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東北地區民間美術有著獨特的視覺魅力,本真質樸、生動有趣,且裝飾意蘊濃郁。東北地區民間視覺符號的裝飾性特征主要表現在造型和色彩兩個方面。探析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語言如何應用在造型和色彩方面,以期實現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傳承、創新和再發展。
關鍵詞:東北民間美術;造型;色彩;裝飾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文化生態觀視域下東北民間美術視覺符號的歸屬與共建”(JJKH20200444SK)研究成果。
東北地區民間美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表現形式,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裝飾意蘊濃重,有著顯著且樸素的地域性特征。東北民間美術的表達主要是通過裝飾性的視覺符號來進行的,通過裝飾性的視覺符號實現和完善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促使其成為別具一格的民間美術形式。近年來,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受社會發展、舶來藝術和新興藝術的影響,傳承匠人愈發稀少,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處境瀕危。研究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的裝飾性特征,對于中國民間美術資源文化特征分類研究和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傳承發展都有積極的理論意義。
一、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藝術風格
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具體是指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民間百姓創作出來的美術形式。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早期美術形式以陶塑和雕像為主。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種類頗多、內容充實、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狹義上的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包括東北地區民間剪紙、民間繪畫、民間雕塑、玩具、地方皮影、民間陶瓷、民間服飾與刺繡、木作與編作等。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從產生到發展,都充斥著東北地區顯著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視覺特色。東北地區民間美術除具備地域性藝術風格外,因東北地區聚居著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加上特殊的森林、農田、草原生態環境,以及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人文和民俗特征、歷史文化背景等,使得東北地區民間美術愈發絢麗多彩。
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具有裝飾性特征,它的產生就是為了豐富東北地區人民生活和美化東北地區人民環境而衍生出來的審美交流形式,充分體現了東北地區人民的審美特點和性格特征。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多帶有功能性作用,如為了祭祀神明、美化環境、民俗巫術、宗教信仰、慶祝豐收、年歲慶祝、婚喪嫁娶等方面。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藝術風格跟多個民族的生活狀態密不可分,呈現多樣化的民族文化內涵和民族審美傾向。就東北地區民間美術整體風格而言,造型質樸率真可愛,色彩對比度強。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形式體現著東北地區人民的性格特征,彰顯著東北地區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習性。總而言之,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具有裝飾性、實用性、多民族性、美觀性、純樸性等特征。本文重點探析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的裝飾性特征。
二、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特征
裝飾性是美術視覺符號中的重要特征之一,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視覺符號中充斥著大量的裝飾性特征。東北地區民間美術來自于東北民間,題材主要來源于森林、草原、農田等自然環境和地域性人文環境。東北地區民間美術需要滿足當地百姓物質、精神和審美三大需求。首先要滿足東北地區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然后再上升到審美需求。功能性是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第一要素,裝飾性是其第二要素。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創作者們根據民間生活情景、民俗民間文化、宗教信仰、戲曲神話傳說,充分發揮自身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運用東北地區原生材料創作出實用且美觀的民間美術作品,用來美化生活和環境。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裝飾性語言就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和審美需求的語言,其能夠準確地將東北地區許多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民間生活以及民俗文化以民間美術的形式表達出來。裝飾性特征具體體現在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資源的造型、色彩、構圖、風格、空間、氛圍、節奏等諸多方面,本文著重探討前二者。
(一)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造型
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造型和題材通常選擇與人們生活和勞作息息相關的事物,且其造型受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多取材于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情景和戲曲神話,受自然環境、材料、制作工序和工藝的限制。東北地區民間美術造型精巧且生動傳神、流傳廣泛,是東北地區人民情感和價值觀的視覺再現和美化,是人們對情感和價值觀的審美提升。
