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閱讀對于初中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隨后介紹了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最后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強化閱讀和寫作紐帶聯系具體措施,包括調動學生興趣、互相交流閱讀內容、支持廣泛閱讀,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紐帶
初中語文教學中,相關教師應該重視挖掘學生的寫作意識和閱讀意識,從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活動深刻感受到文學給予人的某種精神力量和文學美感,認識到文學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此外,還需要幫助學生靈活應用語言開展各項寫作活動,準確宣泄內心情感,表達內心想法。結合新時期的教學要求,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發展現狀,積極探尋促進閱讀和寫作有機融合的具體對策,優化教學效果。
一、閱讀的意義
讀書并非單純的看書,最為重要的是充分吸收書本中的知識精華。閱讀是讀書,但同時也是消化和理解,是以在作文中進行有效的應用為基礎前提。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閱讀這一部分內容形成了詳細的教學體系,同時還專門在考試內容中為閱讀設置了較大比重,閱讀在考試內容中的所占分值較高。而發展到目前為止,教師幾乎無需擔心學生的閱讀部分,因為在不同類型閱讀題中,學生不斷磨煉各種答題步驟和答題技巧,而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具體包括字詞的選擇和用法、表現手法的作用和鑒賞以及氣氛、場景的功能作用等,可以說是細致入微。學生應該先學會思考,隨后進行寫作,而教師在初中語文課程中,應該使學生明確閱讀的內涵,閱讀并非是機械答題,需要進行深度思考,并形成自我感悟,只有思考才能得到收獲,而在形成收獲后,才能靈活應用到寫作實踐當中。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關系分析
(一)課內閱讀是初中寫作基礎
課本閱讀作為課內閱讀基礎,課本教材中的文章也都是從名家著作中節選出來的內容,其中對于各種語句詞匯的應用十分精巧、生動,甚至會涉及各種精辟詞匯,這些經典的語句描寫等內容也成為初中生練習記敘文寫作的最佳范本。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不但需要專注于基礎知識傳授,同時還需要為學生的寫作練習進行合理指導。為學生準確指點出哪一部分內容描寫的十分獨到精致,分析其對應的寫作形式如何,此外,還可以額外設計各種課后作業以及隨堂寫作練習,通過在課堂中閱讀課本教材,對學生形成有效啟發,從而實現長期積累、練習目標。
課內閱讀的另一項內容是閱讀練習。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會為學生設置各種各樣的閱讀練習,這也是初中語文考試的核心。而教師在其中需要為學生講評閱讀題,并展開額外訓練,從反向角度啟發學生寫作思維。假如將課本閱讀當成一種直觀視覺享受,學生需要經過抽象感悟,深入理解文字內容。則閱讀便是需要學生發揮自身縝密邏輯思維,對文章中的各種寫作技巧進行有效總結。學生在對各種題目進行解答過程中,應該率先進行自主思考,比如設計者的出題原因以及對哪些寫作技巧進行了應用。通過該種深層次的訓練,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寫作素養。練習題的主要作用便是幫助學生從原本對于文章的懵懂感悟狀態進一步上升到深入細致的理解狀態。并通過閱讀題主動模仿,就像是繪畫中的臨摹技巧,通過進行多次的問題訓練和寫作方式模仿,便能夠發現其中自己最為擅長和順手的類型,這也是成功進入寫作大門的基礎。當下初中生在寫作過程中普遍存在一種誤區,即教師會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各種課外書籍,并試圖通過閱讀幫助學生擴展素材積累。但教師卻忽略了其中的核心問題,學生不懂得如何正確閱讀,只能囫圇閱讀,無法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而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寫作的核心素材便是學生十分了解的課本教材。通過上述兩個方面的閱讀練習,學生有效完成閱讀任務,在后期也不會遇到太大的寫作問題。
(二)課外閱讀是提升寫作水平的手段
在學生充分掌握課內閱讀方法后,課外閱讀對于學生而言也會變成唾手可得之物。從教師角度分析,學生之所以寫作不夠好,是因為學生的文采有限,而當下課外閱讀的核心任務便是幫助學生強化文采訓練。初中是廣泛吸收的階段,為此學生需要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全面積累各種詞匯語句,能夠靈活應用各種華麗辭藻,充分調動自身各種感官生動描繪各項事務。課外讀物能夠幫助學生擴展詞庫,提升文采水平。初中階段,學生主要寫作目標便是會寫和能寫,而寫得好和寫得精兩種更高寫作層次便另說了。初中教師的主要目標便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寫作習慣,培養寫作靈感,通過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興趣,提升其對于文字的親密度,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強化閱讀和寫作紐帶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閱讀興趣,積累寫作素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持續積累寫作素材。以讀促寫的具體實踐操作中最為關鍵的是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各種素材,總結寫作經驗,積累多樣的寫作知識,從而得到寫作動力,使自身的文章創作來源更為豐富。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這一經典語句能夠了解到閱讀是寫作活動中的靈感源泉,而初中學生只有刻苦讀書,不斷擴大自身的閱讀視野,才能避免在寫作實踐中產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現象。比如教師在開展各項閱讀活動中,需要合理構建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自身閱讀興趣。比如在《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假如需要你創作一篇和母親相關的文章,會選擇描寫哪些內容,而母親曾經的哪些行為使你備受感動,母親是怎樣的人,可以用哪些詞匯來描述。教師通過貼近現實生活的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學生結合簡單語言描述,比如我的母親很漂亮,做飯很好吃等,隨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打開課本,分析文章中對母親的描述手法,借助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閱讀才能夠深刻感受作者情感。
