數學成就一樣,反映了我國光輝燦爛文化,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總之,我們只要深入教材內容,就能隨時隨地發現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覺性和自信心,激活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注重數學和其它學科的聯系,滲透德育的關鍵是事物的聯系和變化。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既要注重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我們要深入挖掘課本知識,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注意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他們形成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如:在講授《三垂線定理》時,引導學生注意“平面內的這條直線”可以在平面內任意平移,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是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立體幾何中直線與平面的諸多關系都可以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教學,使同學們逐步認識“動”與“靜”的辯證關系。又如:講“反證法”證明題目時,一方面要使學生明確反證法證題的步驟和方法,另一方面要用辯證法的觀點去分析那些直接難以奏效的問題,為什么可用反證法解?是因為反證法是在假設結論不成立的條件下進行推理的,這實際上是把結論的否命題當作一個新的條件使用,從而解決了問題中“條件不足”的矛盾,有利于矛盾雙方的轉化。解題的過程實質是揭示矛盾、轉化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進而逐步使同學們樹立普遍聯系和矛盾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思想。
可見,數學教學中處處體現和閃現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的光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予以揭示、引導,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不斷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立場。
四、習慣和價值觀的培養是滲透德育的核心目標。
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關鍵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對概念的敘述、理解和習題的解法過程,要求學生養成嚴謹、周密、扎實和一絲不茍的良好思維習慣,要培養學生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難的品質,遇到難懂難理解的概念,啟發學生對概念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理解,遇到難題,引導學生分散難點,化難為易,各個擊破,教給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和方法,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知難而進,勇闖難關的學習思想。
數學解題方法和解題過程,同樣也要求有較強的嚴密的邏輯性,尤其是難度較大的題,如果學生不具備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毅力,是不容易順利解出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象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那樣,既要有嚴謹慎密的作風,要有獨立思考、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造就學生實事求是、虛心好學和具有嚴謹科學態度的優秀品質。
教師端正的教態、豁達的性格、寬廣的心胸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鏡子,做人的示范。教師精煉、生動、幽默、風趣的語言使課堂活躍,并能讓學生心目中的老師有水平和有能力上好每一節課。教師準確的專業術語使學生更加尊重老師,并能對科學知識的學習一絲不茍,端正對科學研究的態度。教師規范的書寫和精心的課堂設計體現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對工作的高度負責,使學生從老師的示范中感到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必須同知識傳授、學生能力培養以及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融為一體,要從數學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出發,做到德育教育與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充分利用數學教材內容所蘊涵的德育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品質,以及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真正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以達到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