首先,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造型是民間百姓情感和價值觀的真實反映,是百姓審美需求的具體體現。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形式——農民畫和樹皮畫、魚皮畫以及粘貼畫中的裝飾性造型能夠充分再現東北地區人們情感和價值觀。如吉林東豐縣農民畫、遼寧大連莊河農民畫、黑龍江鄂倫春族樺樹皮鑲嵌畫、黑龍江哈爾濱赫哲族魚皮畫等,都是將農民生活、農耕等場景再現,運用幾何形體或動物、植物等帶有裝飾性和象征性的紋樣,形成具備審美性的視覺符號,從而創作出民間美術作品,這些作品主要用于室內裝飾、環境美化,反映出當地人的淳樸率真、樂觀向上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東北地區民間剪紙,包括剪紙、刻紙、刺繡花樣紙以及撕紙等,其造型凝練、夸張恣意,無不體現著創作者們的審美意趣,裝飾性造型豐富。創作者們在剪紙作品創作過程中,將自身的審美感受和構圖理解運用到剪紙中,粉飾和裝點了生活,賦予了民間美術極高的審美價值。
其次,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造型通常表現為造型元素的打散和重組。以吉林東豐縣農民畫為例,農民畫作品確定好創作主題后,對相關視覺符號進行認真甄選,而后對整體視覺符號進行重新配置,將其進行打散、重組和再現,不必重視事物原態及其空間感、立體感。這種重新配置不需要尊重客觀邏輯,需具備一定的視覺裝飾性,從而增加整個農民畫作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重新配置中的視覺符號的位置、大小、色彩、線條和形體都會對整個農民畫作產生顯著的影響,使得農民畫呈現樸素、生動、熱烈的視覺魅力。打散造型元素后重新組合還可遵循吉祥如意詞語的諧音之法,符合百姓迎祥納福的心愿。如將福娃與蓮花、魚組合在一起,成為“連年有余”,表達人們對豐收的期盼。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裝飾性造型通常采納寫實和抽象相結合的原則,實現民間美術畫面和形體的情感化和藝術化。在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的造型中增加裝飾性特征使得整個東北地區民間美術作品不再只是對客觀事物的復制和表現,而是賦予了東北地區民間美術作品靈魂。
再次,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造型具有平面化、審美化、藝術化的特征。裝飾性造型將人物和事物、景物采用抽象和寫實相結合的原則,畫面或形體中的主體物一般呈現為正面、45度面、正側面三個角度,輔助物通常用顏色和大小來區分,表現民間美術形式的空間、層次和意境。如黑龍江省黑河市鄂倫春族樹皮鑲嵌畫和滿族剪紙造型都以生活場景和薩滿教神像為主要造型元素,使用平面化造型手段,不注重空間感的塑造,著重添加裝飾性元素,強調美感的表現,使畫面顯得既粗獷又美觀,符合裝飾性的造型特征。
最后,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造型還帶有民族性特點。東北地區是多民族融合地區,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民間美術造型各不相同。比如鄂溫克族有鹿哨工藝造型,朝鮮族有民居裝飾和建設造型技藝,鄂倫春族有漆壺酒容器制作造型裝飾技法和樹皮鑲嵌畫造型工藝,滿族有民間剪紙和布貼畫造型技法,蒙古族有蒙古包裝飾技藝,等等。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裝飾性造型又因民族不同、生活和信仰不同呈現造型的差異性。如鄂倫春族在制作樺樹皮器時都會注重美感表現,常在樺樹皮器外表面裝飾本民族的圖案,久而久之形成了樹皮鑲嵌畫工藝;滿族剪紙因滿族信仰薩滿教,故而其上有大量薩滿教祭拜神明、神話傳說的裝飾性圖騰等。
(二)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色彩
首先,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色彩表現為用色純粹、對比度強、色彩斑斕。東北地區民間美術受民間美術性質、東北地域以及民族性格的影響,其色彩通常較為艷麗、醒目,色彩基調常采納十分明艷的基礎色,色彩之間的對比度強烈,用色明度高、純度高,顏色豐富。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裝飾性色彩對比度雖然強,但觀者在五顏六色中仍能探尋到與其他美術形式相同的規律與效果,那就是既對比又和諧。如被譽為東北亞藝術寶庫的吉林省集安市高句麗墓葬壁畫,其繪制內容豐富,色彩艷麗,但畫面整體觀感仍十分協調,是東北地區民間美術中的裝飾性色彩的典型體代表。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色彩用色雖然種類多,偏愛補色和純色對比,但并未形成雜亂質感,反而有一種獨特的活潑、明艷可愛的質感,色彩的裝飾意味濃重,展現出獨特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其次,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色彩還表現為用色大膽。東北地區民間美術造型線條凝練、用色純粹、對比度強導致視覺上立體感和空間感弱,促使創作者們大膽采納以色傳神的方法來表述情感,用色夸張,視覺吸引力強,作品通過裝飾性色彩恰如其分的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凸顯出色彩表達的間接性和飽滿性。所以東北地區民間美術視覺符號中的裝飾性色彩雖用色大膽,卻搭配協調,有濃郁的藝術性和強烈的觀賞性。如吉林東豐縣農民畫中的裝飾性色彩通常表現為農民通過自身對繪畫的理解,在色彩方面他們彰顯著獨特的思維理念,常忽略畫面主體人或物的固有顏色來表現居家和勞作的場景,去掉環境色和光源色,運用夸張的色彩塑造畫面。他們通過夸張的裝飾性色彩來補充主題的樸實無華和造型的簡約本真,這種手法是是東北地區民間美術風格的重要體現。
三、結語
東北地區民間美術樸實自然、裝飾美妙、造型可取、色彩純粹,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近年來,東北地區民間美術隨著時代和東北地區民間審美結構的變化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如吉林省東豐縣農民畫的造型、色彩和主題都發生了部分變化,變得更有時代痕跡和韻味,題材中富含當代農民生活的真實反映,體現了當代農村建設的新場景和新生機。盡管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主題和造型及色彩技巧發生了部分變化,但民間美術的裝飾性特征、審美意境以及民間美術所蘊含的內在精神、文化內涵并未發生改變。雖然目前多項民間美術資源瀕危,傳承人越來越少,但相信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眾多學者、民間藝人的重視,東北地區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9:1-39.
[2]張景明.東北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關系[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108-114.
[3]關德富.東北民間美術的文化闡釋——《薩滿繪畫研究》讀后[J].文藝爭鳴,2004(5):95-96.
[4]李瑩.滿族民間剪紙的造型特征與形態語意[J].大觀,2020(2):25-26.
作者簡介:李瑩,碩士,吉林師范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