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數學是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也是困擾很多學生的疑難學科,尤其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存在教學有效性不強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教師采用了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融合的方式。究竟如何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呢?本文闡述了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意義,梳理了過去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利用信息化發展推動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為高中數學教學優化提供了借鑒。
一、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自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領域中推廣以來,其對教育發展的積極影響就受到人們廣泛關注,越來越多高中課堂出現信息技術的蹤影,越來越多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新模式下收獲更好的學習成效。同樣,高中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基于信息化視域下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意義就顯得格外重要。
首先,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解決學生難以理解數學知識的問題;其次,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能實現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育,將探索數學領域、挖掘數學規律的方法傳授給學生,為學生以后自主學習數學發揮重要作用。
二、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不足
時至今日,基于信息化視域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其中存在的不足也暴露出來。
首先,教師信息化技術與數學教材融合不到位。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大多是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水平不高,直接影響了教師融通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的效果,影響了學生的課堂體驗。
其次,課堂教學目標過于功利。在高考這一關鍵目標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仍會將“如何提高學生分數”作為課堂設計的唯一準繩,這一思路直接影響了教師信息化視域下數學教學的效果,也為學生自主探究數學領域知識造成困境。
三、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方法
1.轉變信息化下高中數學教育思路
在信息化視域下,教師應嘗試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一方面,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確保能夠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到高中數學課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并研究“信息技術+高中數學”的教學案例,提高課堂設計的精準度和創新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對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良的目標予以明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高中數學教育的輔助作用,保障各項融通了信息技術優化和現代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舉措都能被有效落實到課程教學中,實現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以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為例,在設計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將電子白板等信息化技術融入課程中。譬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操作白板、劃分不同集合的方式了解這一章節內容的特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輔助高中生數學學習方面的優勢,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集合”這一章節中相關問題的定義,從中收獲更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2.創新信息化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教師應當從高中生的興趣出發,應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設計適合高中數學教學的生活情景,以提高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探究的沉浸感,收獲更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成效,凸顯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以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2《統計》中“從普查到抽樣”課程為例,在基于信息化視域革新這一課程教學思路時,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問題導學”的方法運用到課程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生活化“統計”情景,幫助學生掌握統計這一數學知識點,也借此實現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將微信、釘釘等公眾平臺運用到信息化視域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借助這些平臺隨時隨地與同學和教師溝通數學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凸顯信息化視域下高中數學改革的重要價值,實現提升高中數學教育有效性的目標。
綜上,信息化視域在高中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既對原有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也推進了高中數學教育體系的完善,本文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今后基于信息化視域下的高中數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