(二)分享閱讀內容,解析寫作技巧
討論和交流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調動自身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獲得某種成就感,強化學生自信。語文學習注重口眼手的配合。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互相分享彼此的閱讀感受,以及高質量的閱讀清單,如此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合理鍛煉自身的口語表達水平,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形成一種被贊美和被欣賞的快樂,促進學生維持良好寫作興趣和閱讀興趣。閱讀并非是簡單瀏覽文字,閱讀故事,還需要對文章中所隱藏的作者情感、道德觀念和精神世界進行深入思考。對文章結構、表達方式以及寫作技巧等進行全面分析。學生應該形成理解文章、有效閱讀的能力,同時形成詞眼分析和拆散句子的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大量感悟,有助于增益自身寫作能力。比如教師在講授《藤野先生》的過程中,可以先由學生之間互相分享、交流自身的閱讀感受。提問學生在閱讀文章后,對于藤野先生此人的人物形象有哪些認識和了解。并引導學生討論在作者的心中,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及作者是如何描寫藤野先生,具體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通過彼此交流認識和想法,不斷優化改善自己的答案。作者通過描寫藤野先生,敘述自己和藤野先生之間所發生的各種事情,充分表達出其對于藤野先生的感情。教師合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閱讀,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練習任務,引導學生合理應用所學知識,組織學生開展描寫人物精神相關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寫作實力,實現以讀促寫目標。
(三)支持廣泛閱讀,實現自主寫作
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擴展知識面,豐富學生想象力,促進個性化發展。為此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擴展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容。為學生選擇多樣化閱讀題材設置創新性寫作題材。學生通過該種閱讀活動,可以得到更多收獲,掌握更多寫作方法。比如在教授學生描寫傳記相關內容中,可以鼓勵學生創新寫作模式,幫助學生總結該單元的寫作知識點,總結相關人物傳記寫作特征,隨后由學生自主發表意見。隨著學生閱讀量增加,其對于人物傳記寫作的感悟會更加深刻。再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預留相應的泛讀內容,或由學生按照自身興趣進行閱讀,同時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摘錄其中的好詞好句,學習其中的寫作手法,包括象征、比喻、擬人等,通過深入體會文章內涵,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以及抒發情感,隨后在課程中專門預留固定時間,可以在課程結束前十分鐘或課程開始前的十分鐘,為學生提供自由寫作的機會,使學生結合曾經泛讀過的讀物內容,按照相同手法或相同抒發情感、描繪手法等進行創作,如果閱讀的內容是和父母親情相關的,學生也可以自由創作和自己父母日常難忘事件,利用所學方法和創作框架進行描述,通過該種方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強化學生閱讀技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核心任務便是寫作和閱讀,兩者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也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初中生自身意識相對而言較為淺薄,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為此需要教師充分聯系學生發展實際狀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促進閱讀和寫作兩者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曉艷.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模式的有效融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88.
[2]李沂巖.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策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8.
[3]舒春燕.部編版初中語文記敘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4]袁玲亞.水乳交融話讀寫,文情墨意兩相攜——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8(06):37-38.